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大名醫的治咳絕招,你會幾招?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1 朱丹溪

將咳嗽分為風寒、火、勞、肺脹、火鬱、痰六類。

因風寒而致者,主張行痰開腠理,以二陳東加麻黃、杏仁、桔梗。

因火而致者,要降火、清金、化痰。

因勞傷而致者,主張用四物東加竹瀝、薑汁,強調必以補陰為主。

因肺脹而嗽者,用訶子、青黛、杏仁,佐以海蛤粉、香附、瓜蔞、青黛、半夏曲。

因食積痰作嗽發熱者,半夏、南星為君,瓜蔞、萊菔子為臣,青黛、石鹼為使。

因火鬱嗽者,訶子、海石、瓜蔞、青黛、半夏、香附。

咳嗽聲嘶者,辨為血虛受熱,用青黛、蛤粉、蜜調服。久嗽風入肺者,用鵝管石、雄黃、鬱金、款冬花碾末和艾中,以生薑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煙入喉中為度。

乾咳嗽者,認為是火鬱之證,乃痰鬱火邪在中,用苦梗以開之,再用補陰降火。

嗽而脅痛,宜疏肝理氣,用青皮等。

同時,朱丹溪非常強調辨識咳嗽發作的時間。

上半日嗽多者,屬胃中有火,貝母、石膏能降胃火。

午後嗽多者,此屬陰虛,必用四物東加知母、黃柏,先降其火。

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積,至此時候,流入肺金,知母、地骨皮降肺火。

四季發生的咳嗽:春是春升之氣,用清葯,二陳加薄、荊之類;夏是火炎上,最重芩、連;秋是濕熱傷肺;冬是風寒外來,用藥發散之後,以半夏必逐去痰,庶不再來。


2 王綸

提出了咳嗽的主方:杏仁、白茯苓、橘紅、五味子、桔梗、甘草。

他進一步補充了朱丹溪的四時之咳的治法。

春多上升之氣,宜潤肺抑肝,加川芎、芍藥、半夏各一錢,麥門冬、黃芩(炒)、知母。

春若傷風,咳嗽鼻流清涕,宜辛涼解散,加防風、薄荷、黃芩(炒)、麥門冬。

夏多火熱炎上,宜清金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黃芩(炒)、麥門冬、石膏。

秋多濕熱傷肺,宜清熱瀉濕,加蒼朮、桑白皮、防風、黃芩、山梔(炒)。

冬多風寒外感,宜解錶行痰,加麻黃、桂枝、半夏、乾薑、防風。

肺金素有熱者,加酒炒黃芩、知母。若發熱,頭痛,鼻塞聲重,加槁本、川芎、前胡、柴胡。若有痰,加半夏、枳殼;風痰,加南星(薑汁炒);濕痰脾困少食,加白朮、蒼朮;有痰而口燥咽乾,勿用半夏、南星,宜加知母(蜜水拌炒)、貝母、瓜蔞仁、黃芩(炒)。若夏月熱痰,或素熱有痰,加黃芩、黃連、知母、石膏。


3 張景嶽

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無論四時,必皆因於寒邪,治以辛溫,其邪自散,惟六安煎加生薑為最妙。凡屬外感,悉宜先以此東加減主之。

若肺部燥澀,痰氣不利,或年老血衰,咳嗽費力者,於本方加當歸。若寒氣太盛,或中寒肺氣不溫,邪不能解者,於此方加北細辛。若冬月寒盛氣閉,邪不易散者,即麻黃、桂枝俱可加用,或用小青龍湯。若傷風見寒,或傷寒見風,而往來寒熱,咳嗽不止者,宜柴陳煎主之。若寒邪不甚,痰氣不多者,但以二陳東加減主之,則無有不愈。

外感之嗽,凡屬陰虛少血,或脾肺虛寒之輩,悉宜金水六君煎加減主之。若兼陽分氣虛,而脈微神困,懶言多汗者,必加人蔘;若但以脾胃土虛不能生金,而邪不能解,宜六君子湯;或脾虛不能製水,泛而為痰,宜理中湯,或理陰煎、八味丸之類。

外感咳嗽而兼火者,必有內熱喜冷、脈滑等症,亦但以二陳、六安等湯酌加涼葯佐之,熱微者可加黃芩,熱甚者再加知母、梔子之屬。若火在陽明而兼頭痛熱渴者,惟加石膏為宜。

咳嗽凡遇秋冬即發者,此寒包熱也,但解其寒,則熱自散,宜六安煎、二陳湯、金水六君煎三方,察其虛實壯老,隨宜用之。如果內熱甚者,不妨佐以黃芩、知母之類。

內傷之嗽,必皆本於陰分。五臟之精皆藏於腎,而少陰腎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所以肺金之虛,多由腎水之涸,正以子令母虛也。故凡治勞損咳嗽,必當以壯水滋陰為主,庶肺氣得充,嗽可漸愈,宜一陰煎、左歸飲、瓊玉膏、左歸丸、六味地黃丸之類擇而用之。

其有元陽下虧,生氣不布,以致脾困於中,肺困於上,而為喘促、痞滿、痰涎嘔惡、泄瀉畏寒,凡脈見細弱,證見虛寒而咳嗽不已者,此等證候,皆不必治嗽,但補其陽而嗽自止,如右歸飲、右歸丸、八味地黃丸、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理中湯、劫勞散之類皆當隨宜速用,不得因循,以致汲深無及也。

