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問題兒童”更容易成功?

前些天,有位媽媽向我抱怨,她說:“我家孩子簡直就是個‘問題兒童’!每天不想著認真讀書,怪問題倒是一堆接一堆的。”

“比如呢?”我問。

“比如說,好好看著一本書,突然就來問我:‘媽媽,為什麽這裡要這樣寫啊?為什麽不那樣寫啊?’”

“寫作業也是,明明知道標準答案,偏偏要和老師去爭——老師,我認為,我的答案比標準答案好!老師,為什麽標準答案更好呢?有理由嗎?”

“連看電影也是!看完《複聯3》,告訴我滅霸不懂科學——都集齊那麽多厲害的寶石了,為什麽不用寶石去探索宇宙新能源?為什麽不去給過量人口尋找新的移民地?非要殺掉宇宙裡的一半人,這不是傻是什麽?”

▲滅霸:你說得好像也有道理……

最後,這位媽媽問:

媽媽

我該拿這種問題兒童怎麽辦?

恭喜你,現在你一定會飽受折磨,但在未來,你的孩子會變成一個出色的成年人!

1

提問的能力

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很久以來,我們的教育都試圖教會我們這樣一個本領:記住標準答案,或者給現成的問題找到答案。

但它卻都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能力:提出問題。

事實上,提出問題的能力,甚至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為什麽呢?

先來講幾個故事——

猶太人的“提問”傳統

猶太人是一個特殊的民族,他們人口不多,但獲得諾貝爾獎的比例卻是最高的。

猶太教育的精華之一,就是培養善於提問和質疑的孩子。

我有一位猶太朋友,他告訴我,猶太孩子,從小就是在提問中長大的。

“我小時候,每天回家,我爸都會用相同的一句話來和我打招呼——你今天提出了什麽樣的問題?我爸從來不問我那天學到了什麽,他只在乎我是不是能保持好奇心。後來我才明白,原來提問的能力和學習的能力是息息相關的,因為如果你沒有掌握新的知識,沒有積極動腦思考,你就提不出新問題,也提不出好問題。”

被學生記住幾十年的歷史老師

在美國,有一位歷史教師,名叫迪克·喬丹。從1962年開始,他邀請自己教過的每一屆學生,在2000年1月1日這天,和他在丹佛公共圖書館的台階上見面。

他開玩笑地說,希望學生們每人帶1美金來,慶祝他退休。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約定那一天,有差不多300個學生不遠千里,從美國的各個角落趕到丹佛,為喬丹老師慶祝。

是什麽樣的魔力,讓學生們記住了橫跨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約定呢?

學生們說:

“喬丹老師教會我們提問和質疑。”

“喬丹老師讓我完全愛上了歷史。”

“在所有學校都流行死記硬背、照本宣科的時候,他讓我們‘跳出盒子’去思考。這種能力讓我受益終身。”

愛因斯坦“最後的問題”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天才愛因斯坦的。

在愛因斯坦生命的最後幾年,他花費大量時間在實驗室裡踱步。他把雙手緊扣在背後,嘴裡念念有詞。

愛因斯坦的助手們感到十分擔心,終於有一天,一個助手鼓足勇氣,走上前去,他費盡了全力,才聽懂愛因斯坦說了些什麽。

他對自己說:“要是我提出了正確的問題……”

愛因斯坦知道,他最偉大的任務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出“了不起”的問題。

2

美國人是怎麽教孩子提問的?

在實踐中,“提問和質疑”同樣是美國學校特別重視的一項能力。

美國教育對孩子這種思辨能力的培養,主要是依靠“閱讀提問課程”來完成的。

根據美國教育專家和心理學家長達幾十年的研究,閱讀能力對每個人的成功至關重要,而優秀的閱讀者(往往同時也是優秀的學習者),一般都掌握著解鎖閱讀關鍵的7把鑰匙:

其中,提出問題,能夠:

幫助閱讀者理清思路,加深理解;

激發閱讀熱情,引爆學習動力。

《閱讀理解的七把鑰匙》一書的作者曾經採訪了某所學校的五年級學生,在談到提問的“魔力”時,孩子們是這樣描述的——

“每當我在閱讀的時候想到一個問題,它會一直盤旋在我的大腦裡,直到我無法忍受,必須找到答案為止。”

“在大腦裡提問是一種思考方式,如果我努力思考,我能找到大多數問題的答案。不過,仍然會有兩三個問題我沒有辦法解答,這些問題會激勵我繼續讀完整本書。”

“當我閱讀一本非小說類讀物的時候,我會有許許多多‘如果……會怎樣’的問題。比如,‘如果殖民者來到美洲大陸的時候,這裡沒有印第安人,那麽會發生什麽?’回答這些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假設自己身處那樣的環境裡,想象自己會遇到些什麽。”

“我以前不喜歡歷史,但是後來,老師教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提出問題。我提出了很多問題,然後就控制不住地想要找到答案。慢慢地,我對歷史越來越感興趣。”

▲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可以從"5W1H"這六個維度提出問題。

3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

掌握提問技巧?

