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趙寶剛新劇《青春鬥》豆瓣 4.4:他已不再懂年輕人

上個月,QQ 注銷功能正式上線。注銷意味著與 QQ 有關的一切都“灰飛煙滅”,而且一旦注銷,不可回頭,曾經的 QQ 就再也找不回來。 網絡掀起了一波回憶殺,與 QQ 有關的青春往事衝到眼前。網友評論說:“不能注銷的是青春……”

當 QQ 變成很多人的網絡傳輸工具時,兩代人的青春已經遠去。QQ 在 2005 年飛速發展,同時在線人數首次突破了 1000 萬。也是在 2005 年,社會爆發了對 80 後的大討論。

兩年後,電視劇《奮鬥》火遍全國,成為 80 後必看劇。大學生就業問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獨生子女的愛情與婚姻一系列大問題,再加上京派方言、台球桌等細節,《奮鬥》拒絕模仿韓國偶像劇,第一次把青春偶像劇拍得接地氣。導演趙寶剛趁熱打鐵,拍了《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這兩部與《奮鬥》湊成“青春三部曲”,把趙寶剛推到青春劇教父的地位。

從最早的《渴望》《編輯部的故事》到帶有青春偶像劇範兒的海岩劇和民國劇《像霧像雨又像風》,再到青春三部曲,“趙寶剛”這個名字一直與話題電視劇、品質電視劇綁在了一起。然而,2014 年的青春醫療劇《青年醫生》讓趙寶剛栽了個跟頭。在這部劇中,醫學顧問仿佛不存在,聽診器被主演們帶成了毛衣掛件。

四年後,趙寶剛“從頭再來”,重新拍起了純青春劇。然而,這次的作品《青春鬥》並不比《青年醫生》好多少,豆瓣評分創趙寶剛作品最低紀錄。從收視保障到網友喊話“趙導還是光榮退休吧”,拍出《青春鬥》的趙寶剛究竟怎麽了?

播出前,《青春鬥》打出“青春版《奮鬥》”“90 後《奮鬥》”“《奮鬥》2.0”的旗號。但從劇情設置上講,《青春鬥》更貼近“京圈大學宿舍版《歡樂頌》”。

主角向真,人如其名,真性情是她最大的或許也是唯一的優點。想到什麽,她就說什麽,絕對不會考慮場合,與她所學的專業歷史形成強烈的反差。她是串二代,父母在老家成都開了家串串香店,店面雖小,但生意極好。她父母是典型的理想爸媽,該給糖的時候給糖,該給一巴掌的時候輕輕給一巴掌。剛上大學,向真就交了個學霸帥哥男友;到了大四又被名教授看中,享有了一個保研名額。大學畢業前的她除了男朋友幫學妹乾活外,沒什麽可憂愁的。

向真的舍友 A 錢貝貝,高冷不易接近,人不理我我不理人。她是五個女生中家庭條件最好的,父親是銀行行長,不知怎麽的,變成了五個女孩的準提款機。一旦某個女孩需要錢,就給錢貝貝打電話,和她借個一兩萬。她有沒有打電話呼叫爸爸,劇裡沒有演,但觀眾肯定能看明白。

舍友 B 丁蘭,哲學系學霸,一心只想讀聖賢書。有個可以和蘇大強做朋友的媽媽,無力反抗但努力為女兒爭取權利的爸爸。為了把女兒拴在身邊給自己養老,丁蘭的媽媽把丁蘭出國留學的相關證件燒掉。之後,丁蘭的爸爸查出癌症,丁蘭提出要賣房子給爸爸治病,丁蘭媽媽的話讓人徹底失去做子女的勇氣:“你這不是啃老嗎?你口口聲聲地說你有能耐,連借錢的膽都沒有,能耐到哪兒去了。別想打房子的主意,我堅決不同意。”

