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後容易生病,精力不足各種不適找上門?產後調理,別不當一回事

產後調理不當,各種不適找上門!白髮增多?精力不足?容易生病?腰腿酸痛?怕冷畏寒?

「坐月子」對於產後媽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決定著身體能不能恢復正常的關鍵時期,有的媽媽生完覺得和沒生一樣,但大部分的媽媽覺得自己虛弱了很多。除了體質不同等因素,和坐月子坐得好不好、產後調理及時得當與否有莫大關係,如果坐月子期間沒有好好護理,將會留下健康隱患。

媽媽們在生產時因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損體力的原因,氣血、筋骨都很虛弱,身體處於或虛瘀寒的狀態,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此時如果生活護理不當,或過早操勞,大怒大悲,過多房事,就會引起產後風、產後汗症、乳汁不足、漏奶、產後惡露不盡等「月子病」。

今天小編整理了產後多寒、多虛、多瘀的特點,說說坐月子的一些注意事項:

月子媽媽為什麼要注意保暖?

因為產後多寒。產後媽媽要避風寒,盡量不要對著吹風扇,開空調的溫度維持在25~28攝氏度之間。穿衣以暖和為度,但不過分的捂。盡量避免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尤其容易被忽略的寒涼水果,如香蕉、西瓜、雪梨等。

為什麼產後一周內,不要太早進補?

因為產後多瘀,產後媽媽的飲食要以去淤血為要,適宜清補,如瘦肉陳皮湯、西紅柿蛋湯等,可選用的藥材有益母草、艾葉、紅糖等。不宜食用像鹿茸、紅參、阿膠等這些大補大熱的食材和藥材。

為什麼要在產後兩周,適當進補?

因為產後多虛,所以在產後2-3周以後側重養脾、補氣血。可食用山藥、枸杞、桑寄生、黃芪、當歸、茯苓、白朮、砂仁、黨參、元肉、通草、陳皮等藥材進補。產後三周及滿月後,側重溫補氣血,補腎強腰,可食用藥材有續斷、杜仲、石斛、黃精、何首烏、阿膠等藥材。

產後為什麼不能馬上進補呢?

這是為了避免虛不受補,盲目進補容易造成肥胖不說,更為日後發生諸多婦科疾病埋下隱患,所以要根據身體的恢復情況分階段進補。

第一階段(第1~14天)主張排毒與修復。此階段非常關鍵,不僅要把體內的廢血、廢物排出體外,更是修復傷口組織細胞及內臟歸位到原來狀態的關鍵時期。

第二階段(第15~28天)主張凈化與調整,將體內環境以及激素與內分泌調整到最佳狀態。

第三階段(第29~42天)可以真正滋養進補,恢復元氣,調整體質。如果時間與經濟允許,產後半年都是調整體質的大好時機。

因此,把握好產後調理時機,外修形,內調理。令氣血通暢,使精血滋養全身,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由內而外煥發新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