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漢口是萬裡茶道起點

百年古井的井水仍清冽 長江日報記者金文兵 攝

16日,有工人在漢口南京路鹹安坊改造維修工程施工時,在同仁裡一處建築物下方發現一個井狀物。隨後,維修公司上報此事。17日,文物專家和地方文史專家前往考證。

專家發現,這個井狀物直徑2米、深達8米,井口以機制磚砌築,內壁以圓弧形紅砂石圍合砌築。井狀物的另一側還有一口疑似古井的遺跡。兩井之間有疑似蓄水池的水泥建構物。

專家認為,這不是家庭用井,井上及周邊建築應該是在井被荒廢後才建起來的。此地原為百餘年前漢口著名茶葉加工廠——阜昌磚茶廠舊址。專家初步判斷這是當時用於加工茶葉的工業水井,是武漢近代最早、最大工廠的歷史見證物。

武漢文史專家王汗吾長期從事武漢老房子研究,並對俄國茶商在漢口開設磚茶廠以及在漢口開始製造磚茶的時間和地點有過詳細考證。他從1865年度至1877年度的《海關貿易報告冊》(簡稱《關冊》)中,查到了很多有關漢口成為「萬裡茶道」源頭的線索。比如,1876年度《關冊》江漢關部分,明確提到:「磚茶的製造幾乎全部是為了俄國市場。直到最近幾年,它是在漢口附近內地產茶地區在俄國人監督下製造的,地點是崇陽、羊樓洞和羊樓司。但是最近兩年內,有3個使用蒸汽機的製造廠已經遷移到漢口租界或其附近……俄國商人們顯然打算把他們在內地產茶地區所建的廠撤退到此間來。」這些記載表明,「最近兩年內」即1873年至1875年,這些俄國茶商開設的磚茶廠陸續由「武昌府羊樓洞地區」「撤退到此間來」。

1875年,英國駐漢領事的一份商務報告也明確記載:「現在漢口租界已能看到3個小的工廠的煙囪……我說的3個煙囪,兩個是俄國商人經營的磚茶製造工廠,他們已用蒸汽機器代替了本地人多年來使用的那種粗笨的壓機。其中一廠所使用的機器是齊勒巴諾夫(Cherepanoff)自己設計的,非常成功;另一廠的機器更精良,是在英國設計運來的,安裝後,成績一定會更驚人。第三個煙囪是一個小的金銀提煉廠。」這份報告是俄國茶商在漢口開設磚茶製造廠的最早、最直接的文獻記錄。

王汗吾考證認為,這兩個工廠都是俄商阜昌洋行開辦的;發現這口工業古井的地方,位於阜昌磚茶廠第二工廠舊址。

史料記載,阜昌茶廠當時用工量達到2000人,據考證是當時武漢用工量最大的工廠,而且使用蒸汽機作為動力,利用蒸汽蒸製、壓製茶餅、茶磚。當時,漢口地區還沒有公用的大型水廠。阜昌磚茶廠的生產用水很大可能是鑿井取水。

與它相距不遠的蘭陵路,還有俄商的新泰磚茶廠舊址,至今仍保存著一處水塔樓。這可以從側面證實磚茶廠耗水量巨大,每天用水量以百噸計。

南京路以前曾因阜昌洋行而名為「阜昌街」,同福裡、洞庭村一帶曾是阜昌洋行的地盤。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俄商陸續撤離漢口,存續了40多年的阜昌磚茶廠隨後停產。此地逐漸荒蕪,被人陸續建起房屋。

100多年前,漢口因茶葉而興盛。武漢近代工業的歷史始於「茶」。王汗吾建議,對這口已有「140多歲」的茶廠古井進行保留、修復。「這口茶廠古井既可以當作漢口老城改造後的一處歷史遺存,供人們參觀、遊覽;更是漢口作為『東方茶港』和中俄萬裡茶道起點的見證實物。它也見證了漢口近代工業的興起,是武漢工業遺產的一處遺存實物,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長江日報記者金文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