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然的棄兒:現代人生存啟示錄

2010年降臨節之夜,一位父親在兒子的臂彎中安然離世。兒子說,這是父親留給他“*好的禮物”。三年後,兒子結發37年的愛妻溘然長逝,留下這個世界讓丈夫獨自面對。

這“500多頁”的文字記錄了這位“兒子和丈夫”將“災難化為堅貞”的時刻——為他自己,也為讚美死亡這份遺產。

“進行哲思就是練習死亡。”至親至愛之人的死檢驗著我們對“死亡”的所思所想,但哲學在這個主題上似乎缺乏真正有效的安慰。我們要如何自處?

內容簡介

◇ 一瓶葡萄酒中蘊藏了多少值得我們去追憶的時光?

◆ “明天之後,明天將成昨天”——什麽樣的時間值得去經歷?來看看流浪的茨岡民族的生存之道。

◇ 鬥牛士桃花心木,這種“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藤本殺手,給了我們對生命善惡的理解哪些啟示?

◆ 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循環中,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 素食主義者、純素食主義者和素行主義者,他們在對待動物的立場上都說了什麽?

◆ 鬥牛術展現了文明的強壯還是文明的虛弱?

◇ 教堂的設計和建造與原始的太陽崇拜有哪些對應關係?

◆ 以拉斯科洞穴壁畫為代表的史前繪畫,它們散布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卻展現出相似的表現形式。這隱藏了哪些人類起源的秘密?

◇ “三句十七音”的日本俳句蘊含著哪些東方智慧?

……

這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展示了一種自然和生命的哲學。作者哀歎“哲學的墮落”,因為人類開始擺脫恐懼,不再將生命理解為一個循環:出生、活著、死亡——一切都將終結。他認為我們已經喪失了對天地萬物的感覺。因此,在本書中,他試圖通過對世界的沉思,重新恢復我們對時間、對生命、對天地萬物的直覺,以此理解它的神秘性以及它給予我們的教誨。作者講述了諸多親身經歷和觀察,進而探討了自稱“文明人”的人類在當下如何處理自身與自然和世界的關係,並與之和諧相處。作者將哲學沉思與天地萬物和諧一致地重新連接起來,以此回應有關“天人合一”的人類理想。

本書採用五個部分每部分五章的形式。第1部分是對時間的拷問,講述了作者父親的時間,一種平靜安詳的時間,一種遵從大自然節律的時間。作者以一種有別於“科學”對時間的探討,來描述一種時間的詩學;

第2部分反思了作為力量的生命,這種力量**善惡,我們服從這種力量,直到死亡。作者把尼采的強力意志、超人學說用於描述大自然的各種生命現象,給予我們很多對生命的全新認識;

第3部分思考了達爾文理論的後果,達爾文認為人和動物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而只有程度的差異。作者著重討論了素食主義、動物權利保護的議題;

第4部分把目光轉向了我們身處的宇宙蒼穹,作者反思了西方宗教傳統對天空的“汙染”:沒有所謂的天堂,也沒有所謂的天使。為了讓自我與自我,並因此與他者能夠相遇,為了讓智慧能夠顯現,必須還宇宙蒼穹以本來的面貌;

第5部分邀請讀者進入崇高之境,去體驗崇高感的降臨。在這一部分,作者討論了諸多當代藝術實踐。

作者簡介

米歇爾?翁弗雷(Michel Onfray,1959— ),法國當代哲學家和散文家,他堅決捍衛一種無神論的和後基督教的世界觀,其思想深受伊壁鳩魯、尼采、犬儒學派、法國唯物主義的影響,對基督教影響下的整個西方文明進行了釜底抽薪式的批判和解構,其作品涵蓋哲學、宗教、政治學、文學、藝術、天體物理、人類學等廣泛領域。他的思想廣博深邃又不失靈動,使人在享受知識盛宴的同時,也感受到感官的震撼和心靈的慰藉。

譯者簡介

繆羽龍(1981— ),哲學博士、詩人,台州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主要從事西方現代哲學研究。曾參與翻譯《構想帝國:古代中國與古羅馬比較研究》《漢克?雷澤爾詩文集》等。

