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潤燥清咽,保肺助眠!今日秋分,重在「四防」!


秋分的「分」為「半」之意,「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平分了秋季。

秋分前後,暑熱散盡,氣象逐漸變冷,加上氣候乾燥,常常可使年老體弱者出現不適感,此時一定要注重以下「四防」。


一防:防秋涼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開始氣象轉涼。夜越深,寒氣越重,也更易侵入體內,一定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防止寒氣入體,埋下健康隱患。

秋分早晚溫差大,幅度甚至高於10℃以上,除了注意及時添加衣物,還要注意保護這幾個最易受寒的身體部位!


1. 暖頸——寒涼讓頸椎病雪上加霜

讓脖子不受寒,最簡單的就是帶條圍巾,保護好脖頸不露在外面,以免寒氣入侵。


2. 暖腰——腎喜暖怕寒

暖腰可以搓手按摩腎俞穴(俗稱的「腰眼」),來疏解受涼帶來的不適。


3. 暖腳——扶助正氣抵禦寒邪

做好足部按摩也能有效加快血液循環,可在泡腳之後,對足部進行點壓式按摩。



二防:防秋乏

從中醫來看,四肢無力、神疲懶言、咽乾、口乾、鼻子乾都是秋乏的表現。

導致秋乏的主要原因是夏季人的皮膚濕度和體溫升高,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和神經負擔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適的環境調節,人體過度消耗了能量。

氣象涼快後,人體進入一個生理休整階段,一些潛伏在夏季的癥狀也就隨之出現,機體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那麼我們該如何解除秋乏?


第一:要保證充足睡眠

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並保證早睡早起。另外,適當午睡20分鐘也利於化解秋乏。


第二:多做伸展運動

秋分來臨,更應該多運動,尤其是做伸展運動,加強血液循環,舒展身體、收斂心神,防止勞累疲乏。


三防:防悲秋

肺在志為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情結。

此外,秋天萬物枯敗,一片昏黃,也易使人的情緒受到消極影響,產生「悲秋」情緒。


第一:約伴出遊

我國古代民間有重陽節(陰曆九月九日)登高賞景的習俗,也是養收之一法,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一切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是調解精神的良劑。


第二:加強日照和光照

加強日照和光照是快樂起來的第一要領,好心情還要睡出來。睡前半小時應避免腦力和體力勞動,不要帶著思考上床,避免夜長夢多。



四防:防秋燥

氣候乾燥,很多人常常會有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及大便乾結等燥熱表現,此時要注意防燥潤肺。

中醫認為肺喜潤惡燥,所以應多吃潤燥食品,如梨、荸薺、柚、銀耳、甘蔗等。


食療推薦1:五汁飲

材料:準備梨汁、荸薺汁、鮮蘆根汁、麥冬汁、藕汁各一份。

做法:將5種汁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大火上燒沸,改小火煮30分鐘即可。有生津止渴,潤肺止咳的作用。


食療推薦2:百合無花果飲

材料:取百合、無花果、白茅根各5克。

做法:煮水或泡茶飲用,最後還可加入少量蜂蜜。有益肺養陰功效,可預防因氣象乾燥或環境汙染而造成的"肺燥",對呼吸系統具有整體調理的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