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孩子到處都是缺點?那是你不懂這種教育思維

深度育兒微信公眾號(id:baomabaobao)

分享有深度有態度的育兒文章

01

今天中午,我遇到一位熟人,她女兒跟我兒子曾經是幼稚園小班的同學,我們因為經常送孩子去幼稚園才熟悉起來。

現在我們兩家孩子都上二年級了,雖然在同一個學校但是在不同班級,我們從吐槽孩子做試卷不認真說到孩子的閱讀情況。

她跟我說,她女兒讀的都是公主故事,給她買了好多本公主故事,小女孩都有公主情結呢。我問她其它類型的書孩子喜歡嗎?

她說家裡基本上都是公主故事書,因為孩子也沒有說要讀其它的書,所以也就沒有給孩子買。我告訴她,應該給孩子多準備各種類型的書。

大家都知道,男孩喜歡英雄故事,女孩喜歡公主故事,所以家長們為了迎合孩子,就會給孩子準備這些類型的書,滿足孩子的閱讀興趣。

但是,家長更應該有逆向思維,不能孩子喜歡什麽類型的書,就給孩子買什麽類型的書,更應該讓孩子多讀不同類型的書。

為什麽要這麽想?最直接的最功利的好處是擴大孩子的知識面,現在的考試早就不是照搬書本的應試模式了。

閱讀量大並且知識面廣的孩子在進入初中甚至高中以後才能在語文考試甚至理科考試中佔得先機,取得好成績。

大量閱讀不同類型的書,更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可以防止孩子出現偏科的現象,讓孩子全面發展。

如果你家是女孩,我建議你給她多準備科普類、歷史類的書籍。

如果你家是男孩,我建議你給他多準備文學類書籍,曹文軒的純美小說系列、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系列都是值得收藏的好書。

當你用逆向思維來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的時候,你才不會被現實局限,才會從孩子的全面發展的角度來選擇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02

這種逆向思維方式不僅在給孩子選擇閱讀書目這件事情上有作用,在更多的領域都可以用到,比如孩子興趣班的選擇上。

兒子有一個幼稚園同學叫軒軒,一個性格非常沉穩的男孩,在班級裡基本上沒有存在感,因為他既不搶著回答問題,也不調皮搗蛋。

軒軒的媽媽覺得兒子性格安靜,又喜歡畫畫,就給兒子報了個國畫班,軒軒每個周末都要去上一天的國畫班。

一年下來,軒軒的國畫是畫得有模有樣了,但是卻越發不愛說話了,見到人不肯打招呼也就罷了,就連爸爸媽媽跟他說話,他都要好一陣才回答一句。

軒軒媽看著沉默寡言的兒子,心裡有點兒著急了,因為她知道如果兒子一直這樣下去,真的會失去跟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我軒軒媽說,給軒軒報個乒乓球或者籃球之類的運動興趣班,肯定能改善他現在的狀態。

軒軒媽瞪大眼睛看著我,很驚訝地說:“怎麽可能?軒軒從小就不喜歡運動,他肯定不會去上這些運動興趣班的。”

我耐心給她解釋,軒軒是安靜內向型的男孩,他缺少的是外向活潑的性格,你給他報整日坐著的國畫班,他當然越來越沉默呀!

現在你給他報個運動興趣班,一方面可以讓他動起來,讓他活潑一些;另一方面這些興趣班都要跟別人合作,他必須要學會跟人交流溝通才行。

給孩子選擇興趣班,也要有逆向思維,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性格得到多維度的發展,不至於內向的越發沉穩,外向的過於活潑。

如果孩子是安靜型的,就給他報多活動的興趣班,比如游泳啊踢足球啊跆拳道這樣的運動興趣班;

如果孩子是好動型的,就給他報安靜的興趣班,比如練毛筆字啊下圍棋啊畫畫這樣的需要長時間坐著的興趣班。

軒軒媽回家就征求軒軒的意見,軒軒毫不猶豫地說要報乒乓球班,果然孩子還是想要動起來的。大半年過去,軒軒果真活潑很多。

很多時候,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需要這樣的逆向思維,才能改善孩子自身的不足,讓孩子朝著全面發展的方面努力。

