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生孩子是頭等大事:坐月子如果你不知道以下九點 就相當於白做了

都說女人生完寶寶之後秒變「黃臉婆」,其實,坐月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體質調理期,月子坐好了,坐對了,不但不會顯老,反而會脫胎換骨,氣息和臉色更勝從前。年輕媽媽一聽坐月子,就聞風喪膽,傳統那些不能下床、一個月不能洗澡的傳言,把愛美的新媽媽們嚇得夠嗆,加上產後惡露、產後便秘,看似短暫的一個月,不知道如何才能熬過去。

坐月子的時候,產婦要特比注意,很多的事情不能夠親力親為,需要別人照顧,好好的坐月子,把身體恢復好,否則可能會因此變得體弱多病,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坐月子的時候,這九點要守住,不然會加快產婦衰老落下病根,以後遭罪。

一、第一、二周不宜大補特補

第1周可以吃麻油豬肝或豬肝(適合在早上、中午食用)、山藥排骨湯、紅棗銀耳湯,幫助子宮排出惡露與其他廢物;可以喝一點蛋湯、魚湯等較為清淡的湯;還可以吃些清淡的葷食,如肉片、肉末。瘦牛肉、雞肉、魚等,配上時鮮蔬菜一起炒,口味清爽營養均衡。適量的橙子、柚子、奇異果等水果也有開胃的作用。本階段的重點是開胃而不是滋補,胃口好,才會食之有味,吸收也好。

第2周則以麻油豬腰、花生燉豬腳、魚湯等活化血液循環,預防腰酸背痛。另外,每天補充2000—2500毫升水分。等到第3、4周,惡露將凈,進入進補期,做菜時適當加米酒,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恢復體力。

二、快速排出惡露

女人最容易衰老的時候就是生完孩子之後,生完孩子之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特別的多,其中婦科問題更加的明顯。很多女人生完孩子之後就在急劇衰老,肌膚鬆弛、皮膚暗淡,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子宮的惡露沒有排乾淨。惡露就是生產後,殘留在子宮的,需要經產道排除的分泌物,一般的排除周期在4~6周的時間。惡露沒有排除乾淨,不止會導致衰老問題,還會產生各種感染問題,包括子宮感染和切口感染等問題,危害絕對是巨大的。

所以下面,小編就教大家三個排惡露效果很好的方法。

1、對於產後衰老加速的寶媽來說,多喝點玫瑰花草茶準沒錯,玫瑰花含豐富的維生素和單寧酸,能改善內分泌失調, 促進血液循環,常喝能調理血氣,促進新陳代謝,讓黯淡的面色逐漸紅潤、白嫩起來。而且它排毒功效也很好,再加上可以祛濕的荷葉和檸檬,更能幫助惡露排出。

2、寶媽們生完寶寶之後,身體裡殘存的毒素都應該隨著惡露排出,如果惡露排出不正常,沒事可以喝點紅豆薏米粉,它不僅可增加腸胃蠕動,能補血、利尿,它含有的豐富氨基酸成分和維生素還能清熱解毒,而且常喝還能讓身材越來越苗條哦。

3、紅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的營養非常豐富,因為非常受歡迎,寶媽常吃它除了有非常好的補血效果,能夠疏肝解氣,讓身體更舒適,還有很好的促進消化、散淤血的作用,所以產後如果惡露多,惡露排不盡的話不妨適量的吃些紅棗,可以加速體內惡露的排出。

三、產後母乳餵養有講究

相信每一個媽媽都知道母乳餵養好,但是當你下定決心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寶寶後,寶媽們你們知道母乳餵養的正確方法嗎?不要以為隨便把奶頭塞給寶寶就是餵養的方法哦,什麼時候餵奶、餵奶的時候姿勢是怎樣的,這些都是有講究的。

