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勻速變道中的碧桂園

來源: 野馬財經

2019年3月18日,碧桂園集團在香港中環四季酒店舉行2018年度業績發布會,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左二)、總裁莫斌(右二)常務副總裁程光煜(右一)、首席財務官及副總裁伍碧君(左一)出席並答記者問。

2018年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最為密集,房地產業進入轉捩點, “難”顯而易見。碧桂園調整自己的步伐,提質控速,仍保持了穩健的增長,邁入2.0版的5000億門檻。

3月18日,碧桂園(2007.HK)發布2018年年報並召開業績發布會,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總收入3790.8億元,同比增長67.1%實現淨利潤485.4億元,同比增長68.8%,午後開盤後,碧桂園直線拉升,漲幅擴大至5%,截至18日收盤,股價上漲3.36%,收報11.68港元/股。

毫無疑問,以規模聞名的碧桂園仍保持著巨大的發展慣性,不過,在18年一系列事件後,碧桂園提出了提質控速,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在更是在會上強調“讓速度和效益讓位於安全和質量”。

地產主業勻速前進之時,科技感是碧桂園下一階段的關鍵詞。在碧桂園2019年度會議上,楊國強將碧桂園重新進行定位為“高科技綜合性企業”,並在業績發布會上罕見地多次強調機器人布局,笑稱“明年的今天大家會開心於碧桂園得到的成績”。

銷售額領跑,奠定業績上升基礎

面對資本市場,碧桂園交出了一份較好的成績單。

年報顯示,連同合營企業,碧桂園2018年共實現歸屬於股東權益的合約銷售金額約為5018.8億元人民幣,歸屬於股東權益的合約銷售面積約5416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31.25%和23.06%,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準。

根據克而瑞測算的數據,碧桂園2018年的全口徑銷售額為7287億元,仍然領跑行業。

規模繼續領先的同時,碧桂園加快資金回籠,2018年,碧桂園取得房地產權益銷售現金回籠約4557.9億元,權益銷售回款率高達91%,帶來營收與淨利潤的持續快速增長。率先完成規模積累的碧桂園將重心投向利潤規模的增長,盈利水準大幅提升。隨著內部運營水準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其毛利率提升至27%,淨利潤率12.8%,錄得毛利潤1024.8億元,同比增長74.3%;淨利潤約為485.4億元,每日吸金超1.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於銷售規模的攀升,碧桂園已售未結轉收入(不含增值稅)達6627億元,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公司未來兩三年時間內業績的持續提升奠定基礎。

另外,從土地儲備來看,碧桂園亦提前布局,均衡中不失重點。去年碧桂園實現了中國內地所有省份的全覆蓋,項目總數達到2148個。在國內已簽約或已摘牌的權益土地儲備已經達到約2.4億平方米,其中未售權益可售貨值約1.7兆元,可滿足集團未來三到四年的銷售量。其中,目標一二線與目標三四線的地塊按金額劃分的比例為40:60,雖然目前房地產行業處於波動期,但中國城鎮化是時代大潮,三四五線的地產市場規模依舊可觀。

特別是提前深度布局的粵港澳大灣區,截止2018年末,碧桂園位於大灣區的權益可售資源貨值達3721億元,此外大灣區內有潛在權益可售資源約5554億元,與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合計9275億元,後勁十足。隨著未來碧桂園豐富土儲的釋放,業績自有保障。

“穩”字當頭,提質控速

在發布會現場,當被問及對2019年市場看法時,多位高管用了“穩”字。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預計,2019年的房地產市場仍將保持平穩健康的發展趨勢,對於龍頭房企而言,意味著更多的發展機會,公司將加大力度提升全周期綜合競爭力,提高市場佔有率。常務副總裁程光煜則補充道,今年市場的主基調是穩,碧桂園現有的儲備足以支撐碧桂園全年的發展。

速度已經不是第一考量要素。從財報的數據來看,財務穩健似乎成了核心內容,打破了行業“高增長高負債”的定律。

在現金管理方面,碧桂園表現突出,已連續三年實現淨經營性現金流為正,並掌握了充足的現金,期末現金餘額超過2400億。另有約3017億元的銀行授信額度尚未使用,現金短債比1.92,營運現金流較為充裕。這意味著碧桂園檔期通過自身便可實現現金良性循環,對外部融資依賴小。

另一方面,碧桂園債務結構持續優化,杠杆水準和融資成本處於行業低位。公司淨借貸比率僅為49.6%,兼顧了規模增長與負債控制。此外CFO伍碧君透露,今年2月份以來碧桂園的資金成本已經開始往下降,融資成本會控制的比行業平均水準好。

除了財務安全,質量安全也是碧桂園年報中反覆提及的關鍵點,35分鐘被提及14次。落實“提質控速”也是碧桂園穩步增長的重要原因。

莫斌表示,碧桂園一直把保安全保質量保交樓作為首要任務,追求零傷亡零瑕疵,讓工程項目的安全和業主的滿意度不斷提升。一旁的楊國強則強調“安全和質量有保證的情況下企業才能保持持久,要把安全和質量放在第一位,不然公司走不遠”。

多元化轉型,向高科技邁進

眾所眾知房地產是周期性產業,有轉捩點,也能看到下行通道,安全、質量是地產公司發展基石不假,提升全周期綜合競爭力才能不被時代拋棄,降速的碧桂園來到調整期,欲在原先的地產體系中植入科技基因,從而跳躍至“第二曲線”生長。

除了地產主業之外,碧桂園的全周期競爭力體現在哪呢?從碧桂園這一年多以來探索全產業鏈垂直整合可以看出,未來公司的三大發展重點為地產、農業和機器人。農業和機器人這兩大產業以地產為依托,各自創造利潤增長點的同時,通過協同效應提高企業效率,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楊國強認為,在工業4.0時代,科技是未來強大競爭力的源泉,碧桂園要朝著高科技企業的方向去發展。建築工人出身的楊國強在多個場合談到希望建房過程中繁重、重複、危險的部分工作能夠由機器人來完成,不僅符合碧桂園對零傷亡和安全的追求,還能提升質量和效率。

2018年7月,碧桂園成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宣布進軍機器人領域,計劃五年內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至少800億元,隨後幾個月頻頻落子布局,成立了機器人和相關核心技術的研發和製造部門,還相繼和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西湖大學、東北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專院校、研發機構、企業和高端人才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

資料顯示,碧桂園地產板塊目前擁有超2000個建案,砌磚機器人、鋪地磚機器人等建築類機器人有大量實際需求,除了內生動力外 ,政策亦助力碧桂園推動機器人項目的落地。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將機器人作為大灣區重點培育領域,而碧桂園機器人公司及研發基地機器人谷目前都落位在廣東,大灣區核心腹地。

此外,作為未來發展重點之一的農業,碧桂園亦把科技融入其中。自2018年6月宣布進軍現代農業,碧桂園便開始布局農業全產業鏈,並通過對碧桂園的社區及全社會進行零售,旗下的現代農業和鳳凰優選,就是將高科技農業與新零售連接,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將產品直接從農場送到住戶餐桌。

然而現代農業、機器人不同於地產,並不能在短期內見到回報,企業革新之路還很長,若能站在房地產巨人的肩膀上開辟新的領域,又會創造怎樣一片天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