那麽,我們應該怎樣幫助自己的孩子,掌握提問的技巧呢?

首先,我們需要保護孩子提問的熱情。

孩子是天生的提問者。他們不停地提問,想搞清周圍的一切。

“為什麽天上有雲?”

“草是怎麽生長的?”

“為什麽雪是白色的?花是紅色的?”

很多時候,父母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們沒完沒了的問題。在絕望之中,我們可能會轉換話題,或者悄悄地躲開。

事實上,作為父母,你應該鼓勵他們提出“真正的問題”,也就是那些真的讓他們感到疑惑的事情——即使你沒有辦法回答它們。

另外,我們也要慢慢把提問的技巧傳授給孩子。

這不是說我們要不斷地向孩子提問,而是說,我們要和孩子分享“提問的樂趣”,並且給他做出示範。

提出問題之後,不要立刻找到答案,讓答案“在空中飛一會兒”。親子共讀的時候,提一些問題,然後讓孩子也提一些問題。你在給孩子示範,如何成為一個活躍的閱讀者。

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我們可以把家庭“提問課”的側重點放在不同的地方。

“學齡前兒童”(還不能自主閱讀的孩子)、“初級閱讀者”(剛能自主閱讀的孩子)和“熟練閱讀者”(可理解更複雜內容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引導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他們閱讀的水準。

學齡前兒童

? 看封面提出問題

▲《Charlie Anderson》的封面。

比如,在讀Barbara 的《Charlie Anderson》這本書之前。你可以看著封面對孩子說:“我想知道是不是這隻貓的名字叫做Charlie Anderson?或者它的主人名字叫Charlie?為什麽這隻貓被卡在欄杆裡呢?這是誰的床欄杆嗎?這隻貓是男孩還是女孩呢?”

針對封面提問,能激發孩子對書籍內容的好奇心。

? 針對內容提問

一旦開始閱讀書籍的內容,你們關於封面的問題,可以得到很好的解答:

(Charlie是一隻頑皮的小灰貓,它寄宿在Sarah和Elizabeth的家裡。在嘗過了她們的食物,睡過了她們的小床之後,它決定留下來)

之後,隨著情節的發展,你們可以提出更多的問題。

比如:“為什麽Charlie每天早飯前會離開家?它喜歡穿娃娃的衣服嗎?為什麽它越來越胖了?我想知道,它整天在樹林裡都乾些什麽事情?”

小貼士

提問的常用問題

“我很好奇……”

“為什麽?”

“這是什麽意思?”

“你剛才真的問了一個好問題啊!你還可以提出更多的問題嗎?”

“你的問題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初級閱讀者

初級閱讀者對書籍上難以理解的詞匯比較敏感;

另外,他們也會對書籍的部分內容產生更深刻的聯想。

對於處於這個閱讀階段的孩子,你應該著重提高他們以下兩個方面的能力——

? 詞匯

比如,當你和孩子一起閱讀《Verdi》(Janell Cannon)這本書的時候,你可以和他進行這樣的探討——

Verdi是一條年幼的蟒蛇,它非常喜歡自己黃色的身體。但是,它的同伴們都鼓勵它“長大、變綠”,成為一條真正的成年蟒蛇。

這本書裡經常出現一個單詞“molt”(蛻皮)。

你的孩子會問你:“‘蛻皮’是什麽意思?”

當在閱讀中遇到類似的術語的時候,千萬不要繞過去,不給孩子解釋。

如果你也不知道某些術語的意思,比如某些科幻小說裡的“曲率”、“蟲洞”之類,你可以——

首先,和孩子一起,根據上下文做一個簡單的猜測;

接下來,求助工具書,或者網絡,找到問題的答案。

通過這樣做,你不僅示範了“提問”的技巧,還示範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Verdi》的封面。

? 深入思考

在這個階段,你不僅要讓孩子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還要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思考。

在《Verdi》這本書裡,蟒蛇Verdi慢慢長大,它的身體越變越綠。為了把討厭的綠色蓋住,Verdi用樹葉和泥土把自己裹了起來。可是,泥土變成了一層硬硬的殼,令Verdi動彈不得。Verdi掙扎了起來,泥殼碎裂脫落,露出來的身體綠得更加顯眼了。

最後,Verdi接受了現實,它對自己說:“我現在長大了,變綠了,但我仍然是原來的我!”

