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成立四年火速IPO,雲集的生意有亮點也有隱憂

文|曹倩

編輯|喬芊

社交電商領域即將衝出第二家上市公司。

3月22日,雲集向美國SEC提交了

上市招股書

,申請在納斯阿克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YJ”。此次IPO的主承銷商為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摩根大通、中金。雲集是一家由社交驅動的會員製電商,主要提供水果生鮮、美妝個護、手機數位、母嬰玩具等全品類精選商品。

招股書顯示,雲集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募集最多2億美元資金,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拓展公司業務運營、建設技術基礎設施,以及提升平台服務能力。

雲集從2015年5月上線到走向二級市場,前後共花了不到4年時間,成為繼拚多多之後,中國社交電商領域的第二家上市公司,也是會員製電商細分領域裡的赴美第一股。

雲集越來越“會花錢”

招股書中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出,雲集在過去三年裡不僅使收入獲得大幅增長,同時還學會了怎麽把錢花得更有效率。

縱觀電商行業,尤其是偏初期的電商公司,市場行銷費(Sales and Marketing)用在整個運營成本中都佔據著重要位置,對於同為社交電商的拚多多而言,行銷費用幾乎花去了其100%的收入(詳情可見《拚多多的“數字遊戲”》)。

數據來源:拚多多財報;製圖:36氪

與拚多多相比,雲集花給市場行銷的錢可謂“九牛一毛”。招股書顯示,雲集在2018年共收入(Total revenues)130.15億元,與2017年的64.44億元相比增長101.97%。再看市場行銷方面的花費,雲集在2018年共投入了9.55億元,與2017年的7.08億相比隻增長了34.89%。這表示,雲集僅用34.89%的行銷增長,就換取了101.97%的收入增長。

數據來源:雲集招股書(截止2019年3月22日);製圖:36氪

為使數據更加直觀,我們用市場行銷費用/總收入(即市場費用率),得出近三年的行銷收入比分別為10.74%、10.99%和7.34%。可以看出,雲集的市場費用率在2017年輕微上浮後,開始出現明顯下滑,到2018年降到了10%以下。

雲集的行銷費用主要用於支付付費會員(即店主)的折扣和返傭,這與其商業模式直接相關——通過會員連接平台和普通買家。這一模式的核心是在提高用戶忠誠度與粘性的前提下,不斷刺激付費會員增加分享次數,提高購買頻次。更低的市場費用率意味著,雲集隻把很少一部分錢花給了付費會員做補貼,但這筆投入卻為雲集帶來了更高的回報。

雲集的收入主要來自平台向用戶銷售的產品,包括付費會員和普通用戶。這意味著,維持會員忠誠度及保持會員增長,是雲集收入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雲集也在招股書中明示,業務增長取決於維持、增加平台成員數量,以及提高參與度的能力。

從雲集的平台買家數量(即下單購買過產品的用戶)來看,2016年、2017年與2018年的數據分別為250萬、1690萬與2320萬。用2017年、2018年新增的1440萬、630萬用戶分別對應7.08億、9.55億的市場行銷費用,得出兩年的獲客成本分別為41.89元、41.16元,相對穩定,相比之下拚多多的獲客成本則經歷了快速上升的過程。

此外,雲集用戶複購率高達93.6%,顯示了較高的用戶粘性。

另需關注的是,儘管雲集當前尚處於虧損狀態,但淨虧損已呈現出持續收窄的趨勢。

數據來源:雲集招股書(截止2019年3月22日);製圖:36氪

招股書顯示,雲集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淨虧損分別為0.247億、1.06億、0.56億,調整後淨虧損則為0.247億、1.04億和0.02億。在排除了基於股票補償的影響後,雲集在2018年淨虧損已收窄至202.6萬元。

留給雲集的難題

1、毛利率走低

前文曾提及,雲集在市場行銷方面的花費一直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準,佔總收入的比例基本維持在10%左右,2018年的市場費用率(市場行銷費用/總收入)僅為7.34%。

圖片來源:雲集招股書(截止2019年3月22日)

事實上,雲集把更多錢花給了營業成本。從招股書來看,雲集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營業成本為9.79億、51.73億、107.07億,分別佔到總運營成本的73.5%、78.87%、81.64%。

