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做新時代的好家長?從告別隱形嬌慣開始

編者的話許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文化知識儲備也很充足,可仍然會感到無所適從,身心疲累。曾有母親感歎道:如今做媽太難了,尊重孩子的需求,卻被親朋好友指責是溺愛。到底什麽樣的愛是溺愛?或許為人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既怕自己太嚴厲,擔心孩子承受不了,又怕自己太松懈,孩子過於調皮。那麽,如何找到平衡點呢?

現代社會,物質條件非常豐富,家長們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吃苦,認為自己奮力拚搏,就是想讓孩子成長無憂。再加上,現在很多家庭是 “421家庭”,一個家庭有4個老人、2個家長和1個孩子,孩子自然受到了萬般寵愛。

雖說現代的父母都已經有了基本的理念:不能培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但是,即便懷揣這樣清醒的認識,家長們仍然很難避免在不知不覺中給了孩子過度的愛與關注,導致了隱形嬌慣。

曾有人總結過當代嬌慣孩子的十大特徵,其中包括:特殊待遇、過分注意、輕易滿足、包辦代替、大驚小怪、剝奪獨立、害怕哭鬧、當面袒護等。這些特徵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家長找不到教育的平衡點,對孩子產生過強的保護欲。

隱形嬌慣,新時代家長的過度寵溺

真正的寵愛是給孩子發現和冒險的樂趣

現代社會的嬌慣是,明明孩子自己能處理的事情,父母偏要替孩子處理,影響孩子發現和冒險的樂趣。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喜歡探索和冒險。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因為擔心孩子做不好或者有危險,就通通拿來包辦。

很多家長都面臨過這樣的現象:孩子上幼稚園,老師經常布置一些任務,這些任務也變成了自己的作業。有家長坦言:女兒入托兩年,她覺得自己像“開掛”一樣練就了十八般武藝,仿佛重新上了一次學。

然而,發現和探索正是孩子在成長中的一項競爭力。在以教育品質高而聞名全球的芬蘭,《義務教育法》要求學校教授兒童生活所需的知識和技法,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他們成為熱愛生活、享受探索、有責任感的小公民。孩子從小學三、四年紀開始,便學習使用地圖和指南針,他們需要在樹林中,辨識方向,尋覓路徑。

保護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讓他變堅強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們都明白要多向孩子表達愛意和誇獎,讓他們遠離壓力、挫折和逆境。然而,家長的過度保護,會導致孩子缺少對挫折的體驗。這樣的孩子,早期可能會非常自信,但一旦遭遇挫折,就有可能變得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沮喪。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在學著如何變堅強,他們可能有自己的方法去處理傷痛、消化挫折。而父母的工作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提示和幫助,而不是直接代替他們解決困難。

“富養”不是滿足物質,而是塑造靈魂

很多家長總是處在為孩子未雨綢繆的階段,從種類齊全的生活用品到豐富多彩的學習工具,總之,各種對孩子“有用”的東西,都會提供給孩子。有家長說:我的孩子很乖,幾乎沒有什麽要求。其實,在孩子要求之前,你就已經提前滿足他了。

我們應該思考,這樣一味地滿足孩子,會不會讓孩子的欲望越來越大,越來越依賴,從而變得越來越自我。有一天,當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時候,他應該怎麽適應社會?對此,家長應該做的是培育孩子適應社會生存的能力,同時鍛煉孩子的心理素質。

做一名不累的家長,如何掌握平衡感?

規則意識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放縱孩子常常是為愛與自由讓步。比如:再看十分鐘電視,再玩一局遊戲。在面對規則的束縛時,孩子會向父母試探規則的底線,當規則可以不斷被打破時,也就意味著沒有規則了。

現在的許多家長都忙於拚事業,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不少父母為了讓難得的親子時光其樂融融,或者為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意,會更注重滿足孩子的要求,並容忍孩子的問題。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被寵溺的孩子在與人的相處中,不懂得有“可以”“不可以”這些概念。對於他來說一切都是“應當”的。他變成了任性的個體,即便面臨生活中的困難,他們也會覺得那些都是父母所該承受的。這種本能的、不理智的愛只會阻礙孩子的發展。

規則背後是責任感。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孩子,只顧著自己,會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容易隨波逐流,無所事事。父母要告訴孩子,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種觀念的樹立,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

挫折教育

害怕孩子受傷害,是父母最大的焦慮,而父母越是敏感、焦慮,孩子就會變得無比脆弱。在安全範圍內讓孩子感受挫折,讓孩子慢慢地提升能力,從中體會到快樂,並從快樂中獲取戰勝困難、堅持的能量。

家長要控制自己的保護欲望,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和自信。比如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妨冷眼旁觀,先觀察孩子的反應和解決方式。如若孩子無法獨自走出陰霾,再走到他身邊進行指導,但同時傳遞這樣的信號:凡事要靠自己。

當然,讓孩子經歷挫折是為了讓孩子獲得成長,而不是為了折磨孩子,挫折教育的目的不是吃苦,而是掌握必備的人生經驗。在這其中,家長要注意技巧,扮演好引導和鼓勵的角色,讓孩子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意志。

關注內心

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家長們需要傳授知識之外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比如對愛的感知、責任的塑造、毅力的訓練、對自身的正確認知等等。因而,當家長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因為孩子作為完整的個體,是最複雜、最個性化的存在。因而,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讓其擁有內心的滿足感,才是抵禦今後人生各種困難和障礙的基石。

作為家長,要重視孩子的興趣愛好,這是可以陪伴孩子一生的東西,擁有自己的愛好,並以此為樂,收獲人生充實的滿足感;要關注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當孩子對某一事物有自己的意見和見解時,父母要善於傾聽,讓孩子收獲被認可的滿足感;要珍視孩子的創造力,並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用不同的視角認識世界,從而收獲開拓現實的滿足感。

教育家盧梭說過一句話:“你知道運用什麽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父母擋在孩子前面,給孩子過多保護,孩子會失去獨立性、責任心、創造性等核心能力養成的機會。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森林裡的一顆樹,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為孩子提供適宜的土壤,讓他們在這裡茁壯成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