目錄

前言 | 死亡:宇宙將讓我們重聚

引言 | 一種唯物主義的存在學

第1部分 時間:逝者如斯

1 香檳1921:追憶逝去的時光

2 雕琢自然:靈魂的農事詩

3 流浪的民族:明天之後,明天將成昨天

4 自然的節律:在時間之外

5 永恆輪回:享樂主義的反時間

第2部分 生命:神鬼冒險

1 向著陽光:植物王國的生命意志

2 向死而生:厭光的鰻魚

3 寄生:自由意志的虛構

4 通靈的肥料:生物動力農業

5 會跳的豆子:文明 vs. 野蠻

第3部分 動物:不一樣的他我

1 為人類而活的動物

2 虐待動物:從動物到野獸的轉變

3 達爾文的教諭:非人類動物的出現

4 動物的解放:反物種歧視的悖論

5 死亡崇拜:鬥牛術的破鏡

第4部分 宇宙:清掃星空

1 永恆的太陽:光之崇拜

2 太陽的聖殿:光之儀式

3 被神明填滿的天空

4 反自然的文化:對宇宙的遺忘

5 擊退迷信:超越的伊壁鳩魯主義

第5部分 崇高:體驗遼闊

1 俳句:對世界的詩意體驗

2 當代藝術:*後的晚餐

3 阿爾欽博托:拒絕僵死的自然

4 大地藝術:大自然的崇高之境

5 俄耳甫斯:讓頑石落淚

結語 | 智慧:一種無關道德的倫理學

重返世界的書籍: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死亡:宇宙將讓我們重聚

我父親是在我臂彎裡死去的,就在降臨節之夜開始20分鐘後。他直直地躺著,像被閃電擊中的橡樹,被命運敲打,他似乎接受了這個命運,但又完全拒絕倒下。我把他抱在手裡,把他從他突然離開的大地連根拔起,捧著他就像埃涅阿斯(Énée)捧著他父親離開特洛伊。然後,我把他放下靠牆坐著,直到確定他已一去不返,才將他整個身子放在地上,就像把他放在虛無這張床上,他似乎已經回到了虛無,只是他對此一無所知。

幾秒鐘的時間,我便失去了我的父親。我曾如此頻繁地擔心的事情就這樣降臨到我面前。每當我到澳大利亞或印度,到日本或美國,到南美或北非去開會,我總是在想他可能會在我不在的時候死去。於是我帶著恐懼幻想某一天聽到他的死訊不得不從老遠坐飛機趕回去。現在,他就這樣死了,就在那兒,在我身旁,在我的臂彎裡,讓我獨自面對。他趁我在場,匆匆離去,把世界留給了我。

我父親長時間都是一個老男孩,很晚還是這樣,直到38歲生下我。因此,我10歲時,他48歲;我20歲時,他58歲。也就是說,在跟我同齡的孩子和青少年眼裡,他是一個老先生,以至於在寄宿學校,我的同伴們偶爾還誤以為他是我的爺爺。讚同其他人的這種看法,認為他是我的爺爺而不是我的父親,那是對父親的背叛;如果不讚同,便是一個老到的孩子——就像在殘忍的環境中長大、變得像水裡的一條食人魚一樣的孩子會這麽說。擁有一個年長的父親,年少的時候就應該面對諸如此類的惡意;慢慢地,我們就知道,擁有一個年長的父親是運氣,是一個禮物。那時我們會發現,自己擁有一個睿智的父親,他舉止泰然、沉穩安靜,褪去了青蔥歲月的矯揉造作,真實,而不再受雲雀鏡子的誘騙,在社會上到處炫耀。

那時候,現代的父親們有著自己的時尚,他們跟自己的孩子穿同樣的服飾(運動短褲或籃球鞋,花色襯衫或運動服),跟自己的孩子一樣說著不著邊際的話,跟自己的孩子沒大沒小、稱兄道弟、打打鬧鬧、沆瀣一氣,還有一些父親無精打采、永遠長不大、幼稚無比……而我父親過著自己的生活,不想迎合他們的生活方式,當我理解了這一切,我就成了父親的兒子。我真走運,有這樣一位父親,他好像是為成為自己的孩子的孩子而生的。

我父親有工作服和星期天的衣服。他從不被時尚弄得疲於奔命:工作服的藍,隨著時間而變淡的鼠皮緞子的光澤和氣味,鴨舌帽,長褲,短上裝,與他眼睛的顏色相協調。星期天的整套行頭簡單而適度:長褲,短上裝,靴子, V領羊毛套衫,領帶。工作日,為了工作,帶一個懷表;星期天,帶一個手錶。在“所有的日子”裡,都能聞到他身上攜帶的農場的氣味、收獲時節的幸福的香氣,除了播種的季節。星期天是臭美的時候,在廚房的洗碗槽——我們家沒有浴室——裡刮過鬍子後,他會簡單地抹上古龍香水。

父親通過樹立榜樣而不是故弄玄虛的說教,在不知不覺中,以這樣的方式教會我,他所生活於其中的時間是維吉爾的時間:工作的時間和休憩的時間。流行的時間、現代的時間、被擠壓的時間、急迫的時間、匆忙的時間、速度的時間、缺乏耐心的時間、做事虎頭蛇尾的時間對他來說是陌生無覺的,我的父親活著一種與田園詩(Bucolique)同時代的時間,田間勞作和蜜蜂的時間,季節和動物的時間,播種和收割的時間,出生和死亡的時間,嬰孩閃亮登場和祖輩消亡的時間。

