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故事裡的人生》(20 三個秀才問卜)

   《故事裡的人生》20

    三個秀才問卜

  三個秀才進京趕考,路過一座高山時,聽說山上有位神機妙算的老和尚,人稱“半仙和尚”,能推算世人的功名利祿。三人很想預知趕考的結果,於是便上山求教。他們爬上山頂,山頂有一座小寺院,冷冷清清,香火並不旺盛。他們進寺拜了佛,上了香,便去請教老和尚。一位小和尚把三個秀才引進禪房,老和尚正在打坐。三位秀才說明來意,老和尚雙目微閉,是聽非聽,片刻之後,伸出一個指頭,表示答覆,卻不說話。三人不知其意,請老和尚明示,老和尚搖搖頭說:“此乃天機,不可洩露,日後自知。”三人無奈,只好悻悻下山而去。

  三個秀才走後,站在一旁的小和尚不解,便問老和尚:“師傅,您伸出一個手指,到底是什麽意思?我也不明白。”

  老和尚睜開眼睛,瞅瞅小和尚,很不滿意地說:“跟了我這麽多年,這一點還沒悟出來,真是愚笨!這一個指頭,可以做如下解釋:如果三人都金榜題名,這一根手指表示三人一起考中;如果有一位金榜題名,這一根手指表示只能考中一個人;如果有兩位金榜題名,這根手指表示只有一個人沒中;如果三個人都名落孫山,這根手指則表示沒有一個人考中。他們考出什麽結果,我都沒算錯。”

   作者感言:老和尚一語道破了看手相面相、抽簽搖卦、五行八字、紫微鬥數、奇門遁甲、堪輿等占卜算命術的玄機,現市面上的算命先生們,大抵都諳熟這套運作方式,說一些模棱兩可、一詞多解、左右逢源的含糊話,讓前去問卜算命的人不自覺地掉進他們的圈套,於是,錢就滾滾地流進了算命先生的腰包。

  我們說這則小故事,是想借此聊聊“問卜算命”這個話題。

  從心理學角度講,問卜算命起源於人們很想提前知道自己未來的吉凶禍福並設法趨利避害的渴望,它源遠流長,是從遠古到現在都一直存在的文化現象。我國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的一萬五千余片甲骨,幾乎都是記錄占卜的文字;我國最早的文化經典《周易》,就是中國最早、最系統的問卜算卦之書,由此可見,上古時代的先民,每行事必問卜。

  遠古、上古時代,人類還處於蒙昧、愚昧、半愚昧狀態,生產力水準低下,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十分微弱,先民們對未知領域充滿恐懼和敬畏,在這種生存境遇下,圖騰崇拜、祭祀、問卜就成了人們表達願望、抉擇行為、釋疑解難以及尋求心靈慰藉的重要方式,這是歷史的必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令人遺憾的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在科學已經證明占卜算命沒有科學依據的時代,仍有不少人篤信占卜算命,這是為什麽呢?個中原因十分複雜,想把它說深、說透、說明白並非易事。不過,縱觀當代林林種種的問卜算命現象,我們還是可以找出兩條原因:

  原因一:焦慮浮躁心態所致。當今時代,發展速度快,社會變化大,生活中不確定性、偶然性因素凸顯,同時,物欲橫流,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各種宗教、各種思想觀念競相登場,這種變幻莫測的生活和多元文化並存的現象,降低了人的社會適應性和增加了人行為選擇的難度,讓人變得焦慮浮躁,疑慮重重。而為了決疑和規避風險,最簡便的方式就是問卜算命,於是便主動找上門去。

