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溫臍」養脾胃防衰老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著名的神闕穴就在此。神代表的是心靈的生命力,闕指君主所在城池的大門],由此可見它的作用。神闕穴又有命蒂」的稱號,大家應該都知道,孩子出生時,都是連著臍帶的,而胎寶寶在母親的胎宮中時,也都是依靠臍帶從母體中吸收營養的。

肚臍一定要保護好,但不少人卻不懂這一一點。就像春寒未散,有些女性朋友就已經忙不迭地穿起了露臍裝,走在大街上雖然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但卻讓肚臍很受傷。肚臍十分薄弱,經常讓肚臍暴露於外,很容易讓肚臍受風寒邪氣的侵襲。很多小孩子因肚臍受寒而肚子疼,只要簡單的揉揉肚臍,肚子疼就可減輕。

中醫認為「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肚臍內通五臟六腑,因此肚臍-一旦受風、寒侵襲,脆弱的脾胃就會受傷。因此正氣虛弱、抵抗力差的女性,以及老人和小孩尤其要特別注意臍部的保溫。年輕人雖然氣血旺盛,但如果經常穿露臍裝,也扛不住風、寒邪氣的侵害,極易誘發或加重疾病。而且女性本身陰氣就較強、陽氣較弱,如果經常將肚臍暴露於外,不僅脾胃容易受傷,還會導致-一些婦科疾病,例如月經不調、痛經,體質虛弱者甚至還會有閉經的癥狀。

因為肚臍內通五臟六腑,所以脾胃受風、受寒,或者進食生冷食物出現腹痛、腹瀉、大便稀溏等症後,可以及時溫 敷肚臍,這樣就可以緩解脾胃寒症。

一般情況下,可以採用艾灸和溫敷兩種方法。

艾灸。艾灸肚臍治脾養胃法有多種,在此介紹兩種最為常用的。

一是直接灸。可將點燃的艾條直接懸在肚臍正上方1厘米左右處進行施灸,以有溫熱感為宜。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灸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灸時注意不要燙傷肚臍。一年四季均可用此法灸肚臍,尤以秋冬寒涼季節灸治效果最佳。對於因體質虛弱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症,用此法治療效果也很好。

二是隔薑雀啄灸。隔薑灸是現代人經常使用的一種艾灸方法。即取一塊薑,切成如錢幣厚的片,在上面扎幾個小孔,然後放在臍上,將艾條點燃,在薑片上進行雀啄灸(就像鳥雀啄食一樣),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宜。每次灸15分鐘左右,隔日灸1次,每月灸10次即可。此種灸法從冬至日起開始灸最好。隔薑灸溫裡通氣,因虛寒無力導致的腹脹、大便不暢,也可以用此法灸治。

其實,艾灸本身就具有溫陽培元、補氣健脾、強壯後天、養生保健的作用,再加上肚臍的輸布作用,溫熱很快就能傳導到體內的臟腑中,因此艾灸肚臍對體內的寒邪祛除效果非常好。

臍部有損傷、炎症者及孕婦,都不要使用灸臍法,飽腹或空腹也不宜使用此法。

溫敷。溫敷也是一種常用的驅寒方法。溫敷肚臍時,可以用生薑100克,蔥白30克,切碎後,與食鹽30克同炒,趁熱裝入一個小布袋中,將這個布袋扎住後數於肚臍上。

注意炒的不要太熱,否則會燙傷肚臍。葯涼後放入鍋中炒熱再敷,如此溫敷半小時左右,每天敷2~3次,就可以起到驅寒的作用。不僅可以溫潤脾胃,還可以治療女性因寒邪所致的痛經等症。

不光是女性朋友,男性也盡量少袒露肚臍在外面,一來不雅觀、二來也很容易致使寒邪侵入體內,導致疾病發生。

囉霸哥溫馨箴言:

怕冷、精神不振、容易犯困的女性朋友可以試試大敦穴。大敦穴自古以來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此穴位於足大趾趾甲角外側2毫米處。按摩大敦穴一般採用指壓法:指壓時強壓7~8秒,慢慢呼氣。冬季起床容易賴床的女性朋友不妨在暖暖的被窩裡重複按幾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