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氣血不足百病生,艾灸五大穴位,讓氣血活起來

氣血不足即中醫學中的氣虛和血虛。氣血不足的結果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引起早衰的病變。

體虛,是人們身體不健康氣血不足的表現。長時間體虛會見底身體抵抗力易生病。體虛中醫分為四種,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表現為面白唇淡、神疲體倦、心悸氣短、自汗盜汗、大便溏瀉、小便頻數、舌嫩無苔、脈細弱無力等癥狀。

生活中我們見到的許多疾病,其實都是由寒氣引起的。換句話說,寒氣是許多病的根子,往往祛除寒氣,就能達到治病治本的目的。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分享人體5個重要穴位,艾灸它們就能使去寒事半功倍。

艾灸穴位解析

大椎穴

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

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此外,大椎穴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足三裡穴

穴位: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

作用:足三裡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主治疾病為:頭暈、耳鳴、失眠、癱瘓、便秘、胃痛、腹脹、腹泄、消化不良、食慾不好、胃潰瘍、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闌尾炎、急慢性腸炎等疾病。足三裡穴位能夠提高免疫力,足三裡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所以從古代起就被作為要穴來使用。此外,還可以用來防止老花眼、中風、治療高血脂症等。

關元穴

穴位: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可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

作用:關元穴具有溫腎陽、補虛,壯陽的作用。

命門穴

穴位:命門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前方平神闕穴。

作用:因本穴在兩腎之間,也和兩側足太陽膀胱經腎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門之稱,也是我們人體的動力之源。

太溪穴

穴位:太溪在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力按壓時,腳趾會出現麻木感。

作用:太溪穴為腎經的原穴,是腎經原氣經過和停留的腧穴。腎藏精,分化陰陽,因此無論腎精虛還是腎陰陽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來補養。

主治疾病為: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或者腎陽虧虛出現的肢冷、下肢水腫、分別是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壓、以酸痛為適,力量大些以腳趾感覺到有麻木為宜,也可用艾灸。

氣血兩虧艾灸療法,艾灸可以有效調理氣血兩虧,具有清除身體內毒素的作用,而且具有疏通經絡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身體的疲勞感,並且具有凈化血液的作用,清燉排骨可以幫助改善氣血兩虧,食療也是補氣血的比較好的方式。

註:文章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