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更年期的骨質疏鬆症

「更年期」這一名詞越來越被社會大眾所熟知,但大家對疾病的認知度卻存在諸多誤區。扛一扛,更年期真的可以過去嗎?調查顯示,僅1%~2%的人會去醫院治療更年期。很多人以為,絕經、卵巢功能減退是個自然現象,「扛一扛」不就過去了,還用治療?殊不知這個自然現象不及時治療,會出現心情焦慮、抑鬱,影響生活質量,還是女性此後生命中眾多疾病的「罪魁」,如血脂改變進而引發心臟病,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甚至是骨折等,有癥狀必須及時找醫生治療。

那麼更年期的問題應該如何治療呢?這要從更年期問題的根源說起。更年期從字面上來講,「更」就是變化的意思,「年」這裡指的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一個時代。從字面上理解,女性在更年期前後經歷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女性卵巢功能的衰退,女性到40歲以後,卵巢功能的儲備急劇減少,到了50歲,大多數人卵巢裡面的卵基本就沒有了。卵巢裡面的卵有什麼作用呢?生育是它一個主要的作用;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雌激素的分泌。卵巢功能衰退,卵巢裡沒有卵就沒有雌激素的產生了。更年期這個翻天覆地的時代的變遷根本原因就是雌激素的缺乏,因此激素補充治療是解決多種更年期相關問題的根本之道。

當然,由於絕經是在50歲左右發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會伴隨很多衰老的相關問題,這些不一定全部都是絕經所帶來的,這就需要一個包含生活方式調整、激素補充治療、鈣和維生素D補充、骨質疏鬆和其他相關問題的針對性治療等一系列全面治療方案,而且在不同年齡段、不同伴隨疾病以及不同更年期問題的嚴重程度下,藥物的選擇也有所不同,這就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把握「時間窗」平穩度過「更年期」圍絕經期是指卵巢功能開始減退到絕經後1年之間,持續3~5年。按照女性絕經的平均年齡50歲來計算,通常出現在45~55歲。

在圍絕經期,女性卵巢的功能衰竭,性激素水準紊亂,月經失調是圍絕經期開始的標誌性癥狀,除此之外,超過七成的女性還會不同程度地出現其他癥狀,如潮熱多汗、脾氣暴躁、抑鬱焦慮、皮膚萎縮和關節疼痛等。

在圍絕經期,除女性受孕機會大大減少外,雌激素的下降還會導致骨量呈陡坡式快速丟失,最終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所以,在圍絕經期適當進行激素補充治療,可以保持骨量,阻止骨量迅速丟失,從而預防骨質疏鬆。同樣,激素補充也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從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目前還有研究表明,神經系統的退化也與雌激素的長期缺乏有密切關係,早期開始,及時補充雌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老年癡呆的風險。但如果錯過這個「窗口」後才使用激素補充治療,即使雌激素仍然能夠改善血脂狀態,但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和神經系統的退化已經發生,將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癡呆的風險。因此,從圍絕經期開始到絕經早期,是激素補充治療的「時間窗」。

激素補充治療是一個醫療措施,因此應該由醫生來掌握其應用,而不能盲目使用。

大家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激素補充治療不是什麼人都能用的:絕經及相關癥狀(如血管舒縮癥狀、泌尿生殖道萎縮癥狀、神經精神癥狀等)和預防骨質疏鬆的需要,是應用激素補充治療的首要適應證,而各種雌孕激素依賴性腫瘤、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和未查明原因的婦產科問題則屬於禁忌證;

激素補充治療不是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的:年老以後會出現多種衰老的問題,這些問題並不都是由於雌激素缺乏引起的,激素補充治療只能解決由於雌激素缺乏所帶來的問題,而不能解決因年齡增長帶來的疾病;

激素補充治療不是什麼時候都能開始的:由於上面所講的「時間窗」問題,應積極爭取在這一時間段啟動激素補充治療,過了這個「窗口」再開始使用,益處就很有限了。此外,對於有子宮的女性,還不能隻補充雌激素,應該同時補充相應的孕激素,這樣才更加安全。

目前,人類的平均壽命接近80歲,50歲前後正在進入「更年期」的女性,應該是人到中年的黃金時期。在醫生指導下,採用綜合全面的正確健康措施,並適時接受激素補充治療,將可以減輕「更年期」的煩惱,提高生活質量,降低老年慢性疾病的風險,更加健康地安然度過人生的後30年。

編輯:海霞 關注微信公眾號:海霞話健康 了解更多慢病科普文章 今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