母乳餵養方法一:要講究衛生

寶媽們餵奶前,一定要用溫水把手和乳頭洗凈,再用熱毛巾擦乾,避免乳頭上的汗漬或汙垢、細菌在寶寶吸奶的時候通過口腔進入寶寶體內。另外餵養前還要輕輕按揉乳房,擠掉前面幾滴奶,然後再開始哺乳。

母乳餵養方法二:姿勢要正確

產後頭幾天,由於疲勞體虛,可以採用躺在床上喂的姿勢。以後一般採用坐姿,坐在床頭或靠椅上,背後用一二個軟墊把背靠牢,盡量放鬆全身,輕鬆愉快地進行哺乳。用一隻胳膊抱著孩子,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夾住奶頭上部,用食指稍往下壓,這樣使乳頭稍微離開嬰兒的鼻子,避免乳房堵上小兒的鼻孔,還能防止因奶水太沖,孩子吸吮迅猛而發生嗆奶和吐奶。

母乳餵養方法三:餵奶的時間有講究

不少的育嬰專家表示,寶寶出生的前3-4天,每2-3個小時餵奶一次,白天大約要喂8次左右,晚上還可能喂2-3次。而寶寶到了3個月大時,通常大約4小時餵奶一次,白天喂5次,夜間喂1-2次。建議寶媽們最好是固定餵奶時間,防止漏喂或多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寶媽們不要寶寶一哭鬧就餵奶,一定要弄清楚寶寶哭鬧是餓了、尿了,還是不舒服,然後才進行相應行動。

四、爭取最大的時間休息

當你看著可愛寶寶的出生,不誇張說都是寶媽用命換回來。不僅要經歷著身體的痛苦,同時精神上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創傷。所以即使寶媽想要更加照顧孩子,也要曉得自己的身體狀況。很多新手寶媽就想著自己抱孩子,換尿布或者洗澡,其實這些事情儘可能交給身邊人。因為月子初期可以說產婦的身體特別虛弱,如果長時間的辛苦,很可能造成身體局部的酸痛,肯定會影響到康復速度。還有部分寶媽因為家庭的緣故,沒有人照顧月子,即使這樣也儘可能少做點家務,讓老公回家幫忙乾。女人還是要懂得愛惜自己,否則等到以後有月子病真是後悔也晚了。

五、無論順產還是剖宮產,都要儘早下床活動。

順產者在產後6小時、剖宮產者在產後24小時,就可以下床適當活動。分娩後長時間臥床,會使腸蠕動減緩,導致腸脹氣、食慾不佳,不利於惡露的排出和傷口的恢復,易患下肢靜脈栓塞。所以,順產的媽媽無頭暈即可慢慢坐起,在產後幾小時就應當下床活動,剖宮產的媽媽拔掉尿管後也可以下床活動。產後一周可做產後形體恢復操,產後10天可做輕微的家務,產後二周可到室外活動。剖宮產媽媽早日下床活動,還可以防止腸粘連,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切口感染。產褥期盆底組織鬆弛,故產婦不宜站立過久,要少做蹲位及手提重物等使腹壓增加的活動,避免重體力勞動,防止子宮脫垂及膀胱、直腸膨出

六、時刻注意個人衛生

1.每天要用溫開水沖洗外陰。產後1周後,可以用溫開水坐浴,坐浴的盆要專用。如能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高錳酸鉀1克配以5000奄升溫開水)坐浴則更好。每天1-2次,每次15分鐘。

2.經常洗澡、洗頭、洗腳、保持體膚清潔。

產後兩三天就可以洗溫熱水澡,有條件的可洗淋浴,絕不可用盆浴,避免汙水進入陰道感染致病。冬天如室溫不夠,隔兩三天可用溫熱水擦一次身,夏天則每天要洗。每次洗澡後,要更換內衣內褲。頭髮要常洗,保護頭髮清潔,梳頭髮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頭髮長得更好。