一個現代劇怎麽能沒有女強人角色,舍友 C 於慧用才華養活自己,大學期間出了七本書,創業失敗後,一腳踏進影視圈,當起了編劇。

最後一個女孩晉小妮和她們三個不是同一個宿舍,經過一段狗血,晉小妮成為這個宿捨的編外人員。她唯一的愛好就是談戀愛,一哭二鬧三上吊,只要能讓男朋友不搭理其他女生,她都做得出來。但她的心思隻用在男朋友身上,不對其他人用任何心機。

這五個完全不同的女孩,再加上原生家庭問題,按理說觀眾基本都能對號入座,看到自己的影子。更別說按照海報宣傳的,還有十五位男朋友。

然而,每一個觀眾都不希望自己活成五個女孩中的任何一個,也不願意和五個女孩中的任何一個做舍友或者朋友。

雖說率真是好品質,但很多時候向真根本管不住自己的率真。率真一旦刹不住車,就變成了搞不清楚狀況。再說確切點,導演把沒腦子當成了真性情。

把不會游泳的錢貝貝推下水,錢貝貝被“英雄”救上來後,向真的第一反應是自我介紹加替錢貝貝做介紹。

錢貝貝前男友一求情,向真就開始勸錢貝貝和他複合。想當初,可是向真把錢貝貝從前男友的軟禁下解救出來的。向真還替錢貝貝收下了前男友的禮物。錢貝貝好不容易才甩掉了這個偏執狂男友,這下……錢貝貝把向真罵了一頓,結果向真先是鬧自殺,然後委屈地跑回了老家。這劇情是認真的嗎?

《青春鬥》主角向真的優秀事跡列個三天三夜不成問題:男友莫名其妙失蹤了,你們所有人都得讓著我;住在閨蜜家,不出房租不打掃衛生不找工作,心情舒暢;半夜,故意打碎杯子吵醒姐妹,強迫姐妹們和我一起悲痛;面試時,靠賣慘得到機會;需要錢了,一個電話打給姐妹們:“你們有多少給我多少”;對前男友戀戀不忘,一時腦袋發熱和現男友說要結婚,家長都見了,轉頭又反悔了……

不完美的主角當然要搭配不完美的配角,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剩下四個女孩也都有特別向真的時刻。《青春鬥》變成了北漂問題女孩圖鑒。

如果上面的算電視劇裡的細節,那麽我們拋開這些“無關緊要”的情節,看看《青春鬥》的核心——五個女孩子是如何在北京“鬥”下去的。

大學畢業後,除了向真,剩下四個女孩抱著北京不放,說什麽也不離開北京,把離開北京看做是吃苦耐勞的對立面。姐妹們看到回到成都在店裡幫媽媽賣串串、和阿姨們打麻將的向真,流下了心疼的淚水,問向真:“你怎麽墮落成這樣了”。

錢貝貝靠爸爸的關係,在北京的銀行找了份工作。丁蘭厭煩了喜歡呆在小城市的男朋友,和他提出了分手。女強人於慧,最堅定的北漂者,創業開圖書公司,雇了一幫學弟學妹當寫手,結果文稿質量太差,被出版社退稿。

當時,學弟學妹和於慧談稿費,於慧來了一通大道理:“我寫第一本書的時候,沒跟人談錢。直接就寫了,因為我覺得這是個機會。所以到現在,我出了七本書,還有了自己的公司。”這不忽悠學弟學妹給她做免費勞動力嗎?靠這樣的手段留在北京,一點奮鬥的意思也沒有。

只要留在北京就是奮鬥,畢業回家就是自我放棄,這些年的逃離北上廣真是白流行了。

說完了關鍵詞“奮鬥”,再說說“青春”。《青春鬥》裡的青春,除了上躥下跳的荷爾蒙和沒完沒了地談戀愛外,只剩大學應屆畢業生這個身份。在《奮鬥》第一集中,即將離開大學的學生向老師告別,集體吼出 80 後宣言:“我們必須去工作,去談戀愛,去奮鬥,這件事十萬火急,我們一天也不能等。”這段雖然有點過嘴癮的意思,但是《青春鬥》裡連這樣的金句都沒有,五個姐妹只會互相提問“是真誠的嗎?”

