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省中醫人丨 張海波:讓晚期癌症患者「絕處逢生」

播放GIF

READ

2018年8月19日是首個「中國醫師節」。為了弘揚醫務人員精神,【省中醫人】欄目將為您講述廣東省中醫院醫師的故事。敬請關注!

播放GIF

張海波,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腫瘤科主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青年名中醫,羊城好醫生,美國MD·安德森腫瘤中心(MDACC)、紀念斯隆·凱瑟琳癌症中心(MSKCC)及香港浸會大學、中文大學訪問教授。師從國醫大師朱良春、郭子光、全國名老中醫劉偉勝教授。先後主持承擔國家科技部重大研究項目、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重大專項等各級研究課題數十項。擅長惡性腫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及各種惡性腫瘤的消融,冷凍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微創治療。

針葯結合 創造抗癌奇蹟

8年前,63歲的伍阿姨因腹脹伴嘔吐查出胃癌,手術切除後接受了多次放化療治療,由於白細胞下降,消瘦、食慾明顯減退,身體十分虛弱,無法承受繼續的放化療,遂於2010年12月到張海波門診接受切脈針灸配合中醫藥治療。初診時,患者精神疲倦,周身乏力,面色晃白,由女兒用輪椅推著來到門診,連站的力氣都沒有。張海波考慮患者年近古稀,臟腑漸虧,加之手術及放化療會導致正邪兩傷,現邪氣暫去,正氣尚弱,所以治當大補元氣,助正防邪。遂處以大劑量參芪益氣扶正,配伍健脾補腎之品,調養先天之本,配合切脈針灸綜合調理一身陰陽氣血。

經過治療後,伍阿姨身體的虛損情況逐漸改善,生活品質逐步得到提升。然而,2011年5月CT複查見胃癌複發並腹腔轉移,不幸的消息使伍阿姨幾乎崩潰。此時身體狀態尚可,要求繼續中醫治療。張海波為其繼續大補元氣之法,扶正固本,配合切脈針灸調整陰陽,行氣和血。伍阿姨從2012年至今定期CT複查、骨ECT、腫瘤標誌物均處於穩定狀態,生存至今接近8年,生活品質良好。

精準醫學指導 中西結合顯神功

57歲的梁阿姨確診晚期肺癌並雙肺、骨多發轉移8年多,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腦轉移,距今也已3年多。張海波表示,像這樣的晚期病人能有這麼長的生存期,並且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在國際上也少見。

梁阿姨自2009年確診晚期肺癌多發轉移開始治療至今,經過了多次化療、放療及靶向治療,期間一直配合中藥及多種中醫特色療法辨證辨病治療。目前梁阿姨腫瘤病情控制穩定,仍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這在中老年患者群體中是很難得的,而這則是得益於精準醫學模式下,中西醫結合個體化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臨床實踐。

隨著精準醫學的深入發展,現代醫學認識到腫瘤細胞的異質性決定了病人的個體化差異,強調基於DNA、二代測序技術的個體化治療,精準的定位靶向治療的優勢人群。張海波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及臨床課題研究證實,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EGFR基因狀態與中醫寒熱證候之間具有相關性,即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的中醫證候主要為熱證,而EGFR基因突變型患者的中醫證候主要為寒證。同時發現這種中醫寒熱證候與性別、吸煙史具有相關性,寒證以女性、無吸煙史者居多;熱證以男性、有吸煙史者居多。這一研究將中醫巨集觀辨證與西醫微觀基因分型完美結合,為臨床精準的辨治肺癌患者提供依據,以寒熱辨證為基礎的中醫藥治療聯合西藥靶向治療,中西合璧,精準治療晚期腫瘤,就像治療梁阿姨一樣。

台灣的李伯伯,是一位惡性星形腦膠質細胞腫瘤IV級的患者,由於是一種極容易複發的惡性腫瘤,患者及家屬非常擔心術後放化療的不良反應。帶著不安的心情,李伯伯慕名從台灣前來找張海波診治。張海波耐心地向家屬解釋接受放化療的必要性,並在傳統中藥的治療配合下,使患者順利地完成了術後的放化療。目前已有四年多的時間,患者不但重新回到工作崗位,而且最近未見腫瘤複發。李伯家人們稱讚是中醫藥和現代醫學相結合讓病人創造了奇蹟。

