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做了善事要求回報?看看孔夫子是如何教育學生的?

春秋時魯國的人,有的時候因為窮困,被人家賣到別的國家去做奴婢。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能出錢贖回這些被賣掉、在諸侯家做事情的奴婢,政府就會給予獎勵。子貢是孔夫子的學生,子貢用錢贖了人,回來之後,他卻不接受政府的獎金。孔夫子知道這件事之後,非常嚴厲地批評了子貢的做法不對。

孔夫子教訓說:聖賢人做事情,有一個原則,這個原則絕對可以移風易俗,就是可以幫助社會改變不好的風俗。這個事情可以做,能夠教化百姓,給百姓做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所學的,能夠為社會大眾做表率,我們應當要學;不能為社會大眾做表率的,我們就不學。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學習。能夠為社會大眾做榜樣、做模範的,我們要做。

所以,聖人提倡事情,都是為大眾著想,想的是能不能移風易俗,使民風淳厚,教道可以施行於百姓,絕不是為了自己個人的想法來做。這就是聖賢之心,以天下為重。

相反,時時刻刻以自己為主,這是增上我執。聖賢是以眾人之心為心,時時刻刻為眾生著想,一切行為和方法都落實在利益眾生上。所以,“子貢贖人而不受金”,不足為世人做榜樣,孔夫子責備他。“非獨適己之行也”,不能隨自己的愛好而做,那是不可以的,你要顧全社會大眾。

現在魯國富裕的人家少,貧窮的人家多,子貢贖人後覺得接受了政府的獎賞,就好像自己不廉潔了,因此不願意接受。他的這種做法影響太大了。假如說領受了獎金就不廉潔,一贖人,就背上“不廉潔”的罵名,以後誰還贖人呢?這是被子貢破壞了。要懂得聖人的意思,子貢贖人如果能夠歡喜地接受政府的獎勵,鼓勵社會大眾中有錢的人,把在外做奴婢的自己國家的人民贖回來,這才是好事情。子貢贖人不接受獎金,以為自己很廉潔,接受獎金就不廉潔,對於自己來說是說得過去,但是對於整個社會風俗來說,就不對了。這樣就堵住了贖人的善路,今後就沒有人向諸侯贖傭人了。

子路是孔夫子的學生,子路看到一個人掉到水裡,快淹死了,下去把他救起來。這個人對子路非常感激,以一頭牛報答子路,子路欣然接受了。孔夫子聽到了很歡喜,於是非常高興地說:“從今往後,魯國會有很多人拯救溺水的人了。”

孔夫子見民風向上,以人民得安樂為歡喜。這就是聖人之心,也就是慈悲喜捨的喜心,見眾生能向善,心裡就歡喜,不是為自己

的私利而歡喜。那麽什麽是善和非善呢?能夠利益眾生,怎麽做,都是善;不能夠利益眾生,無論如何,都是非善。所以,以能否利益眾生作為判定是非的標準。

這兩樁事情:以一般世俗人的眼光看,子貢不接受獎金,這樣很好,值得讚歎。子路接受牛,這樣不好,這是比不上子貢。可是,孔夫子的看法跟世俗人的看法不一樣,“由”是子路的名字,“賜”是子貢的名字。他讚歎子路,責備子貢。從孔夫子的評論可以知道,行善,不是看當下怎麽做,而是看它的影響;不是看暫時,而是看久遠;不是看他一人,而是看他對天下的作用。這非常重要!我們要牢牢地記住。我們行善,這個善的影響,面要廣大,時間要長久,這個善就是大善。如果影響的面很小,影響的時間很短,這是小善,在這一段裡講“非善”。

“不論現行而論流弊”,“流弊”就是影響。“不論一時而論久遠”,決不在一時,它影響的時間長久。“不論一身而論天下”,得的利益不是我一身,而是叫天下人受益,這個善就是大善。

子貢的例子就是這個,他現在所行雖然是善,但是留下不好的影響,這個影響會阻礙許多人去贖人回國;你阻礙別人,這個流弊影響,足以損害世人,不就害了人嗎?所以這是看似善而實際非善。

這個理深,能夠見到的人不多,聖人能夠見到。子路就是如此。子路救了一個人,人家送他一頭牛,他就接受了。好像是不善,但是他能影響別人,使其他的人聽到子路這種行為,看到別人掉水裡,也會很勇敢地下去救人。現在所行雖然像是不善,結果足以救濟他人,這是看似非善、實際是善。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可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