當年,《奮鬥》裡的男男女女不在乎工資有多少,五險一金有沒有,談談戀愛,時不時地說幾句金句,抒發一下心中的不滿,偶爾虛幻地奮鬥一下。雖然,這樣的奮鬥含金量也不高,但是《奮鬥》在一定程度上把新鮮的 80 後解剖給觀眾看。

向南和楊曉芸為了省錢租住了便宜的四合院。由於沒有獨立的衛生間,晚上他們只能用痰盂解決。向南買的整套廚具也因為沒有獨立廚房,只能放在床底下落灰。四合院在這裡褪去了情懷,成了不方便的代表,與年輕人講究私密性的生活不匹配。

趙寶剛在《我的青春誰做主》中延續了對 80 後的真實展示。年紀輕輕就當上律師的趙青楚在結婚時說了這麽一段話:

本人概不接受任何的禮金和禮物,不過你們實在想捐錢的話。可以把錢直接打到紅十字基金會的捐款账戶上,多多益善。如果你們非要一睹新郎官的風采,可以每天上下班以後在地下車庫排隊買票,門票也不貴啊,十塊錢一張,所有收入也將打入紅十字會的账號上。

《奮鬥》之後,話題性的電視劇都是現實氣息佔上風。《蝸居》《裸婚》《北京愛情故事》,電視劇從半空中落到地面。《奮鬥》中的理想被現實代替。80 後匆匆離開了人們的視野。

當 90 後代替 80 後成為網絡上的靶子時,生活發生了大變化。80、90 後每天都在刷微博,不僅看別人的段子,還親自寫段子。趙寶剛青春片的兩大法寶:話題和金句失去了作用。與此同時,80、90 後不再談奮鬥了。24 小時隨時待命的微信工作方式讓年輕人呼喚自己的私人空間;談戀愛漸漸變成一件麻煩事,單著挺好成為主流;失眠、禿頂、腸胃問題、過勞肥籠罩著每一個人。不是一代比一代懶,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用“懶”來保護自己。像楊曉芸和向南那樣,閃結閃離的人越來越少。

《青春鬥》中,出現了很多和《奮鬥》類似的台詞,主角們在 KTV 唱著《奮鬥》的主題曲。五個完全不同類型的女生表達著不同的觀點,但是說話風格全部都往《奮鬥》中的米萊身上靠。然而,12 年過去了,《奮鬥》的裡子和面子都已經過時。更何況,《青春鬥》連《奮鬥》的樣子都沒有模仿好。

那邊《都挺好》大結局,這邊《青春鬥》開播,蘇大強成功洗白那天,《青春鬥》女主角向真和她的飾演者鄭爽一起上了熱搜榜。蘇家在前,再加上“趙寶剛”這個金字招牌,觀眾難免對《青春鬥》中的五個女孩期待很高。而且,《請回答 1988》的熱度一直沒有降下去,觀眾想念國內青春劇很久了,著急想看到一部。久旱逢甘霖,遇到的不是好雨,而是《青春逗》。

一直以來,趙寶剛還有另一個稱號——造星大師。他拍一部戲,火一排人。《編輯部的故事》葛優、《過把癮》王志文和江珊、《風花雪月的故事》徐靜蕾、《像霧》孫紅雷陸毅李小冉陳坤周迅、《奮鬥》陸毅馬伊琍王珞丹……當年,王朔並不喜歡趙寶剛對《過把癮》的改編,但他相信這部戲至少會留下三個演員:江珊、王志文、劉蓓。

而《青春鬥》讓觀眾懷疑趙寶剛連選角都外包了。在劇中,演技不過關的遠遠不止鄭爽一個。更可怕的是,趙導在《青春鬥》發布會上說:“收視不好,豆瓣評分低的話,我就退休。”現在這情況,趙導該怎麽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