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米農哭訴“五常大米滯銷” 指米商造假摻域外水稻貼標出售

新京報訊(記者 李一凡 實習生 張慧)12月3日,有黑龍江五常市米農向新京報記者哭訴,本地原產大米無人收購,米商購進域外大米進行摻兌出售,涉及同村200余戶米農。新京報記者12月4日從五常市農業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證實,此消息屬實,多部門已就此事召開相關會議,鼓勵米農舉報造假米商,一經發現使用域外水稻冒充五常大米的企業,將進行嚴厲打擊。目前,五常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介入調查。

龍鳳山鄉東局子村米農正對水稻進行收割,該村約有200余戶米農出現了滯銷的情況。 受訪者供圖

域內水稻“有價無市”急壞米農

“現在農民手上的大米都是沒人收的,基本都壓在手上”。12月3日,家住五常市龍鳳山鄉的李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祖輩種植水稻,目前家裡有4坰(約40大畝)水稻,而他所在的龍鳳山鄉的村民均以種植水稻為生,“我們村子就有200余戶”。

李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相對同村的人來說,他家滯銷情況還稍微樂觀些,“五常大米都是單季稻,每年春天播種,10月、11月收成。我們家今年收成比較早,是最早的那批,大部分也賣了,剩了八九十袋稻子(每袋約200斤)”。李先生指出,米商收購完最早這批稻子後,就開始從域外購進大米進行摻兌,再封袋出售。

李先生向新京報記者坦言,往年也有這種現象,米商或者“米販子”(中間人)會把價格壓低些,米農的米也能賣得出去,但今年這種現場最為嚴重,很多米商選擇從域外收購低價大米,以次充好,然後貼標出售,而真正的五常大米“有價無市”。

當地一位行業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五常本地稻子收購價約在2.3元/斤,加工出售的價格約在7元,“而其他地方的稻子收購價才1塊多,很多米廠都願意通過摻兌的方式,來達到利益最大化”。

市場監督管理局:嚴打摻假銷售

滯銷的本地五常大米,急壞當地米農。一位不願具名的當地米農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米農品質一直都很好,“現在很著急,大米滯銷不說,米商摻假這件事,對外說出去,也會傷了本地大米的口碑和形象”。12月1日,當地多位米農將這一情況向當地有關部門進行了反饋。

12月4日,新京報記者從五常市農業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證實,當地今年確實存在米商購買域外大米,然後進行貼標出售的情況,3日已就此事召開了緊急會議,市場監督管理局已介入調查。

新京報記者從五常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得的一份會議資料顯示,此事發生後,五常市組織了全市稻米加工企業,召開五常大米品牌建設與保護專項整治和誠信經營推進會議,稱“將嚴厲打擊使用域外水稻冒充五常大米的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打擊委託加工企業私自分裝行為”。

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方面回應表示,在大米加工、分裝和銷售過程中,個別企業確實存在無照、無證生產加工行為,未經許可的企業在銷售過程中冒用“五常大米”或者“五常”鷹標,此外,還存在生產加工企業、經銷企業使用精品包裝,灌裝普通五常大米,冒充精品五常大米的欺詐行為;經銷企業與包裝印製廠家相互串通,私自印製、販賣五常大米包裝物,灌裝其他地區大米冒充五常大米。

4日下午,五常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工作人員對新京報記者稱,目前,五常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對米農反映的米商摻假問題介入調查,並鼓勵米農舉報造假米商,一經發現使用域外水稻冒充五常大米的企業,將進行嚴厲打擊。

新京報記者 李一凡 編輯 張太凌 校對 郭利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