3.每天,保持口腔衛生。

口腔是消化道的大門口,為防止「病從口入」,口腔衛生十分重要。尤其是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吃的東西多,又吃得好,如果不刷牙漱口,口腔內留有食物碎渣,容易使細菌繁殖,不但會引起口腔疾病,而且對全身健康也有影響。為了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每天早晚都要刷一次牙,每次飯後都要用清水漱口。如果能做到每天早、午、晚都刷牙,就更好了。

七、產後注意子宮恢復

如何判斷產後子宮恢復,一般可以通過觀察子宮底以及惡露的顏色來判斷產後子宮恢復情況,以下是判斷產後子宮恢復情況的兩項外表的指標:

1、如果子宮恢復良好,檢視剛生完的子宮底,從肚臍可以觸摸得到,到約兩個星期,子宮就無法摸到,除非是患有子宮肌瘤。

2、惡露的顏色從鮮紅、暗紅、深黑到淡紅色,最後無色。

其實多數媽媽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但如果在小腹部仍然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了。不過還要看看惡露減少的情況,有時候子宮體積沒有縮小是因為有長子宮肌瘤。這些都需要再到醫院檢查,如果是真的子宮收縮不良,最主要的危險就是會造成產後大出血,這是真正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八、腹部鬆弛要管理

產後收腹很重要,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婦剛生產完,肚子變得鬆懈,及時使用收腹產品,可以防止內臟下垂,同時對於產後惡露的排凈、腹痛的緩解、產後子宮、產道的修復都有良好的效果。

九、坐月子哭泣危害大

很多媽媽在生孩子前,都會被告知,坐月子可不能哭,這樣會落下月子病,以後老了容易眼睛疼,還容易眼乾流淚,這是一輩子的事,可不能動不動就哭。

可是生了孩子後,卻有很多媽媽在網上吐槽,有的媽媽幾乎是天天哭,原因是什麼呢?一方面是因為新生命的誕生,忙的措手不及,再加上產後有點抑鬱,稍有不順就有想哭的衝動。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老公不體諒,動不動就拿「女人都要生孩子」來說事,對老婆的辛苦視而不見,跟生娃前一樣該玩就玩,該睡就睡,讓老婆感覺不如意。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婆媳矛盾了,伺候月子是最考驗婆媳關係的時刻,很多不同的理念碰撞,就會產生矛盾,寶媽忍不住就會偷偷掉眼淚了。

坐月子期間,無論是剖腹產還是順產,流眼淚都能帶來巨大的危害,媽媽們要重視

坐月子哭泣容易造成回奶

母乳餵養的媽媽,乳汁的分泌和身體的恢復都跟媽媽的心情有很大的關係,媽媽保持心情舒暢,身體血液循環也會相對通暢,哭泣很容易造成心情失落,一時半會不會得到緩解,這樣就會影響乳汁的分泌,還有的會造成回奶,寶寶就很容易吃不飽,繼而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坐月子哭泣對眼睛危害大

坐月子期間,媽媽的身體都比較虛弱,尤其是氣血方面,還需要靜養和補充營養等,坐月子期間哭泣,會造成眼部疲勞,情緒上也會自怨自艾,這樣很容易造成肝氣鬱結,在中醫上,肝開巧於目,肝血不足的人,視力就會減弱,出現眼睛紅腫、乾澀的現象,如果不好好保養,對以後會有巨大的危害,例如過早的老花眼、迎風流淚、青光眼等。

坐月子哭泣影響身體恢復

有句話叫「鬱鬱而終」,就說一個人總是鬱鬱寡歡的話,身體就會慢慢變弱,就像林黛玉一樣,天天病病殃殃的,由此可見,坐月子是一個人恢復元氣的時刻,也是一個人最虛弱的時候,如果這時候心情鬱鬱寡歡,就會大大影響身體的恢復,情緒控制不好,也很容易造成產後抑鬱症的產生,抱著孩子跳樓的寶媽,因為一句話就會爆發,月子裡也肯定沒有好情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