這是雲集的自營模式使然。與行業其他玩家一樣,雲集的主要銷售品類也是食品生鮮,消費者對該品類的品質要求較高,若非官方採購,平台方就難以把控商品品質和來源,從而難以保證消費體驗。自營模式的優點除了把控商品源和定價權以外,還能一手掌控倉儲、物流、售後等環節,但缺點就是模式較重,需要雲集自己來背存貨。

過高的營業成本,直接影響到雲集的毛利率。

數據來源:雲集招股書(截止2019年3月22日);製圖:36氪

毛利率=(總收入-營業成本)/總收入,在僅計入營業成本的情況下算出,雲集最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別是23.75%、19.72%、17.73%,已呈現出明顯的逐年遞減趨勢。

若將履約成本同樣算作營業成本,算出三年的毛利率分別為9.42%、10.89%、8.8%,只有2017年的毛利率高於10%——這甚至低於美團餐飲外賣業務在2018取得的13.8%的毛利率。

降低營業成本成為當務之急,一個可行的方案是開放第三方賣家平台,采取自營與平台相結合的模式,將擴充品類產生的成本轉移至三方平台。

擴展品類成為會員電商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每日一淘已經踏上了擴充商品SKU的道路,開始涉足家電、日百等品類。而36氪獲悉,雲集也已在近期開放了三方平台,未來可以迅速覆蓋到更多品類。這一變化產生的正面影響或將體現在未來的業績報告中。

2、尚未實現盈利

上文提到,雲集的淨虧損呈現收窄趨勢,2018年調整後淨虧損僅為202.6萬元,但仍沒能真正實現盈利。

圖片來源:雲集招股書(截止2019年3月22日)

2018年,雲集共產生9940萬元的經營性虧損,2017年同期為1.14億元,2016年為4706萬元。雲集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未來也無法保證能從經營活動中產生淨利潤或正現金流。

當前市場發展仍處於較早階段,為了保留現有用戶、持續吸引新用戶,雲集可能需要將更多資金投入於激勵措施,以保留現有用戶或持續吸引新用戶,但這會讓經營業績持續承壓。

雲集開始從其他層面尋求解決方案。當前用戶只要以固定價格購買商品套餐,即可成為雲集的會員(即店主),享受“自購省錢、分享賺錢”的優惠,無需再繳納其他費用。但雲集表示,未來可能會加收會員續費或定期會員費用,這是一個矛盾的抉擇——或將拉動雲集收入增長,促進公司盈利,也可能挫傷會員忠誠度,導致會員參與度下降。

未解除的政策風險

當下,分銷製電商仍舊受到資本追逐,小米、蘇寧、寺庫、洋碼頭都是逐浪者。但只要談及分銷電商,就難以規避一個問題——它究竟是不是傳銷?

顯然,雲集已經為這個問題付出了代價。2017年,雲集因層層提取產品收益涉嫌“三級分銷”,交上了行業裡的第一筆罰款,價值957萬元;同年8月初,雲集微信公眾號、服務號被微信官方永久封停。

雲集不是唯一一家為分銷模式買單的電商,環球捕手、達人店也先後受到懲罰。但社交電商的“史上最貴學費”發生在今年“315”過後,花生日記因涉嫌傳銷受到廣州市工商局行政處罰,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共計7456萬元。

在“三級分銷涉嫌傳銷”的政策敏感下,部分企業開始為自己尋找新出路。每日一淘已取消會員費和拉新計酬模式,轉變為邀請30個新用戶注冊即可成為店主;蘇寧推客則將店主門檻進一步降低,省略了邀請碼注冊及入門會員費環節,用戶可自主選擇購買會員服務享受更多權益。

雲集的做法是,更加強調自己“社交電商轉會員電商”的屬性。會員製電商與舊有社交電商的區別是,社交電商更注重人際傳播這一環節,強調用戶拉新,但用戶穩定性較差;會員製電商則需要進一步提高用戶忠誠度與粘性,想辦法讓固定用戶增加購買頻次、提高商品獲取的價值——這個轉型已經在數據上體現出來,2018年,有66.4%的交易額是由會員自購完成的,僅有64.7%的會員有著分銷行為。

在此基礎上,雲集不僅保留了會員費,未來還將定期收取會員續費,顯得有些“反其道而行”。這樣做的確可以增加收入,但它能否提供真正讓會員持續買單的產品和服務,仍是一個未知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