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極拳練習之動靜開合

中老年人學太極拳姿勢動作時,先要學相關理論,即學太極拳鍛煉的規律。懂規律,則知其所以然,能有所適從,規範自在,可事半功倍,收太極拳益壽延年之功。要練好太極拳,先要了解動靜開合的規律。

一、動之則開,靜之則合

《太極拳論》第一句就指出:「太極者,陰陽之母,動靜之機,動之則分(開),靜之則合」。這是太極拳理論的淵源,是對練拳規律的高度概括。

動,就是打拳時肢體不斷改變姿勢,但動是有強度變化的,可以成實也可以成剛。

靜,就是打拳時,不想事,不談話,身體放鬆,呼吸自然等。不像其他場合身體的靜,則真是「肢體不動」。靜是有深度之分,可以是虛也可以是柔。打拳要有實虛,先輩拳家曾說:「開合虛實乃太極拳之經(原則)也」。太極拳的動靜,是有意識、有神情和記憶的,如果靜到「無我」,「無意識界」,就不能打拳了。

開,是「用意」(即用意念和想像)由腰脊內部動起,緩慢均勻,節節貫串「意動形隨」,動到周身和四肢末梢掌指成實是開。

合,與開相接,掌指成虛,同樣由使氣收回腰脊內部,是合。腰脊主宰著動開、合回,循環往複,連綿不斷,直到一套拳的結束。捋擠按、進退轉換等全部姿勢動作,皆由開合組成,是太極拳的主要內容。「用意不用力」,緩慢均勻節節貫串,「意動形隨」的一開一合,是太極拳的獨特動法,是保證動靜互有平衡統一的條件。太極拳就是由這些要領組成的有機整體。

二、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太極拳的動法,能使身體的靜保持不變,身體動的同時,成為「靜中觸動,動猶靜」,即「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互有平衡統一,這就是太極拳的規律,存在於打拳全過程。

開合體現動靜,「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開合有大有小,因方向角度不同,有時翻轉著開,翻轉著合,或「開了再開」,「合了再合」。但都是開合互有平衡統一。開合組成捋擠按、進退轉換等全部姿勢動作。由開或合組成的動作,叫「定勢」。由開組成的「定勢」,則「開中有合」,「實中有虛」;由合組成的「定勢」則「合中有開」,「虛中有實」。「定勢」之間也是由開合,或「再開」、「再合」,互相連接。全部姿勢動作的線路,都是面向八方的開合。開合是太極拳的主體。

四肢展現的開合,在練拳中顯得很重要。上肢由內向外弧形展伸,意達指尖,是開,如組成野馬分鬃、白鶴亮翅等開勢動作。由指掌末梢向內弧形收縮,回到腰脊內部,是合,如組成手揮琵琶、捋、擠等合勢動作。四肢線路,就是面向八方的開合。用上肢開合使形氣兼得,則事半功倍,是上乘方法。下肢的進步、退步、側步、分腳、踢腳、揚腳是開,收腳、跟步、虛步、落腳是合。有時虛實轉換,就是開合。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兩腳的方向、角度、寬長距離。前腳是方向,後腳與前腳約成35度角。寬與肩同,步幅長短,視架子高低而定,架子高則步幅短,架子低則步幅長,即抬腿落下,舒直的同時著地。就是合適的步幅,開步皆如此。雙腳開合是基礎,必須掌握好。四肢上下相應開合,周身和諧統一,每個姿勢都「中正安舒」,是打太極拳合乎規範的主要標誌。上肢雙臂開合,兩腳貓步(也是開合),是太極拳的基本功,學會「用意」開合,就學會了太極拳的主要部分。先分別學練貓步的起落,使與上肢開合約步。對要領有所領悟後,開始學套路如24式的姿勢動作,這是學會太極拳的高效捷徑。

三、動皆開,靜皆合

太極拳的「用意」,動靜開合,即意、氣、形、神,是徹底的全面的身體運動。動則周身上下左右表裡內外,皆動皆開,無處不動不開。靜也如此,周身皆靜皆合,無處不靜不合。

動靜開合的循環往複,與身體的神經、氣血、呼吸開合的循環往複有相輔相成、強源固本的作用。而動靜互有平衡統一,是身體生長髮展的最佳過程。因此說太極拳是健康長壽運動的第一選擇,也不為過。

學懂動靜,學會「用意」,學會開合,掌握規律,則動作自如,「動即是法」,升堂入室,進入太極拳殿堂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