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6%年輕人沒存款!756億信用卡貸款還不起!

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一代(35歲以下)有56%的人暫未開始儲蓄,開始儲蓄的44%人中,平均每月儲蓄人民幣僅1389元。

央行發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提供了另一組數據,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756.67億元,環比增長6.35%……

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前幾天付了首付,花光了父母20年來的20多萬積蓄,自己兜裡也只剩3000塊錢了,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六個錢包買房”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像我朋友這樣耗盡三代人的積蓄、掏空6個錢包貸款買房的人數不勝數。

等等,怎麽聽上去頗有點鼓勵年輕人啃老的意味呢 ...

大家不禁疑問: 掏空父母買房,到最後背負幾十年的債務,到底值不值?

事實上,我們從近五年的中國居民部門存款和貸款增量的折線圖,就可以看出端倪:2017年中國居民部門存款增量出現了下降,但中國居民部門貸款增量卻在蹭蹭蹭往上漲。

年輕人在市區買房,不得不通過依靠父母、親戚朋友等借錢,湊首付再通過銀行貸款購房。更需要透支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機會,比如創業、投資以及各種有活力的創意和夢想。

如果按照100萬左右的房貸、6%的房貸利率來計算,貸款期限30年,每個月的月供應該是6000元左右的標準。在二三線城市,這筆錢絕對不是一對普通白領夫婦可以承受的。

對於掏空六個錢包買房,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中國平均買房年齡是27歲,而在一二線城市,年過三十名下無房的人大有人在。要知道如果你有房的話,就說明全世界80%的人被你甩在身後。

有人說年輕人可以選擇租房。但是,由於住房租賃市場還不夠成熟、健全、完善,對於房東和房客的權利義務缺乏具體細化法律法規,租房的體驗常常難言美好。

某租房網站發布的《2017北京租房報告》顯示,在北京租房客中,平均每11個月就換一次房,大部分房客在8到14個月就要換一次房,“穩居”成為租客的奢望

房價節節攀升,以及附著於住房身上的戶口所隱含的教育、醫療等稀缺公共服務資源才是本質,使租房的年輕人更加坐不住了。

所以,買房還是需要父母的支援,今天,你花光父母的積蓄買房,明天,你自然是有絕對的義務和道德感去承擔他們未來所有的養老和醫療。

這在中國,是兩個最自然不過的投資回報現實

如果六個錢包的存款都投入房子,老人們萬一生病急需用錢,房子又沒法立即變現,怎麽辦?六個錢包就是六個小家庭,儘管因為婚姻而結成一個大家庭,倘若因房子而起了矛盾,又該如何處理?

很多時候,基於現實場景和文化土壤,住房不簡單是個經濟問題,背後更承載著家庭、倫理、社會等方方面面的複雜關係。

隻不過,年輕人是否承擔得起這樣的重任呢?

小諸葛覺得,如果要花光父母的積蓄甚至還要借債可能勉強夠上首付,可以試試,但前提是父母有著尚穩定的收入來源和醫療保障,根據自身承受能力合理計算家庭債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