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治療服藥期間,能不能吃保健品?

作者|徐佳琳 加拿大UBC藥學院博士研究生

相信你的身邊一定也有很多篤信食補和保健品能治百病的人:

  • 我覺得自己有點亞健康,有沒有什麼補品可以增強體質?

  • 這個季節疾病多發,是不是要吃點保健品提高免疫力?

  • 我家人得了癌症,是不是應該吃點什麼補充營養?有沒有忌口的?

那麼,保健品是否真的可以隨意選擇呢?

(一)

感冒季來臨。篤信食補的小李去著名的保健品官網上買了一瓶據稱能預防流感、增加抵抗力的紫錐菊膠囊。服用數日,感覺甚好。奇怪的是,自從用了這個保健品後,小李發現自己每每喝了奶茶都會翻來覆去難以入眠。

小李納悶:自己平日裡常常咖啡奶茶不離手,早就習慣了咖啡因的刺激,每晚都睡得很好;最近這是怎麼了?

氣象漸漸轉涼,正是「胃寒」季節。果不其然,老王的老胃病又犯了。往年他一犯病,吃上一個多月的奧美拉唑就好。可今年老王都吃了三個月了,胃病還是不見好。

老王感嘆,「早先自己抱怨記性差,兒子趕緊買來了銀杏葉膠囊;現如今胃病又犯了,吃著葯都不見好。果然是人老了啊,全身器官都不好使了,這往後可怎麼辦呀!」

小李和老王的經歷看著完全不同,其實,背後的科學原理是相似的:他們食用的保健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食物和藥物的效果。

(二)

人們往往相信,有保健品和食補的加持,藥物治療可以事半功倍;然而,有時藥物和保健品同時服用,藥效反而會打折扣

因為食物和保健品能夠通過影響藥物濃度,對藥物的效果產生影響。

葯食同源。中國人常說,是葯三分毒。用藥後,很多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與體內藥物濃度相關。

除去基因差異、性別、年齡、病理狀態等生理和病理因素,在臨床上,體內藥物濃度也和進食相關:有一部分不良反應是可以預防的,尤其是通過調整食物、保健品的攝入來控制。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個國家,對於人體而言,藥物就像是個外貿進口的貨品。所以,服藥後,身體需要通過各種器官協同作用,把這個進口貨「內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為己所用。

很多化療藥物是通過肌肉注射或掛鹽水的方式用藥的:這就相當於貨品進了海關的綠色通道,直接被運送上了高速公路體系(血液循環)。

這一方式確實快捷,可是要取得這樣的綠色牌照也是有代價的:比如操作不易,需要定時去醫院治療;注射不光會帶來疼痛,經常性的注射會造成對注射部位的長期刺激,引起靜脈萎縮,等等。

對於大多數口服抗腫瘤藥物而言,它們還是需要經過「海關」的審核,才能正式進入這個國家的商業體系。這個從審核到進入高速公路運輸的過程就叫做吸收,往往發生在胃腸道(以小腸為主)。

食物和藥物同時服用,就相當於同一時間內,有兩批外貿貨品需要在海關通行:可想而知,如果貨品A(食物)的量太大,海關一時審核不過來,那就會影響貨品B(藥物)的入關速度;食物還會影響肝臟血流量,從而增加肝臟代謝速度。

因此,進食本身就會影響部分口服用藥的吸收。患者在口服用藥的時候,需要參考用藥指南,合理安排進食時間和進食量,以期達到最佳藥物吸收。

食物對部分抗腫瘤藥物吸收的影響(#此處僅列舉了幾個典型。食物對每個藥物的影響需要參考藥品說明書,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藥物通過小腸吸收,正式進入血液循環這一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後,首先進入肝臟,然後隨著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個組織和器官。

眾所周知,肝臟是一個主要的「排毒」器官:如同進口貨品的外貿公司會對貨品貼上中文標籤、甚至對貨品拆分和重新包裝一般,肝細胞也會對所有來自體外的化合物進行化學結構轉化,這一過程稱為代謝。

負責轉化的藥物代謝酶簡稱肝葯酶。

事實上,除了藥物,其他的外源異物——食物、營養品、保健品——人體攝入的幾乎所有化合物都需要通過肝葯酶進行代謝。

那麼問題來了:當一個公司同時進口了兩批不同的貨品,但人手有限,可能來不及給所有的貨品貼上中文標籤、重新包裝的時候,哪一批貨享有優先權呢?如果工作人員在處理貨品A的時候超負荷勞作、導致用力過猛而病倒,那麼貨品B的處理效率也會受到影響吧?

