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比較好?

骨性關節炎俗稱「長骨刺」及「骨質增生」,這種疾病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關節軟骨變性、破壞和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病。

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運動受限,如果骨關節炎嚴重的話,患者會出現關節畸形。

多發生在50歲以後,女性多於男性。

膝骨性關節炎早期主要感覺關節酸痛、脹痛,尤以長距離行走、劇烈運動、受涼或陰雨天時加重。逐步發展上下樓困難雙膝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被動運動時膝關節有咯噠咯噠的響聲。休息時疼痛不能緩解,後期關節紅腫,發熱疼痛,有些老人勞累後或輕微外傷後可出現疼痛加重,短暫的關節腫脹和積液,甚至不能站立行走。

膝骨性關節炎多以X線及MRI檢查,早期X線檢查多為正常。隨著病情發展,出現關節間隙變窄或者關節間隙狹窄呈不對稱性改變。軟骨下骨質變硬、增生、關節周圍形成骨刺。嚴重者,可有關節半脫位。MRI檢查可顯示軟骨變性、半月板退變等。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

應該如何治療呢,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呢?

事實上應該遵循階梯治療的原則,即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發病時間的長短,選擇適合的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


膝關節骨關節炎預防及鍛煉:

因為人的膝關節軟骨退變,在30歲以後就逐漸開始了,所以對膝關節的日常保護應及早進行,儘早乾預。

1、注意膝關節保暖,盡量穿著長褲(對老年人也可以帶護膝,一方面保暖,一方面防止膝部受傷),不要把膝關節直接暴露在冷空氣中。

2、熱敷:以改善血液循環,減輕膝部不適,緩解膝部疼痛和肌肉痙攣,減輕腫脹。熱敷以濕敷為好,如熱氣浴、溫泉浴。也可用熱毛巾濕敷,但注意如果關節有紅腫時應停熱療。高血壓、心臟病者慎用,夏氣象溫高時更需注意(急性期停止熱敷)。

3、勞逸結合:避免關節過度負重,長時間處於某一體位,特別是小於90°,不要久坐、久站。應適當活動關節,如多游泳,堅持多騎自行車,少走路,尤其是少上下台階及走不平路。

4、減輕體重:對肥胖人應節製飲食,減少體重,減少關節的承重,多攝取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食物。

5、對有不良姿勢的應盡量予以糾正,使用手杖,拐杖,減輕關節負重。

6、合理使用支具:夾板,護膝帶,彈性粘帶、增加關節的穩定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