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雜談:小兒腹瀉、咳嗽,為何忌用苦寒葯?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導讀:今日談談治療小兒腹瀉及咳嗽的用藥原則。

治療小兒腹瀉或咳嗽為何忌用苦寒葯,而用溫化葯?

小兒腹瀉,無論是濕熱瀉,或是虛寒瀉,都會有「濕重」的成份在內,若再過用苦寒之品,則重傷脾陽,濕邪難除。

濕為陰邪,非溫不化,脾喜溫運而惡寒濕。

故治療小兒腹瀉,老劉認為:要始終貫穿溫運化濕之大法。

常用炮薑、木香、藿香、草蔻、砂仁、肉桂等,以促進脾陽運化之功;因脾常不足,主虛,脾怕濕困,此乃根據小兒之生理病理特點決定的。

同樣,「形寒飲冷,則傷肺」,即形體受寒或飲食生冷,均可損傷脾臟。

加之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衛外不固」,故易外為風寒所侵,內易為生冷所傷。

肺與胃之經脈相連,寒邪循脈而上行於肺,產生咳嗽、氣喘,繼而脾陽不振,則濕聚生痰。

因此,小兒風寒咳嗽,也必須忌重用苦寒,而應以散寒為主。

所謂此濕非溫不化,善治痰者理其氣,臨床常選用乾薑、蘇子、蘇梗、麻黃、銀杏、白芥子等,就是這個道理。

此外,至秋季,尤其深秋季節,氣候漸寒,小兒患咳嗽、腹瀉者也會日漸增多,有些患兒就是由於夜間入睡後保溫不夠而造成的。

當小兒睡眠後,體內的新陳代謝及呼吸均減慢,身體抵抗力亦隨之下降;加之深夜氣溫的下降,尤其胸背最易感受寒涼,而發生咳嗽或腹瀉。


我是中醫老劉,如果你也對中醫感興趣,可與我交流,微信:1869408738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