在這裡,你可以和孩子展開一場有關“成長和變化”的探討,你可以問問孩子:

在成長的過程中,你發生了哪些變化?遇到了哪些煩惱?

你最後是怎麽克服這些煩惱的?

▲《Verdi》的內頁。

高級閱讀者

這個階段的孩子,也許能夠回答所有試卷上的閱讀理解問題。

但提問的關鍵不在於“能夠回答出什麽問題”,而在於——提出屬於自己的問題。

對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你應該通過“輪流提問”的方法,著重培養他“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比如,在閱讀《美國歷史》(Joy Hakins)中關於Jamestown(弗吉尼亞東部的一個古跡,英國人在北美洲最早的定居點)的段落的時候,你可以示範著提出下面這些問題:

“1610年,當兩艘英國船隻來到Jamestown的時候,這裡為什麽是一片廢墟?”

“什麽是黃熱病?”

“每天對印第安人充滿恐懼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

“為什麽這些殖民者不去別的地方建立新城鎮呢?”……

▲Jamestown的圖畫。

然後,輪到孩子提出自己的問題,他可能會問:

“為什麽Rolfe想要娶Pocahontas?”

“印第安人和殖民者間的和平能夠持續多久?”

“一個印第安女孩來到英國,會是什麽感受?”

“她的孩子們會怎麽樣呢?”

通過審視自己的問題,孩子能夠得出自己的結論,並提出更加深刻的問題。

在提問的過程中,他也能找到更多疑問的答案。

一堂有趣的“提問課”

前不久,我旁觀了美國老師的一節特別的“提問課”。

看過之後,最大的感想是:怪不得美國孩子的腦洞那麽大,思維那麽活躍,原來是從小就開始系統培養的!

話說這種“提問課”,其實是閱讀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

和中國的“閱讀理解課”強調尋找標準答案不同,美國的提問課需要孩子針對閱讀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而在引導孩子提問的過程中,老師會一步一步教會他們:提問的時機,提問的內容,和提問的技巧。幫助他們提出“最有效”的問題。

那麽,“提問課”到底是怎麽上的呢?

① 首先,老師會拿出當天需要一起閱讀的書籍,而在她身旁的白板上,會貼有這樣一張大大的空白圖表:

老師會向孩子們解釋,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有三個重要的提出問題的時機,就是:

閱讀之前(Before),閱讀過程中(During)和閱讀之後(After)

② 接下來,老師向孩子們分發不同顏色的即時貼,要求他們把不同階段的問題,寫在不同顏色的即時貼上。

比如,閱讀前的問題寫在藍色即時貼上;閱讀中的問題寫在綠色的問題上;閱讀後的問題寫在黃色的即時貼上。

③ 隨後,老師向孩子們展示書籍的封面,並提出這樣的問題:

“僅僅從封面的圖片和文字上,你能提出什麽樣的問題呢?”

“請把問題寫在即時貼上,並且和周圍的同學分享你的問題。”

分享之後,所有孩子會把寫著問題的即時貼,貼在老師身旁的表格上。

④ 開始閱讀書籍正文,一邊聽老師朗讀,孩子們一邊寫下自己的問題,同樣把問題即時貼貼在表格上。

⑤ 結束閱讀後,提出閱讀後的問題,也把問題貼在表格上。

⑥ 等孩子們把表格用即時貼貼滿之後,老師會和他們一起,挨個討論每張即時貼上的問題。

如果書籍的內容能夠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就在那張即時貼上打勾;如果不能,則畫上圓圈,或者問號。

老師還告訴孩子們:“能夠在書本中找到答案的問題,一般是作者推動情節發展所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不能找到答案的問題,對作者來說,可能並不重要。”

“不過,並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找到答案——重要的是我們思考的過程,提問能夠加深思考。”

寫在最後

“問題兒童”實際上是最最善於思考的孩子,也是最具有學習熱情的孩子。

希望我們的教育,不要用套路,殺死了孩子與生俱來的提問和質疑的能力;

也希望我們的父母,能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成為更高效的學習者和思考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