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退市,就能終結數不清的彌天大謊?中弘,欠市場一個公道!

權威、深度、實用的財經資訊都在這裡

12月27日,是中弘退在A股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此後將正式結束在A股8年多的“魔幻之旅”。

從A股離場,“中弘股份”似乎終了一局,但對於公司自身,以及將與其一同進入股轉系統的股東來說,這一“局”遠未結束。

過去幾年的荒唐事暫且不提,僅超過114億元的逾期債務、證監局的立案調查就夠中弘股份自飲苦酒數年,更不用說一手導演了這一切的實際控制人仍逍遙在外,水面下的旋渦尚不知曉。

當一個人欺騙你一次,他便喪失了所有的信任。現在,中弘股份向投資者撒了數不清的彌天大謊,我們還應相信它麽?

股價連續低於面值

11月8日,根據《股票上市規則》規定以及上市委員會的審核意見,深交所作出中弘股份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中弘股份成為A股首家因股價連續低於面值而被強製終止上市的公司。

因業績大額虧損、多項債務逾期、主要項目停工等重大風險事項,8月15日,公司股票收盤價首次低於面值(1元)。9月13日至10月18日,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觸發《股票上市規則》第14.4.1條規定的終止上市情形。

有意思的是,中弘股份曾一度“自說自話”,試圖用一場鬧劇自救。

8月28日,中弘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中弘集團與加多寶及銀誼資本於8月27日簽署了《債務重組及經營託管協定》,由加多寶對中弘方面進行債務重組,後續還有望注入資產。

受此消息影響,中弘股份當日漲停。此後加多寶否認上述事項,可中弘股份股價依然在9月5日一度攀至1元。

鬧劇最終只是鬧劇。在交易所“是否存在利用資訊披露影響證券市場抬拉股價的動機及情形”的強力關注下,9月13日以後,中弘股份股價最終在0.9元上下徘徊,始終未能重回1元之上。

爆雷專業戶

一家主營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為何在借殼上市8年後,竟因“股價連續低於面值”而退市?

先看一組數據,中弘股份於2010年借殼*ST科苑,此後數年間,公司股價跟隨大盤一路上漲,最大漲幅一度超過200%。

而從2015年高點至今,中弘股份股價從4.29元(前複權)一路跌至0.21元,區間跌幅為94.64%。

如此大幅的下跌,中弘股份究竟發生了什麽?

先看財務數據:

不難看出,中弘股份此前的經營狀態還算差強人意,到2017年卻突然變了模樣,各種大雷都爆了出來。

1、巨額投資收益無法確認。

根據公司披露,中弘股份分別投資亞洲旅遊、世隆基金、華騰基金和青島中商研基金約5.5億元人民幣(1.1億新元)、10億元人民幣、11億元人民幣和15億元人民幣,佔比分別為29.69%、17.24%、52.38%和 26.78%。如今,這些投資連投資收益都確認不了,幾十億能否收的回來不得而知。

公司倒是大大方方地承認,現在情況就是這樣,沒有辦法啊。

2、向實控人違規支付巨額款項。

這是一筆駭人的操作。在完全沒有披露的情況下,中弘股份向實際控制人旗下公司直接支付了61.5億元,現在要不回來了。

根據公司描述,其原本計劃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收購三亞鹿回頭公司和新佳旅業公司的土地和相關資產,可一直未能成行。不僅如此,2015 年 5 月預付的 1 億元股權收購保證金未收回。

3、違規填海花掉了幾十億。

雖然是一家北京公司,中弘股份卻對海南頗有偏愛。一個填海造島的“如意島項目”,未完全取得海域使用權,一口氣就投了幾十億。

資料顯示,如意島項目是一個填海人工造島進行旅遊度假開發的項目,目標項目海域面積716萬平米,填海形成陸域面積612萬平米,海岸線總長20.4公里。目標項目容積率0.74,其中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計容建築425萬平米,可售面積269萬平米。

項目計劃總投資金額 129 億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未經審計)實際已投資金額44.9 億元。

如此巨額的投入,卻建立在“非法填海”之上。

海口市海洋和漁業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如意島公司於2016年5月1日開始至2016年6月14日,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權的情況下,擅自在如意島項目三期工程建設中進行填海佔用海域面積3.2321公頃。

海口市海洋和漁業局責令如意島公司退還非法佔用的海域、恢復海域原狀,並處非法佔用海域期間內該海域面積應繳納的海域使用金十一倍的罰款即3733.075萬元的行政處罰。

2018年7月8日,中弘股份發布公告稱,以 14 億元的價格轉讓如意島公司100%股權。看似账面上獲得10.31億元的投資收益,可實際上,債權債務相互衝抵後,公司只能拿回7300萬元資金。

4、商譽減值說不計提就不計提。

2017年10月,中弘股份完成對A&K公司收購,持有A&K公司90.5%的股權,為A&K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彼時,交易對方承諾,A&K公司2017至2019年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1億、2.8億及3.5億元。

可2017 年度A&K公司實際實現數為9364.01萬元,不足承諾業績的一半。按照道理,業績明顯不達預期,應該計提商譽減值。

可中弘股份卻說“重新進行評估難度大費用高,需耗時兩個月以上”,所以就不再進行重新評估了。未重新作評估也未做商譽減值測試,不存在不計提商譽減值調節利潤的情況。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安徽證監局對公司下發的調查通知書比較說明問題。

直白一點,你說的我們都不信,要徹查你。

一去難言返

從明面來看,中弘股份幾乎是個無可救藥的爛攤子。更可怕的是,這個爛攤子可能還不是全部,究竟有多少旋渦藏在水下,沒人知曉。

根據最新股價計算,中弘股份總市值為17.62億元,看似低於三季報披露的67.11億元的所有者權益。

可另一方面,中弘股份已經債務纏身。最新公告顯示,公司及下屬控股子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為114.64億元。

在股吧裡,有投資者對中弘股份還殘存著一絲希望,認為現在買一手只需20多塊,萬一以後重新上市就賺大了。

從公司本身情況來看,這非常難。

深圳證券交易所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2018年修訂)對重新上市申請設定了14條基礎條件,並附帶了多個補充條款。

簡單對照可以看出,中弘股份要想重新上市,首先要把所有的問題理清,然後,在此基礎上,由大股東拿出誠意,或是把錢還上,或是找人填窟窿。

可是,大股東會這麽做麽?

編輯:邱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