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幾類腰痛最常見!教你一套護腰方法

無論學生、上班族,還是老年人、「葛優躺」愛好者,腰不好的比比皆是,腰痛也跟著來了。其中,幾類腰痛最常見。

急性腰部扭傷。多見於青壯年,就是「腰閃了」。如果扭傷嚴重,當時會出現持續性疼痛,次日加劇;如果輕微扭傷,當時可能沒有明顯疼痛,次日加重。受傷後,腰部活動明顯受限,咳嗽、噴嚏、腰部用力時疼痛加劇,休息、服用一般止痛藥不能緩解。

這種扭傷重在預防,如果不慎扭傷,一定要重視,以免演變成慢性腰痛。程度較輕,肌肉或韌帶僅受到過度牽拉、並未撕裂的患者,可休息並配合口服或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葯。

對扭傷較重、軟組織有撕裂的患者,應完全臥床休息3~4周,直至完全恢復,疼痛癥狀消退;但此時撕裂傷並未癒合,不要急於恢復活動。

腰肌勞損(腰肌筋膜炎)。主要是腰部肌肉及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無菌性炎症反應,如果急性期沒有徹底治療而轉入慢性,會留下後遺症。

由於腰部受到反覆勞損、長期固定姿勢、風寒等不良刺激,可出現持續或間斷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軟無力等癥狀,在勞累或受寒後加重,休息或保暖後可減輕。緩解這種腰痛可按壓疼痛部位;但急性腰部扭傷後,按壓疼痛部位會使癥狀加劇。

這種疼痛的急性發作期主要是臥床休息以及物理治療(按摩、熱浴、牽引等);配合使用消炎鎮痛、消腫解痙類藥物及外用膏藥。嚴重疼痛時,患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常發生於青、中年,男性多於女性,部分老年患者也可發病,常伴隨一側或雙側下肢放射痛。咳嗽、噴嚏、大便等動作會使疼痛加劇。病程過久還會出現小腿外側、足背皮膚麻木,嚴重時可出現會陰區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癱瘓癥狀。

患者在急性發作期應適當臥床休息,在耐受範圍內維持日常活動。癥狀緩解後可慢走、游泳;避免久坐、久站、搬動重物,避免旋轉腰部的動作,選擇中等硬度的床墊。

炎性腰背痛。這種腰背痛往往發生在40歲前;發病緩慢;晨起較明顯,很少突發腰疼;休息並不能改善癥狀,活動後反而減輕;晚上比白天明顯,多是下半夜痛;常會屁股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現炎性腰背痛,且癥狀持續3個月或以上,儘快去風濕免疫科就醫。

炎性腰背痛靜止期要注意保暖,合理鍛煉,游泳被認為是很好的鍛煉辦法;平時注意坐姿,站立時儘可能挺胸收腹。疼痛發作期可口服非甾體消炎鎮痛葯,配合熱敷、按摩、針灸等物理治療;定期複查。年輕人出現炎性腰背痛,一定要警惕和排除強直性脊柱炎、脊柱關節炎等風濕免疫性疾病,避免病情發展,造成嚴重殘疾。

骨質疏鬆症也會引起腰痛;十二指腸潰瘍、胰腺炎會引起腰部放射性疼痛;泌尿系統感染、腎臟結石、婦科炎症、經期緊張也會引起腰痛。

生活中,預防腰痛可注意4點。

注意姿勢。盡量避免長期固定某個姿勢,定時起身舒展筋骨。建議長期伏案工作者或司機增加腰枕,幫助腰部維持正常生理曲度。

注意腰部保暖。防止寒濕侵襲;選擇硬質床墊,但不要睡木板床。

掌握正確搬物姿勢。抬重物時先下蹲,然後雙臂握緊重物後起立,再搬運到指定地點,下蹲放下重物。如果有腰部疾患病史,盡量避免頻繁搬重物,不要逞強。

適當鍛煉。鍛煉前先做熱身運動,避免腰部扭傷,強度要循序漸進。專業訓練或運動強度較大時,合理使用腰圍,但不推薦長期使用。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