03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成為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多用逆向思維來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我們或許可以讓孩子的未來更寬廣。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在語文書上學過。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裡,其他人的想法都是怎麽讓“人離開水”。

只有司馬光想的是怎麽讓“水離開人”,所以他才能第一時間想到砸缸的方法,這就是最典型的逆向思維的運用。

現在很多的年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會不經意間採用很多老一輩人延續下來的方法,覺得這些經驗對現在的孩子肯定也是適用的。

其實不然,我們的社會發展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單一的死板的模式,現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趨勢需要的是更多複合型人才,需要全方位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就應該從全面發展的角度來考慮,這樣孩子長大以後才能更加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形勢,不至於被時代浪潮所淘汰。

每一個孩子都是既有優勢又有弱勢的地方,父母應該學會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找到孩子的優勢,並且看到孩子的弱勢。

對於孩子的優勢,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加強,讓孩子的優勢繼續保持,給孩子更多的信心,讓他能夠一直保持優勢。

那麽孩子的弱勢地方呢?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逆向思維了,你不能因為這是孩子的弱勢,而采取回避的態度,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正確的方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重點要抓好弱勢的改變,讓孩子的弱勢能夠慢慢提升加強,達到全面均衡發展的水準。

美國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杜威說,把全班兒童籠統的看作一樣,不去辨別他們的個性,決不會有真正合於科學原理的教育發生。

這句話對父母來說同樣適用,你應該學會辨別孩子的個性,采取逆向思維培養孩子,才能讓孩子的發展空間更加多元。

04

我家小子現在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從他很小的時候,我就發現他是一個特別爭強好勝的孩子,玩遊戲總喜歡爭第一名。

他經常拉著我要跟我比賽,比如搭積木看誰先拚好一座城堡,跑步看誰先跑到終點,剛開始我會讓著他,他得到第一名就特別開心。

後來他漸漸長大,這種時刻要做第一名的想法不但沒有減少,反倒更加突出,他會因為幼稚園裡有人比他先交作業而嚎啕大哭。

或許有人會說,孩子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是好事,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好處的。但是我知道過分地在意名次對孩子的成長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面對孩子這種狀態,我應該如何引導才是對孩子成長最有利的方法,是繼續鼓勵他爭奪第一名,還是適當打壓他的積極性?

我決定采取逆向思維的思考方式,讓孩子嘗一嘗失敗的滋味,告訴他失敗沒有什麽大不了,下一次更加努力就好。

我跟兒子玩飛行棋,他得意地說自己肯定能得第一,我沒有多說話,只是跟他慢慢走著棋步,大概半個小時後,我先到達了終點。

兒子撇著嘴巴說:“這局不算,我們再來一次。”我很認真地跟他說:“為什麽不算?比賽就是比賽,輸了就是輸了,願賭服輸的道理你不懂嗎?”

他看著我,估計不太相信一直讓著他的媽媽,為什麽這一次不再讓著他了。我繼續說:“你現在心裡是什麽感覺?很不舒服嗎?”

“我不服,下一局我肯定能贏!”兒子氣鼓鼓地說。看來他的心裡是很不舒服的,但是他不好意思說出來。

我跟他說:“其實,一局棋輸了沒有關係,我們再來一次,你就有贏的機會。你以後會遇到很多很多的考試和競爭,你要你努力了就好,名次不是最重要的。”

兒子點點頭,我知道他能把我的話聽進去,雖然接受失敗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這也是孩子成功的一部分,他必須學會承受失敗,才能有更大的動力去爭取成功。

經過這些年的陪伴和教育,我兒子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很平衡,性格活潑外向,閱讀練字的時候安靜沉穩,學習成績很好,偶爾考不好,他也會跟我說下一次會更加努力。

05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全面和諧的發展意味著人在各類活動中的豐富精神的統一,意味著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關係上的道德純潔。

意味著體魄的完美、審美需求和趣味的豐富及社會和個人興趣的多樣。能力與需求的協調賦予人的充實的精神生活,可以使他體會和感受其中的幸福。

我們都想培養孩子全面發展,那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就需要逆向思維來幫助你,強化孩子的優勢,改善孩子的弱勢,讓孩子的發展更均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