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只有一個仄聲,符合格律嗎?

這個問題原來在講這首古詩的時候提到過,這裡著重講一下這句的平仄。

我在前面一個關於避免新舊韻混用的時候就提到過,我們為什麽要學習平水韻?因為平水韻雖然是宋朝編制,但是上承唐韻,所以唐宋之間的詩文作品基本上都是可以用平水韻來分析的。

記住,用宋朝的平水韻來分析唐詩不是笑話。

而平水韻和新韻最大的區別就是入聲字,在平水韻中入聲字都是發仄音的,短促,狹急,元朝以後,入聲字逐漸消失,歸入了“陰平,陽平、上、去”中去了,這樣延承到今天的國語,唐宋之時的入聲字就分布在如今的“一、二、三、四”聲中去了。

所以我們如果按照國語讀音來劃分平仄(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去),一般情況下大體正確,但是只要碰到發一、二聲的入聲字,就會出現錯誤。

“清明時節雨紛紛”就是這樣。國語的平仄劃分確實是“平平平平仄平平”,但是我們知道七絕的首句只有“平平仄仄仄平平”這種起句。這首詩歷來就是格律七絕的,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其中有變音“一二聲”的入聲字。重點對象就是按格律應該發仄聲的“時、節”二字。

去查一下入聲字表,“時”字不是,而“節”字為入聲字。

所以,“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個句子在當時發音的平仄為“平平平仄仄平平”,這個格式的正格為“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根據“一三五不論”,這個律句第三字可平可仄,所以並沒有出律。我們再根據首句平起押韻格式(平聲收尾),推出全詩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大家再對應看《清明》全詩的平仄,就可以看出來是否全詩合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除了首句“時”,第三句“酒”字,第四句“遙”處於可平可仄的位置上,全詩都是合平仄的。

所以《清明》這首詩就是一首近體格律詩中的七絕。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一句是符合格律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