大量的藥物-藥物、食物-藥物相互作用就來自於這個加工處理的過程中。

例如,西柚汁富含呋喃香豆素,它會抑製最主要的肝葯酶CYP3A4的功能,導致大量經由這個酶代謝的藥物無法正常轉化,因此在用藥期間,一般需要避免服用西柚汁,也儘可能少吃柚子等富含呋喃香豆素的柑橘類水果。(延伸閱讀:服用抗癌藥期間,這些水果最好不要碰!)

中國人雖然沒有喝西柚汁的習慣,但是很多人愛吃保健品。對於中國患者來說,這個不良反應是由患者服用的營養保健品引起。

保健品常由滋補食品和補益中藥組成,一般,中西藥物之間並無特殊配伍禁忌,可以同用。

但少數補益中藥和某些中、西藥物之間確有配伍禁忌,若同用,一方面不利於營養保健品作用的發揮;另一方面,可影響藥物治療效果或產生對人體有害的反應。

(五)

現在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兩個例子,先用老王所服用的保健品——銀杏葉膠囊為例,看看它是如何影響藥物代謝的。

銀杏葉是全球最負盛名的傳統藥物之一,銀杏葉提取物也在世界各地熱賣。

有一些實驗室的研究表明,銀杏(白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抗氧化,從而預防腦血栓,調節血脂,因此具有潛在的治療和保健功效,並在臨床中廣泛地使用。

銀杏葉提取物被腸道吸收後會誘導肝葯酶使其增強活性,而肝葯酶能夠降解絕大部分藥物和食物的成分。

由於銀杏葉提取物會增強肝葯酶活性,許多需要通過肝葯酶代謝的藥物在體內的降解速率就加快了,所以老王在同時服用銀杏葉和奧美拉唑後,藥物在體內的作用時間會縮短,作用功效就打了折扣。

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小李的例子中,用來增強免疫力、預防流感的紫錐菊膠囊抑製了肝葯酶,造成通過肝葯酶代謝的咖啡因降解速度減緩,興奮作用就延長了。

只需停止服用紫錐菊和銀杏膠囊,小李就可安心入眠,老王也可以控制好老胃病。

然而可以想見,對於腫瘤患者來講,不當服用類似上述功能的保健品,其影響可能是致命的。

因為很多腫瘤藥物不良效應較強,保健品抑製肝葯酶,就可能提高藥物的毒副作用;而保健品增強肝葯酶作用呢,就會導致藥物療效降低,腫瘤進一步發展。

其實不止腫瘤藥物,生活中的很多常用藥——例如兒童感冒常用的美林(布洛芬)——都需要通過肝葯酶代謝。

兒童機體尚未發育完全,肝葯酶的功能與成人相比有一定差異:保健品對於肝葯酶的作用程度就難以預測,因此,保健品對臨床藥物的影響不可知。

總結一句話就是:保健品可能有一定的功效,但考慮到食物攝取和保健品對藥物吸收和代謝的影響,在給臨床病人、尤其是兒童患者使用之前,需要格外謹慎。

目前,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大量三甲醫院已陸續開設藥學門診;如有必要時,可向醫師或藥劑師顧問。

參考文獻:

1. ScriptureCD, Figg WD. Drug interactions in cancer therapy. Nat Rev Cancer.2006;6(7):546-58.

2. Singh BN, Malhotra BK. Effects offood on the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anticancer agents: underlying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oral chemotherapy. Clin Pharmacokinet. 2004;43(15):1127-56.

3. Yin OQP, Tomlinson B, Waye MMY, etal. Pharmacogenetics and herb-drug interactions: experience with Ginkgo bilobaand omeprazole. Pharmacogenet Genom2004; 14: 841-50.

4. Gorski JC, Huang SM, Pinto A, et al.The effect of echinacea (Echinacea purpurea root) on cytochrome P450 activityin vivo. Clin Pharmacol Ther 2004; 75: 89-100.

_________

上期文章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