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8字有5個地名,詩仙一首唐詩,成就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

小時候學習古詩,最羨慕的就是李白,因為這個人總能夠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到哪裡都能留下經典的詩篇。今天的我們恐怕奮鬥了很久,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像他那樣瀟灑的遊玩。要麽是沒有時間,要麽是沒有金錢,要麽是沒有心情。

長大以後我們也知道,李白其實他的人生也並不簡單,也並不是那麽一帆風順。自從少年的時候離開故鄉,他就一輩子也沒怎麽回去過。他在23歲時所寫的一首唐詩28個字,寫出了五個地名,這首古詩代表了他離開家鄉的紀念,就是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峨眉山月歌》,寫於公元724年,當時的李白23歲。此時的他人生還有無限的可能,他也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離開故鄉,到長安尋求實現夢想的機會。

整首古詩就寫於他坐船離開蜀地,直下渝州的旅途所見所聞。雖然只有28個字,但是出現了五個地名。分別是“峨眉”、“平羌”、“清溪”、“三峽”、“渝州”。這麽短暫的一首古詩,竟然有出現了如此多的地名,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這14個字,描繪的是一幅月夜江水的圖畫。半輪明月高高的懸掛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清澈的水面倒映著月亮的影子,天上一輪明月照耀整個夜空。詩人乘坐的小船行走在江面上,天地人融為一體,形成一幅絕美的動態圖畫,可謂人在畫中遊。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就在這個夜晚,李白乘坐的這艘船離開峨眉山,離開清溪直奔三峽。20多歲第一次出遠門,內心也難免惆悵。還沒有完全離開故鄉,卻已經開始思念故鄉。但是在路上怎麽能夠和故鄉再次見面呢?只能依依不捨地順著江水直下渝州。

由此我們能夠看得到詩人對這五個地名的連續使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這就是詩人的行船路線,勾勒出的就是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

從此時開始,李白開啟了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豪邁;從此刻開始。李白開啟了在詩歌史上最偉大的成就創作之路;從此刻開始,李白逐漸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在每一個獨特的瞬間,都會思念起故鄉,思念此時離開故鄉時最真切的感受。

而李白創作的浪漫主義風格,在他20多歲寫這首唐詩的時候,就已經奠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