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產品的競爭力 中國經濟定力之源

中美經貿摩擦持續一年多,美方近期一再單方面升級摩擦,對於這種出爾反爾、極限施壓,中國企業和百姓早已習以為常。

雖然美方一些人士反覆唱空中國經濟、動輒升級關稅威脅、無端打壓中國企業,數據和事實卻證明,中國完全有信心、有底氣、有實力從容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

中國從容應對的定力來自哪裡?中國之聲特別策劃《中國經濟定力之源》,今天推出第5篇《中國產品的競爭力》。

世界範圍貿易摩擦不斷,

我國出口成績依然不錯

儘管世界範圍貿易摩擦不斷,但我國的外貿尤其是出口成績單依然不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出口達15232億元,增長10.3%,比上月加快4.3個百分點。今年前七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68866億元,同比增長4.1%。中國製造的產品遍布世界各個角落。

紐約Lord & Taylor商場,一名美國女子正在挑選中國製造的聖誕樹裝飾

中國製造的美國國旗

美國書商協會資深戰略官丹·科林介紹,美國市場上每年有價值23億美元的圖書都在中國印刷和製作。

丹·科林:“最好的例子是兒童圖書,很多兒童圖書都採用四色印刷技術,裡面有獨特的排版和精美的插圖,而美國印刷業目前沒有印製這些圖書的能力和技術。當然,美國也有一些不錯的印刷廠,但是他們大多採用單色印刷技術,所以目前的進口書籍都來自中國。

美國書商協會資深戰略官丹·科林

據統計,美國市場上82%的手機、94%的筆電電腦都來自中國廠家製造或組裝。此外,美國市場上價值2770億美元的服裝也來自中國。

中國製造的優勢

來自勞動力、服務和完備的產業鏈

讓美國企業交口稱讚的中國產品競爭力首先來自勞動力優勢。東軟集團CEO劉積仁說: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價格上,更體現在勞動者的勤奮和學習能力上。

劉積仁:“事實上中國如果從它擁有的對全世界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我認為就是我們中國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大概有幾大特點,第一個數量足夠。第二個,學習能力特別快,就是他學的東西很快。還有一個每個人都有夢想,這個是和許多國家是不一樣的,中國人的特點應該成為我們國家的一個很重要的競爭能力。”

東軟集團CEO劉積仁

到2008年,中國已經是全球170多項產品的單項冠軍,製造業的產值已經佔到了GDP比重的40%,但在勞動力的優勢之外,如何構造和經營中國製造的長期生存能力?答案是依靠創新、提高質量。

深圳比亞迪集團董事長王傳福:“技術為王、創新為本,是我們的一個理念,最核心的還是你的品質、成本和效率,這三點是我們的一個核心競爭力,一個企業規模做的很大,但是東西做的很爛、很便宜,這樣的企業要保持每年100%的增長也很困難,但是有高的品質,又有低的成本,這樣的企業你說它有沒有競爭力?肯定有!”

深圳比亞迪集團董事長王傳福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目前擁有41個工業大類行業,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黃漢權從深層次分析稱,工業門類的齊全讓中國的產品在全球市場相對競爭力更強,性價比更優。

黃漢權:“第一個優勢是我們產業的配套能力比較強,只要你任何一個企業來中國生產,你所需要的配套的產品都能夠找到;第二個就是我們的產業門類比較全,所以我們生產很多配套的產品,降低了我們的物流成本和運輸成本。同時,正是這種創新能力的提高,使得我們產品成本能夠得到不斷下降,在國際競爭當中就更能凸顯我們產品的這種競爭力。”

金融危機爆發後,很多發達國家經濟增速不斷下調,甚至有些還出現了停滯的狀況,再加上近些年來貿易摩擦對經濟發展的重創,中國製造的勞動力、價格、質量、服務的優勢對外國企業吸引力與日俱增,美國書商協會主席傑米·費奧科日前告訴記者:

傑米·費奧科:“除了從中國進口,我們別無選擇,主要原因是成本,伴隨著美國報業的衰退,美國印刷業的產能不斷下降,所以我們要考慮成本,還有考慮印刷質量。”

美國書商協會主席傑米·費奧科

合作、包容、協調,才能贏得發展

然而,產銷第一並不意味著一家獨大,在經營國內全產業鏈產品的同時,中國也為世界經濟做出著自己的貢獻,帶動國際上相關產業上下遊產品共同發展,例如:華為日前通過十年研發,推出了全球首款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作業系統鴻蒙,“開源”就是鴻蒙系統的一個重要關鍵詞。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兩個字,開源,我想我們要打造要全球的作業系統,不僅僅是華為自己的,我們希望開源,讓全球的開發者的力量一起參與進來,來打造面向下一代的全球最領先的作業系統。我們希望大家一起攜手來打造更強大的鴻蒙os和更面向未來的更強大的生態。”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

截至7月,除中國外,華為已獲得全球50個5G商用合約,發貨15萬個基地台,這些合約來自韓國、英國、瑞士、芬蘭等國家;在美國,目前愛立信和諾基亞是美國無線電信網絡運營商的最大設備供應商,愛立信目前約有45%的通信設備在中國境內生產製造,諾基亞公司則有10%的生產線在中國境內。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將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或中國產品拒之門外,對很多發達國家來說,帶來的只能是本國企業利益受損與高居不下的失業率。多年來積累下來的經驗與技能鍛煉了中國的企業,在美國這樣的西方國家打壓之下,中國產品包括勞動力、價格、質量與服務的競爭力非但不會減弱,只會越來越強。今天,只有合作、包容、協調才能獲得真正的發展。”

央廣記者:張棉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