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國300餘名蜂業專家五峰論道「甜蜜事業」

湖北日報訊(記者吳擒虎、通訊員王登府、楊威)9月28日,全國第五屆中蜂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中蜂產業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五峰農民蜂收節在五峰開幕。全國300餘名專家學者及蜂企代表圍繞中蜂養管技術及產業化等主題展開學術研討,讓山間的小蜜蜂產生大效益。

中蜂全稱中華小蜜蜂,在五峰養殖歷史悠久,早年的《長樂縣誌》、《五峰縣誌》等均有記載。近三年,五峰中蜂蜂群以近50%以上的增幅突破發展。期間,五峰科學制定了《五峰中蜂產業綜合發展規劃》,把中蜂產業作為繼茶葉產業之後的又一重點特色產業予以扶持。中蜂產業被列為九大扶貧產業之一,成立了「五峰中蜂產業協會」,累計組織培訓3800人次,成功培育10餘家種蜂場,打造20家標準化中蜂養殖示範場和100家以上的中蜂養殖示範戶,並在「世界蜜蜂日」積極宣傳開展中蜂保護。同時,五峰已與北京中蜜集團簽訂戰略框架協定,為中蜂產業長足發展增添新活力。

2017年5月,五峰被正式確立為湖北省唯一的國家中蜂扶貧試點示範縣。目前,全縣中蜂飼養戶達到5603戶,飼養規模達到56000群,蜂蜜產量預計可達到25萬公斤以上,產業綜合產值有8000萬元。其中,已累計向貧困戶發放中蜂產業獎補資金近1000萬元,預計有3500戶貧困戶養蜂脫貧。

開幕式上,中國養蜂學會、湖北省養蜂學會分別與五峰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將為五峰中蜂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進一步強化溝通協作,普及蜂業科學知識,加強養蜂生產、蜂產品加工與流通、蜂業科學技術成果、經驗及市場資訊的交流與指導,促進國際蜂業的交流與合作,繁榮與發展五峰中蜂產業。

據了解,為期兩天的節會期間,與會專家學者還將圍繞野生中蜂種質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中蜂成熟蜜的標準化生產、中蜂產業發展、中蜂產業精準扶貧工作推進等課題開展經驗交流活動,實地參觀五峰中蜂文化科普示範基地、蜂產品展示中心、中蜂產業扶貧示範基地、中蜂傳統與現代結合養殖及中蜂成熟蜜示範基地。同時,還將舉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五峰農民蜂收節,開展「拜神農、祭蜂王」、蜂農現場采蜜、專家現場品蜜、鑒蜜等多項活動。

鏈接>>

「甜蜜事業」存隱憂——全國中蜂產業發展論壇的忠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吳擒虎 通訊員 王登府 楊威

9月28日,全國第五屆中蜂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五峰縣舉行。3年來,五峰中蜂產業規模年增長超過50%。去年,五峰被確立為湖北唯一國家中蜂扶貧試點示範縣。

中蜂產業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問題?為何我國當前蜂蜜產量大,品質卻堪憂?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探究。

保種:忌從外地盲目引進

中華蜜蜂,簡稱中蜂,在中國養殖歷史悠久。因投資少、見效快、不佔地、蜜蜂授粉有利於農業增產,近年來中蜂產業快速發展。

「快速發展也帶來隱憂。」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吳傑說,中蜂有很多品種,有的地方盲目引進其他地區的品種,導致品種混雜,病蟲害多發,優良基因變異。「就像把自己姓什麼都忘了。」

雲南農業大學教授和紹禹也有同感。以雲南為例,當地中蜂分三個品種,有的農民將滇南中蜂引入雲貴高原,就導致病害多發。分析原因,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所長薛運波認為,不同蜂種之間的競爭很殘酷。中蜂個頭小,競爭不過意蜂,引入意蜂就會導致野生中蜂種群萎縮。

