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的咳嗽由藥物引起!正服用7種葯的人請提高警惕

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隱瞞的:

咳嗽、窮困和愛。

播放GIF

感冒、咽喉炎、急慢性支氣管炎,

霧霾、粉塵、吸煙、環境汙染……

都可能引發咳嗽。

然而,還有一種經常被忽視的因素,

就是某些藥物引起的葯源性咳嗽。

播放GIF

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降壓藥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類降壓藥,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福辛普利、賴諾普利、培哚普利等。

由其誘發的咳嗽,佔慢性咳嗽病因的1%~3%,停葯後可緩解,一般4周內可恢復正常,不需要藥物治療。

2

抗菌藥物

如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紅霉素類、四環素類、磺胺類藥物等。

引起咳嗽、發熱、氣短、胸痛、胸腔積液、胸膜肥厚和肺間質纖維化等,嚴重者可引起過敏性肺損傷。

其發生機制多與過敏有關,一般停葯即可緩解,也可口服糖皮質激素和抗組胺類藥物來緩解癥狀。

3

抗凝葯

如肝素、華法林,可誘發胸腔或肺實質出血,引起咳嗽。

4

利尿劑

如氫氯噻嗪,可致間質性肺炎急性發作、非心源性肺水腫,表現為用藥後數小時出現哮喘、咳嗽、哮鳴音和低熱。

5

抗心律失常葯

如胺碘酮。該葯的肺毒性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會引發咳嗽。

發現胺碘酮引起的肺毒性後,癥狀輕者可遵醫囑減少劑量,並監控肺部情況,重者須立即停葯

6

抗結核葯

多發生在用藥3周後,刺激性咳嗽為主,可伴有發熱、流涕、流淚、喘息,淋巴結腫大,X光表現為肺泡炎和胸腔積液。

停葯後癥狀可緩解,口服糖皮質激素也可改善癥狀。

7

抗腫瘤葯

如博來黴素,可引起乾咳、呼吸困難、發熱。

常發生於70歲以上的患者,發生率為2%~40%,常在停葯數周、數月甚至數年後出現。

發生肺損害後須立即停葯,可以靜脈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同時給予低流量吸氧,緩解呼吸困難的癥狀。

特別提醒

使用上述藥品時一旦出現咳嗽,顧問醫生後停葯或換藥,一般咳嗽可終止;有頑固咳嗽者,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緩解癥狀。▲

本期
藥學智囊團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藥學部博士 牛一民

「 」生命時報公眾號矩陣

播放GIF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