  原因二:術數體系完備、經驗豐富、手段得法所致。術數即問卜算命術在數千年的發展中已經相當成熟,抽簽搖卦、手相面相、五行八字、紫微鬥數、奇門遁甲和堪輿等各門類,均有系統的理論和具體可行的做法,而這些理論和做法又大量吸納了人類生活的各種經驗,將人生不同年齡段的生活特點和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人的行為方式及價值述求等融匯其中,貼近人的心理和生活實際,在運作過程中比類取象,隨機應變,出神入化。其實,問卜算命的過程很類似傳統中醫的診病,傳統中醫診病的基本方法是望、聞、問、切。望,就是觀察氣色,捂著肚子來的定是腹部疾病,呼吸困難的定與肺心有關;聞,就是聽聲息,語聲高亢有力者多為外感有余,語聲低微無力者多為內氣不足;問,就是詢問症狀,通過問診了解發病過程及具體症狀等;切,就是摸脈象,通過脈搏的跳動來了解髒腑功能的盛衰和氣血津精的虛實暢滯。這四種方法都用完了,病人患了什麽病也就基本清楚了,剩下的便是對症下藥。問卜算命除了沒有“切”這一方法外,其他三種都有。算命先生通過望、聞、問,及時捕捉了前來問卜算命者的性別年齡、健康狀況、家庭出身、現實基本處境、問卜內容及相關心理等大量信息,心中已經有了譜,然後運用命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演繹推測,給出一個左右逢源的非確定性結論。從算命先生那裡,你永遠得不到“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刻你一定會發生某事”的確切信息。例如,如果你去問未來的吉凶,多數的結論是:未來的某年某月,是你生命中的一個“坎兒”,你會有災禍,或自身或家人,至於具體是什麽災禍和確切時間、確切地點,算命先生不會告訴你,因為這是“天機”,不可洩露。不過,你不要恐懼,算命先生只有辦法讓你逃過這一劫,他或許會給你畫一道符,告訴你在要出事那個月初一的天亮之前貼在門上,或者再弄點什麽東西給你,告訴你怎麽做,其災禍就會被消除。當然,不管是“畫符”或給什麽東西,都是要收費的。為了消除災禍和買得一個心理安穩,不管多少錢,你都不會吝嗇。最終,算命先生和你都很滿意,說不定你還會謝謝算命先生為你指點迷津、消除災禍,問卜算命過程圓滿結束。

  有一首打油詩說:“風水先生慣說空,指南指北指西東,倘若真有龍虎地,當年何不葬乃翁。”說的一點不錯,若是真有龍虎之地,把過世的先輩葬在那裡,後世子孫就可以當皇帝、當將軍,風水先生早就把自己的先人葬在那裡了。若如此,風水先生現在也不必靠看風水、算命養家糊口了。四川峨眉山靈官廟有這樣一副門聯:“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憐我全無心肝,怎出得什麽主意;殿遏煙雲,堂列鍾鼎,堪笑人供此泥土,空費了多少金錢。”這是善意的忠告。

  迷信於占卜算命的最大害處是:它容易擾亂人的心智,給人造成心理障礙。前去問卜算命,損失幾個錢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問題的關鍵在於,算命先生告訴你的未來結果,無論好壞,都會在你的心裡產生不良影響。如果說你將來注定能當大官,發大財,你會沾沾自喜,由此可能產生懈怠,不再象先前那樣刻苦努力,其結果往往是與當官發財失之交臂;如果說你將來注定要受窮或有什麽禍患,你會心生恐懼,惴惴不安,整日生活在提心吊膽之中,嚴重影響你的生活和工作。所以,莫問卜。

  說到底,迷信與問卜算命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有了自信,就不會去問卜算命。人應該有這樣的自信:人生在世,我們雖然不能百分之百把握自己的命運,但命運基本是握在自己手裡的。不懈的攀登,你就有登上極頂的希望;隻做善事不問前程,你的前程注定不會太壞;不檢點自己,甚至胡作非為,你將來注定會遭來禍患;躺在床上等著天棚掉餡餅,餡餅永遠不會掉下來;想拿第一,不拚搏、不參賽,第一永遠無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道理就這麽簡單,這還用算嗎!

  順便說一句,《周易》這本書,可絕不是簡單的一本占卜算卦之書,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不朽的哲學經典,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兩千多年來,它一直被奉為“五經”之首,當代學者馮天瑜稱之為中國文化的“元典”,並釋意說,“元”者,初始也,核心也。《周易》所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象數思維方式和書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意義引領作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責任擔當,“生生之謂易”的變易思想,“陰陽互補”“五行相生相克”“剛柔相濟”“否極泰來”的辯證思維等精神瑰寶,都出自該書。正因為如此,古人有“善《易》者不卜”之說。所謂“善《易》者不卜”,是指精通《周易》的人是不進行占卜的。這一說法有兩層含義:一是善《易》者不為自己占卜,二是善《易》者不給別人占卜。這是因為,《周易》從產生到發展,經過了“伏羲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之於身,遠取之於物而製作八卦”“文王、周公撰寫卦辭、爻辭”“孔子系統整理作‘十翼’”等的漫長過程,上述作者都把自己立身處世的經驗融匯其中,使《周易》由一部占卜之書發展演變成一部哲學巨著,它所揭示的哲學道理遠遠超過了表層的占卜價值。精通《易經》的人已經從書中掌握了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已經把握了自己的命運,自己根本不需要占卜;對他者來說,如果他者不能了解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占卜的結果對他者也沒有任何用處,所以,精通《易經》的人也不為他人“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