和紹禹介紹,近五年來,我國投入8000多萬元,用於蜜蜂遺傳資源保護和「良種工程」。但當前我國還處於中蜂保種階段,各地應以保護本地中蜂品種為主,逐步選育優良品種。目前,我省將神農架林區設為中蜂保種區,禁止其他蜂種進入。有的主產縣也採取措施,控制一定範圍內的中蜂品種,避免其他品種混入。

湖北省養蜂學會副理事長黃兆新分析,蜜蜂采蜜半徑在1公里範圍內,蜂農宜在蜂場半徑30公里範圍內,引進中蜂母體。中國養蜂學會常務理事張學軍提出,武陵山片區是我國中蜂品種資源寶庫,建議片區內71個縣市都設立野生蜂種資源保護區。

扶貧:一哄而上管理粗放

經過三年發展,五峰已有2008個貧困戶養殖中蜂,今後兩年,還有2000個貧困戶靠養蜂脫貧。

「政府引導產業扶貧時,要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求大。」和紹禹說,在雲南某縣調研時,該縣一名乾部張口就說,要將中蜂發展到25萬箱。和紹禹勸他控制規模。

「一定區域內的蜜源是有限的。」和紹禹分析,2.5公里采蜜半徑內,養100箱蜂,每箱可采10斤蜜。養200箱,每箱只能采5斤蜜。如果養到300箱,很多蜜蜂將無法存活。

黃兆新提出,湖北山區多為野生蜜源,蜜源承載量低,政府不能片面強調發展規模,而忽視養殖規律。

拿出一張照片,福建農業大學教授周冰峰說:「下面是豬圈,上面就是蜂箱。這樣產出的蜜,大腸桿菌很可能超標。這種粗放的養殖模式,全國廣泛存在。」

和紹禹團隊對全國66個樣點1877個蜂群進行病毒感染調查。湖北的調查顯示,神農架、恩施未發現病毒感染,另外三地則不同程度感染。「這些數據表明,中蜂除非沒有病症,一旦發病就會在區域內迅速流傳,損失難以估量。」

和紹禹建議,中蜂要採取「健康養殖」模式,先小規模試點再逐步推廣,並系統地培訓農民,實現蜂場建設規範化、蜂群管理科學化、蜂病防控區域化。例如五峰就是先開展試點,培訓農民養殖技術,再逐步分區域、分時段擴大規模。

轉型:走出高產低質怪圈

怎樣的蜂蜜才是優質蜂蜜?周冰峰形象地解釋:把蜂蜜往下倒,能堆積起來的是優質蜂蜜,會砸出凹坑的是低質蜂蜜甚至假蜂蜜——因為含水量大。「當前大量低質蜂蜜充斥市場,整個行業陷入了高產低質的怪圈。」

五峰萬綠蜂業公司負責人張傳華無奈地解釋,中蜂產蜜後,到15天左右蜂蜜成熟,中蜂會給蜜室封蓋。有的農民不等到15天就提前採集,采空後中蜂又會產蜜,產量由此大增。未成熟的蜜含水量高,必須藉助濃縮機加工。這樣的蜜品質低下,極易發酵變質。「低質蜂蜜湧入市場,消費者無從分辨,生產優質蜜的農民,因成本高、產量低被擠出市場。」周冰峰說,「就這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按歐盟標準,只有不能從中抽取或加入任何成分的蜂蜜,才是優質蜂蜜。與會專家交流認為,我國的優質蜂蜜,至少要成熟15天以上,含水量低於18%,不得檢出葯殘和農殘,無汙染無雜質。

「養殖方法的提升,高端市場的形成,消費者認知的改變,都需要長期的過程。」周冰峰說,如果國內中蜂產業不主動轉型,從業者不帶頭提質,仍滿足於高產低質的老套路,矇騙消費者,中蜂蜜的市場可能被國外產品取代,中蜂產業也無法走向未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