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理財踩的那些雷,到底歸誰管?

為了不被「收割」,你需要知道的。

——馨金融

這兩天,受好友所托,我幫人看了幾份投資理財的維權資料。幾個case的情況十分類似,私募(募集資金)+信託(走個通道)+各種吹上天的項目(典型如,地方政府背書、知名企業加持等等)。

如今曝出的問題也大同小異,底層資產的瑕疵(風控形同虛設)+操作流程的失誤(內外勾連造假)。結果就是,最後幾個關聯方扯皮推諉,投資人投訴無門。百萬、千萬級的投資眼看著就要打水漂了,想想也心疼。

在跟這些投資人溝通過程中,我聽到最多的疑問就是:私募、信託不是金融機構嗎?監管難道不管嗎?持牌機構不就是應該負責到底嗎?深深感到,在打破剛兌的過程中,投資者教育任重道遠~。

周日,分享一篇關於金融牌照和監管權責的小文。雖然同為持牌機構,但進入門檻有高有低,投資者們也要擦亮眼睛,不管是投資機構還是項目本身,都要去掉「濾鏡」好好地看清楚本質才好。

金融牌照哪家強?投資理財要思量!

文 | 木爺

來源 | 木爺說

最近,木爺和兩位朋友聊天,一朋友抱怨說自己買的一款私募基金產品爆了雷,管理人明顯未做到勤勉盡職,事後還消極應對投資者,他準備向證監會投訴;另一朋友在表示同情之餘,一直困惑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上級管理部門究竟是證監會還是證券基金業協會,倆人因此爭論了老半天。

隨著國內金融市場不斷深化發展,金融行業內部分工日趨細化,各類金融牌照品種繁多。對每一家為自己提供金融產品或服務的機構,你真的清楚它背後的主管部門是誰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中央軍」

一行兩會轄下的金融機構是妥妥的「中央軍」,是所有機構中準入標準最嚴,受到監管力度最大的一類機構。其中,銀行、信託、保險、券商、基金公司等這些主流機構更是監管媽媽的親兒子。

別看平時媽媽對兒子要求很嚴格,沒事也會讓兒子跪個搓衣板、交個罰單,但畢竟血濃於水,一旦兒子出現危險,媽媽定然挺身而出,全力救助。

比如之前犯過大錯的熊孩子安邦保險、包商銀行,最終都在監管媽媽的幫扶下平穩過度(安邦保險雖更名為大家保險,但各類債權人、投保人的權益並未受到任何影響)。

2

「地方軍」

地方金融辦管轄的各類機構簡稱為「地方軍」。

目前地方軍的來源頗為複雜,有地方金融辦自行審批準入的機構(如金交所,小貸、擔保公司等),有剛從商務部接管的機構(如商業融資租賃、典當、保理公司等),更有之前一直流浪在外的機構(如P2P)。

前幾年,由於地方金融辦肩負著促進當地金融發展的重任,與一行兩會的監管職責邊界也並未明晰,加上缺乏執法權、以及專業的監督管理人才,即使對於自己審批準入的機構(如金交所,小貸、擔保公司等),地方金融辦也有心無力,更別說P2P這樣的野孩子了。

這間接造成了前幾年各地金交所、P2P等業態在監管「真空地帶」野蠻生長,引發了一些金融亂象。

為了整個金融體系的長治久安,2017年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定下了「將一切金融業務納入監管,一切金融業務都要持牌經營」的基調。同時明確了地方政府要在堅持金融管理是中央事權的前提下,按照統一原則,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

自去年10月起,多地金融辦陸續升格為金融監督管理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與一行兩會的監管權責劃分逐漸清晰,其監管範圍明確為“7+4”:即小貸、融資擔保、地方金交所、典當、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七大業態由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進行監管,此外轄區內網貸(P2P)、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其他形式的互聯網金融和民間金融也納入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監管。

為什麽金融會受到如此嚴苛的監管呢?這是因為,一是金融機構自身資本金有限,一般經營管理的都是別人的錢,杠杆率較高,經營風險較大;

二是金融風險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當前金融市場的參與各方緊密聯動,一旦一家金融機構出現問題,極易產生連鎖反應,造成系統性風險;

三是木爺經常說的,金融業是個跟錢打交道的行業,從業人員稍微放低一點道德水準,就可能有大把的賺錢機會,因此必須要實施強監管。

你看各家金融機構的高管,必須取得監管審核通過的任職資格方可上任,過往有任何道德瑕疵都不能擔任高管。

回到開頭的問題,私募基金管理人究竟歸屬哪個部門監管呢?

目前監管對私募基金管理人實施“適度監管”原則,準入不設行政審批,私募基金管理人只要達到中基協的登記條件即可準入。

中基協是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的自律性組織,接受中國證監會和國家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本身並無監督執法權。

證監會對私募基金管理人實行事中事後監管,日常通過專項檢查、常規檢查、風險核查等方式,查處私募領域違法違規行為,並嚴懲相關責任人。

因此,私募基金行業是「行業監管與自律監管」相結合,主導監管部門還是證監會。但相較傳統金融機構的準入,在中基協登記製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準入較為寬鬆。

根據中基協最新數據統計,目前各類私募基金管理人共計24343家。這也造成了行業內機構和從業人員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證監會雖負責事中、事後監管,但監管力度、檢查頻率與其它「審批製」下的持牌金融機構不可同日而語。

最新數據顯示,在2萬多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當中,當前失聯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高達210家,被中基協認定為異常機構的高達5812家。

因登記製下對私募基金的注冊資本沒有強製要求,機構的退出成本較低。投資人如果遇到因募集壓力或業績不佳,選擇正常清盤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還算幸運,但要是碰到私募管理人因違規自融資金鏈斷裂、或產品爆雷無法兌付,那就慘了。

自今年以來,中信資本、諾亞、钜派等旗下多個私募產品爆雷難以兌付;名噪一時的永柏資本深陷66億兌付危機,再加上涉嫌非法集資的阜興系私募(涉案近300億),金誠系私募(涉案近170億),感覺天天都是雷聲滾滾……

難怪有人會說「P2P是平民百姓的財富收割機,私募基金是中產階級的財富收割機」。

當然,私募基金行業不乏業績表現優異、專業出眾的管理人,如何選擇就要看各位的功力了。木爺建議,當你的風險識別能力達到專業水準之前,保守起見還是選擇持牌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畢竟有各位監管媽媽呵護,即便闖了禍也會有人出手相救。

小心駛得萬年船,祝大家投資快樂!

分享也是一種力量。

轉載請注明來源、微信號及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