用愛心與責任心鑄就抗癌信心

目前,我國腫瘤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一旦確診為惡性腫瘤,患者及其家庭將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患者往往會對治療失去信心。因此,對於腫瘤病人而言,不但需要精湛的醫術,更需要心靈上的呵護。張海波正是這樣一位具備愛心與責任心的好醫生。

每周二下午,是張海波的腫瘤特需門診時間,很多老病患早早就等候在診室外。62歲的陳阿姨是其中一位。「最近怎麼樣了?睡眠品質怎麼樣呢?」張海波耐心地詢問陳阿姨的近況。

一年前,陳阿姨由女兒帶著來到張海波門診時,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十分低落,那時她確診肺癌已2年,輾轉各大醫院,使用多種西藥治療後,病情仍然逐漸惡化,因此陳阿姨對自己的疾病治療早已心灰意冷。面對患者愁容滿面的表情,張海波一面安慰病人,一面細問病情,經過細緻的問診及舌脈後,為陳阿姨制定了一套適合她的治療方案。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陳阿姨複查發現肺部的腫瘤比之前縮小了一些,這愈發增加陳阿姨戰勝疾病的信心。

「任何時候患者的信心和對醫生的信任對於治療疾病都非常重要,而患者的信心與信任很大程度來自於醫生的愛心和責任心。」張海波強調。

張海波表示,除了在診治病人的時候要有耐心外,在醫術上也要緊跟醫學前沿科學發展,運用化療、微創手術、靶向治療等多種現代醫學方法來治療腫瘤。同時運用中醫手段治療,如運用中藥、針灸以及各種中醫特色治療方法辨證辨病論治來幫助患者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品質。

因此,很多患者慕名而來專門找張海波看病,包括很多港澳台以及海外患者都專門找他進行診治。

台灣的李伯伯,是一位惡性星形腦膠質細胞腫瘤IV級的患者,由於是一種極容易複發的惡性腫瘤,患者及家屬非常擔心術後放化療的不良反應。帶著不安的心情,李伯伯慕名從台灣前來找張海波診治。張海波耐心地向家屬解釋接受放化療的必要性,並在傳統中藥的治療配合下,使患者順利地完成了術後的放化療。目前已有四年多的時間,患者不但重新回到工作崗位,而且最近未見腫瘤複發。李伯家人們稱讚是中醫藥和現代醫學相結合讓病人創造了奇蹟。

介入手術治療控腫瘤發展

肝癌在我國發病率很高,生存期多數很短,到出現癥狀,確定診斷時已經是晚期,失去切除手術機會。介入手術治療是不能切除肝癌的重要治療手段,已被臨床實踐證實能夠控制腫瘤發展,延長患者生存期。

介入手術是指在影像學設備導引下,通過各種方式進入腫瘤內注入藥物、無水乙醇,或導入熱源、冷凍發生器,用化學和物理的方法消滅腫瘤,這些方法的共同點是選擇性高,對正常組織損傷小,對腫瘤組織滅活效率高。張海波近年來率先在廣東省中醫院開展了惡性腫瘤的射頻消融、微波消融、氬氦刀冷凍治療以及粒子植入等新技術,並與中醫藥結合起來,顯著地提高了腫瘤的治療效果。

76歲的李伯確診原發性肝癌現已8年多,經過對患者病情詳細分析後,張海波考慮李伯的腫瘤巨大,從而制定了分次氬氦刀冷凍治療聯合中醫藥的治療方案,並配合中醫藥辨證辨病治療,經綜合治療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目前生活正常。

腫瘤患者飲食禁忌中的常見問題

1.吃得越有營養,腫瘤會長得越快?

事實上腫瘤細胞一直都在搶奪正常細胞的養分,即使患者營養不良,癌細胞依然會增長,飢餓只會讓患者身體消耗得更快,加速疾病惡化。目前無證據顯示人體增加營養,會使癌細胞成長更快,反而有許多患者因營養狀況良好、無惡液質而長期存活。但並不主張過度的攝入各種營養。

2.腫瘤病人能吃糖嗎?

適量攝入糖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過量的糖分攝入有可能促進腫瘤細胞快速生長。同樣牛奶也不主張過度的攝入。

3.從中醫學的角度如何指導腫瘤患者的飲食習慣?

中醫學自古強調飲食的均衡,合理搭配。《內經》已經提出「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同時中醫學同樣強調飲食的選擇要因人因病而異,辨證施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