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東坡:論一個吃貨的自我修養!東坡先生有多愛吃?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道盡了蘇軾「吃貨」的心路歷程。這位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深受百姓喜愛的蘇軾生長在天府之國四川,一生宦海沉浮,遊走四方。元豐三年,蘇軾被貶黃州,他在此地開荒種地,自號「東坡居士」,自此,一個文壇「吃貨」的人生就此開啟。

蘇東坡自謔自己為「老饕」。饕餮在古代傳說本是一種貪吃的野獸,他把自己比作「老饕,就是說自己是個愛吃、貪吃之人。也因為他的首創,老饕一詞也最終成為了中國飲食文化中的獨具有特色的一個術語。

本期的胡說中醫我們就來談談東坡先生與美食的那些趣聞軼事和養生之道。

東坡美食談

除了大名鼎鼎的「東坡肉」,還有數之不盡被東坡先生誇過的美食,在他的筆下,人間美味數之不盡。據考證,蘇東坡一生寫了近五十首跟吃有關的詩。

談荔枝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荔枝嘆》

荔枝作為「嶺南果王」,讓東坡先生「日啖三百顆」,足見其的喜愛。雖說荔枝好吃,但容易上火。蘇東坡有嚴重的痔瘡,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某啟。近苦痔疾逾旬,牢落可知,今漸安矣,不煩深念。荔枝正熟,就林恣食,亦一快也,恨不同嘗。」

贊生蠔

「海蠻獻蠔,剖之,得數升,肉與漿入與酒並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食蠔》

蘇東坡被貶至惠州時,曾途經東莞。朋友用生蠔款待,他從此便愛上了這種其貌不揚、內裡美味嫩滑的生蠔。他不僅隔三岔五託人買生蠔解饞,之後被貶到蠻荒的海南儋州後,更是戒不掉食蠔的習慣。

中醫認為,牡蠣性味甘、鹹、平,入心、腎,有滋陰補血,清肺補心之功。適用於陰血不足,煩熱失眠,盜汗,心神不安等。牡蠣殼為牡蠣的貝殼,是中醫常用的平肝熄風葯,有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收斂固澀之功,適用於肝陽眩暈,肝風內動,虛汗遺精,帶下,崩漏等。

品瘦肉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豬肉頌》

來到黃州之後,蘇東坡發現豬肉價賤,於是鼓勵大家吃豬肉,自己也帶頭吃豬肉。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把五花肉切成大塊,加蔥、薑、醬油、料酒,慢火細燜,煨製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的紅燒肉,這就是「東坡肉」。

試河豚

「竹外桃花三兩斷,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孫奕所撰的《示兒編》裡就記載了蘇東坡吃河豚的軼事。蘇東坡謫居常州時,愛吃河豚。中士大夫家裡烹製河豚有獨到之處,邀請他到家中品嚐河豚魚。他的家人都躲在屏風後面,想聽蘇東坡如何發表吃後感,卻只見他埋頭大吃,忽然聽到蘇東坡大聲道:「也值得一死!」

東坡系列養生美食

蘇東坡不僅會吃,也是一位大廚師,這一點,從其享譽天下的東坡肉便可看出。東坡美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用料不高,加工不繁,粗中見細,化俗為雅。

不過可別以為東坡先生拿出手的只有這一道菜,像「東坡羹」「東坡蜜酒」等獨家特製的東坡系列菜,並且其中還包含不少養生保健的秘訣呢。

蘇軾平生最愛吃魚,並且常常親自動手烹製。他曾寫過《煮魚法》一文,裡面的烹魚方法至今被眉山百姓所保留,人稱「東坡五柳魚」。「以鮮鯽魚或鯉治斫,冷水下,入鹽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攪。半熟,入生薑蘿蔔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橘皮線,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盡談也。」

還有「擘水取魴鯉,易如拾諸途。破釜不著鹽,雪鱗筆青蔬」的「東坡鯉魚」,「怪君便爾忘故鄉,稻熟魚肥信清美」的「東坡墨魚」,足見他喜食魚之深切。

在素食方面,蘇東坡也頗有研究,還能將素食做出「魚肉之甘」。《東坡羹頌》雲:東坡羹,蓋 東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

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蘆菔,若薺,皆揉洗數過,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許塗釜緣及瓷碗,下菜湯中,入生米為糝及少生薑,以油碗覆之,不得觸,觸則生油氣,至熟不除。菘岩蔓菁、若蘆菔、若薺其實就是今天的蘿蔔、薺菜和大頭菜,營養可口,有促進消化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道菜在油和火候上掌握得恰到好處,所以這道羹不僅美味,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可以軟化血管、降低血脂、有利於消化,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蘇東坡還愛吃玉糝羹(山芋煮成的)。他經常下廚自己煮著吃,並且稱這是健脾益氣的佳品。山芋是塊莖類食物,富含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可益脾和胃,治淋巴結腫大,外用可以幫助消腫、鎮痛。

東坡先生對美食的研究不僅是其深入百姓,與民同樂的表現,其背後,更表達了他樂觀豁達、恢弘曠達的生活態度,在宦海浮沉中仍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對美食的鑽研,這也值得我們今日學習。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繫。

上喜馬拉雅FM收聽「胡說中醫」特輯,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醫知識!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