沒有什麽能夠扯斷他與這種時間的關係,在這種時間中,古老之物比某些活著的同樣的東西有著更優先的位置。對於他的父母和祖父母,他沒有拜物教信徒(fetichist)式的和哭哭啼啼的祭拜儀式,但是,當真的要他說說翁弗雷老爹的時候,大家都能感受到他提起他父親時重新拾起的過去的確實可信的話語,一種沉甸甸的、強健的、有力的話語,一種與某個特定時代同時代的話語,在那個時代,詞語擁有意義,一種接受了布道所饋贈的價值、所說之物有著律法的力量的話語。在我孩童之時寡言少語的父親卻教會了我如何領會言中之意。

他同時與異教的和基督教的生活保持著一種直接的關係。之所以與基督教的生活保持著直接的關係是因為他是在天主教的教義中被教養長大的,因為他曾在他父母喜結連理的教堂做輔彌撒,這個教堂也是他在其中受洗、在其中結婚、安葬他父親,然後安葬他母親的地方,是我弟弟和我自己受洗的地方,是我和我弟弟,就像他和他弟弟,吃聖餐的地方,是他安葬他弟弟的地方,是他走向婚姻的殿堂,參加朋友、家人、鄰居葬禮的地方,也是他自己被安葬的地方,並且也是我將不再在那裡的地方,因為,哎,因為基督教全體教會合一運動(l’oecuménisme)有很多限制。當我學習教理問答並由於時代的特許而不得不用彩色的鉛筆圖畫教會歷史的風景畫之時,是他給我講述東方三王的故事,講述他們怎樣受到流星的指引,講述耶穌基督在牲口棚裡、在牛和驢旁邊誕生的故事,講述聖家逃往埃及的故事,對無辜者的大屠殺(le Massacre des Innocents),在提比哩亞海(le lac de Tibériade)裡神奇捕魚、聖徒的故事、猶大的背叛、*後的晚餐、一定會啼鳴三遍的公雞、用長矛刺穿耶穌的肋部的羅馬人,等等。

但是,他從不參加周日的彌撒,他從未做過告解(他沒有任何要供認的罪),我從未看見過他領聖體。我模糊地記得他做過午夜彌撒,但這個記憶也是相當遙遠了,而且次數也是屈指可數並且時間很短。相反,他從不缺席棕枝主日彌撒(messe des Rameaux)。這個有著異教淵源的基督教的儀式有著自己的儀製,我很喜歡這一點。我們知道,耶穌受難伊始,回到耶路撒冷的耶穌受到無數人的熱烈歡迎,他們用熱情、力量和棕櫚枝歡迎他的到來,棕櫚枝也因此成了耶穌超越死亡的勝利的象徵。在逃往埃及之時,嬰兒耶穌就是吃聖家(la Sainte Famille)從棕櫚樹上采摘的椰棗而得到滋養的。棕櫚樹作為接受和歡迎的象徵可追溯到一個異教的儀式,一個慶祝草木復甦、幫助植物豐產的儀式。基督教的棕枝主日恢復了這個許諾豐收的異教節日。父親帶回一束受賜福的黃楊枝。在離地中海地區比較遠的地方,黃楊枝取代了棕櫚葉:因為棕櫚葉在冬天依然蔥綠,它象徵著永生的希望。他掰下一兩根枝條,把其中一根放在十字架的木頭和基督的身體造型之間,另一根放在聖克里斯托弗像章旁邊的兩份個人履歷裡。

閻鵬翔“中華茶緣會”創造時空

出品人: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請讓我來幫助你!

總顧問:閆少謹

總策劃:閻紅衛

總監製:周軼

商標權:宇王影視、店旺通、大大瞧瞧

運營人:閻鵬翔“茶緣”文創團隊

閻鵬翔,福建農林大學2018級嚴家顯茶學創新班學生

孵化項目:

1、“茶緣”網站、手機APP,普及茶科學、弘揚茶文化、服務茶企業、振興茶產業;

2、“茶緣”系列文創產品“炎帝部落普洱緣”生、熟茶、“炎帝部落福鼎緣”白茶、“炎帝部落安化緣”黑茶及書刊、畫冊、音視頻等衍生品;

3、“炎帝部落 神農奉茶”、“神農藥茶草本精華 炎帝部落養生好茶 ”系列文化交流傳播和品牌推廣活動;

4、“茶緣”家庭(辦公)茶席、茶文化眾創空間;

5、人人都能現沏現飲、即泡即飲的“茶緣”人工智能泡茶機器人。

6、周軼養生茶方健康顧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