凡水虧於下,火炎於上,以致火爍肺金,而為乾渴煩熱、喉痛口瘡、潮熱便結、喜冷、尺寸滑數等症,則不得不兼清火,以存其水,宜四陰煎,或加減一陰煎、人蔘固本丸主之。

4 秦景明

亦以外感、內傷類咳嗽之治。外感咳嗽分為傷風、傷寒、傷濕、傷暑、傷燥、傷熱六類。

傷風咳嗽:脈浮緊,惡寒發熱,宜羌活湯;頭痛,眼眶痛,宜乾葛湯;脈浮數,自汗,身熱,宜加味瀉白散;表邪盡散,痰結肺管,咳嗽不止者,宜蘇子杏仁湯;肺中伏熱,宜家秘瀉白散。

傷寒咳嗽:脈浮緊,寒傷肺,未鬱熱者,冬月宜麻黃杏仁湯;若三時,惡寒身熱,咳嗽,前方加石膏、半夏;寒傷肺,鬱而變熱者,羌防瀉白散;三時,寒傷肺者,通用此方。

傷濕咳嗽:有表證,宜防風勝濕湯;濕熱壅肺,宜神術瀉肺湯;汗後兼利小便,宜通苓散。

傷暑咳嗽:身熱引飲,內熱煩躁者,宜石膏知母湯;身痛口渴,外反惡寒,宜十味香薷飲、瀉白益元散;外冒暑邪,內傷積熱者,宜涼膈散;脈虛身熱,氣虛身乏之人,宜清暑益氣湯。

傷燥咳嗽:石膏瀉白散、清燥救肺湯、人蔘白虎湯;口渴,加門冬飲子。傷熱咳嗽:寸口脈大,宜家秘瀉白散;面赤潮熱,宜柴胡飲子、梔連清肺飲;脈數而實,吐痰黃濁,宜涼膈散加川貝母;煩躁喘嗽,帶血腥臭,宜犀角地黃東加山梔、黃芩。

內傷咳嗽,分肺經、脾經、心經、肝經、腎經、氣虛、血虛、食積、積熱九類討論其治法。

肺經咳嗽:右寸洪數,宜瀉白一物湯、清肺飲;脈見遲細,宜人蔘補肺飲、人蔘生脈散、瓊玉膏;肺有熱痰,宜青黛海石丸、節齋化痰丸;久嗽肺虛,宜百花膏主之。

脾經咳嗽:脾有熱者,宜家秘瀉白散;脾胃熱積,宜梔連二陳湯;脾氣不足,宜生脈散;土不生金,宜四君子湯;有痰,六君子湯;虛熱,加丹皮、山梔;熱甚加梔、連。

心經咳嗽:左寸洪數,宜導赤各半湯、硃砂安神丸;右寸洪數,宜家秘瀉白散;右寸虛數,宜人蔘平肺散。

肝經咳嗽:左關弦數,宜瀉青各半湯;寒熱往來,宜柴胡飲子;左關弦細,宜加味逍遙散。

腎經咳嗽:勞傷肺氣,金不生水,宜生脈散合四君子湯;左尺滑數,宜知柏天地煎;真陰涸竭,宜人蔘固本丸、三才丹;右尺虛軟,宜生脈散;真陽不足,宜八味丸主之。

氣虛咳嗽:土旺則金生,宜四君子湯、參術膏;損其肺者益其氣,宜補中益氣湯;潤肺即是補肺,宜瓊玉膏、生脈散;久嗽不止,宜百花丸。

血虛咳嗽:血虛補血,宜海藏四物湯、歸芍地黃湯、天地煎;虛寒之人,四君子湯合生脈散;虛熱之人,肝腎陰虛,龍雷之火刑肺而嗽者,宜斂陰降火,家秘肝腎丸合黃芩瀉白散。

食積咳嗽:脈沉滑,胸滿悶者,宜二陳平胃散、三子養親湯;若沉數而滑,加梔、連;肺火上升,咳嗽汗出,宜石膏瀉白散加枳、桔。

積熱咳嗽:家秘清胃湯,以清中焦;咳嗽不已,家秘瀉白散;熱結大腸,枳殼黃連湯。


5 費伯雄

重點論述了五臟傳腑之咳的治法。

脾咳不已,則胃受之,症見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胃乃脾之妻,故脾咳必傳於胃。胃受邪則水谷不安,故發嘔;長蟲常處胃中,嘔甚則胃氣逆而不降,故長蟲亦隨氣而出也,加味二陳湯主之。

肝咳不已,則膽受之,症見咳嘔膽汁。膽為清凈之腑,肝邪中之,則膽不安,而汁內沸,故所嘔皆苦水,西清湯主之。

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症見咳而遺矢。肺與大腸,庚辛金也。風陽外爍,肺熱移於大腸,更兼風入空竅,故其咳而遺矢矣。當培土化熱,兼以息風,迴風養臟湯主之。

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症見咳而矢氣,氣與咳俱矢。小腸下口接大腸之上口,小腸化則大腸通,小腸咳則氣達於大腸,故下焦之濁氣不時宣洩也,潔宮湯主之。

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症見咳而遺尿。膀胱為津液之腑,咳則氣不能禁而遺溺也,加味茯菟湯主之。

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症見咳而腹滿,不欲飲食。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久咳則三焦俱病。聚於胃者,胃為五臟六腑之本也。關於肺者,咳必動肺,面浮氣逆,皆肺病也,通理湯主之。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劉醫生,個人微信:housheng68 有問必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