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化妝品裡的塑料微珠,是怎麽被你吃進肚子裡的?

活兒姐:

市面上越來越難見到含有塑料磨砂的護膚品了。這主要是因為,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將在今年正式實施。其中規定了“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到2020年12月31日禁止生產,到2022年12月31日禁止銷售”。

購買潔面、磨砂膏等產品的時候,看看成分表裡有沒有“聚乙烯”或者類似的成分,就能簡單判斷產品裡有沒有塑料微珠。

隨手丟掉的塑膠袋,是怎麽回到你身體裡的?看似無毒無害的塑料微珠,又是怎麽危害你的健康的?這篇文章可以告訴你答案。

是的,科學家又發現微塑料了。研究人員在美國落基山國家公園采集雨水,90%的樣本裡出現了各種顏色的塑料纖維;北極地區的積雪裡,也檢出了相當數量的塑料微粒。

研究人員在雨水樣品裡發現的塑料纖維 | USGS

無論是北極還是落基山脈,聽上去還都是萬裡之外的事情,但是近十幾年來,科學家已經在地球的各個犄角旮旯都發現了微塑料的影子。它們可能就在你喝的瓶裝水裡,你吃的海鮮飯裡,甚至在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氣裡。

太長不看:

1.從北極雪到自來水,微塑料真的已經無處不在了;

2.微塑料的來源非常多,洗衣服的過程會產生微塑料,你用的磨砂膏裡也有微塑料;

3.微塑料對人體的危害還無法精準評估,但它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4.想解決微塑料難題,垃圾分類很有幫助,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人類便便裡也有微塑料了!

微塑料,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它們能出現在北極這種人跡罕至的地方,其實毫不意外。微塑料顆粒可以隨著江河進入海洋,跟著洋流環遊,也可以憑借強風助力,實現超長距離的遷移。不管是地下水裡還是大洋底部,科學家都發現了它們的蹤影。

研究表明,塑料微粒可以乘著氣流到達了相當偏遠的地方——比如法國的比利牛斯山脈地區 | arstechnica.com

你可能覺得山川湖泊裡的微塑料遠在天邊,但它們真的已經無孔不入地鑽進我們的生活當中了。

你呼吸的空氣裡可能有微塑料。在人類活動密集的地區,空氣中存在高濃度的懸浮微塑料。它們來自衣服、輪胎或者其他塑料製品的磨損焚燒塑料垃圾也不可避免地會讓微塑料逃逸進大氣裡。

你吃的海鮮裡可能有微塑料。海水中充滿了微塑料顆粒,它們很容易就可以遷移到海洋生物體內,沿著食物鏈逐步遷移,最後輪到了食物鏈頂端的我們。對人類而言,吃進微塑料是難以避免的事。據估計,一個經常吃貝類的人一年可能攝取超過1萬個微塑料

浮遊動物體內的微塑料| 參考文獻

就算不吃海鮮,類似的命運也難以避免。有研究在不同來源的鹽、自來水和瓶裝水裡檢出了塑料顆粒,如果瓶裝水中的微塑料來自塑料水瓶,那其他塑料包裝的食物可能也會有相同的問題。

類似的發現層出不窮,但最讓人最鬧心的,還是科學家在人類的便便裡發現微塑料的蹤跡。2018年,維也納醫科大學的胃腸病學家公布了一項研究。他們研究了八名志願者的糞便樣本,結果無一例外都發現了微塑料顆粒。取樣前他們的夥食和一般人類差不多,只是口香糖、海鮮、瓶裝水以及用塑料包裝的食物。

這下沒法心存僥幸了,微塑料真的是無處不在了。

這麽多的微塑料是從哪來的呢?

微塑料的主要來源是塑料垃圾。現在,人類每年都會生產數億噸的塑料垃圾,它們被填埋、焚燒或者直接丟棄。據估計,光是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碎片,就有5兆件之多。

馬爾地夫海上漂流的塑料垃圾 | 圖蟲創意

很多塑料垃圾是直接暴露在陽光下的,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塑料表面會慢慢老化。這時,只需要一點點外力,就可以把那些微小的塑料碎片剝離下來。潮汐和海浪不斷衝刷著海岸,離開時也沒忘記帶走微塑料。

動物也被迫為這一過程出了力。當它們在在廢舊漁網中掙扎時,或是咀嚼者顏色鮮豔的塑膠袋時,或是簡單地穿過阻擋在前路上的塑料森林時,都可能會讓更多的微塑料進入海水裡。

海洋動物被塑料垃圾折磨的同時,也會產生微塑料 | nationalgeographic.com

更多的塑料垃圾出現在陸地上,比如垃圾填埋場。在被塑料包圍的環境中,蚯蚓、蟎蟲或者善於挖掘的動物的每一次行動,都可能讓土壤裡的微塑料顆粒更豐富一點。

而我們人類的生產活動,更是為微塑料的產生推波助瀾,哪怕是簡單洗一件衣服,都可以產生1900根微纖維,這些塑料微纖維排進下水道,流進了汙水廠,聚集在汙水廠的活性汙泥裡,最終被填埋或者製成肥料,進入了土壤。

洗衣服的過程也會產生微塑料 | 參考文獻

更鬧心的是,我們人類還直接生產出來一部分微塑料。你用來去角質的磨砂膏和洗面乳,裡面就加了塑料微粒。

來自磨砂膏、牙膏等產品的微塑料數目也不容忽視,每年約有數千噸進入海洋 | theguardian.com

現在你已經基本了解微塑料的出身了。比起普通的塑料垃圾,它們更小更輕更容易被忽視,它們懸浮在水裡和空氣裡,跟隨著洋流和海風,終於乘風破浪,來勢洶洶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塑料,越小越危險

微塑料對人類來說是一件新鮮事,近年來的研究其實並不充分,它的實際危害究竟有多大,人類自己也沒譜,但它所帶來的種種隱患實在不容忽視。

你可能會覺得,微塑料本質上和塑料沒什麽區別,性質那麽穩定,即便我們吃下了肚也會隨糞便排出,不一定會造成什麽傷害。

可是糞便中發現的微塑料尺寸在50~500微米之間,腸胃大概是它們能去到的最深的地方,當微塑料的尺寸繼續縮小到微米級,情況就不那麽樂觀了。

如果微塑料達到微米級或者更小的尺度,就可以通過肺或小腸進入血液和內髒。微塑料是不溶的,可能會沉積在血管裡,對注射了微塑料的地鼠的研究表明,這些微粒可以導致血栓

微塑料可能會威脅器官和血液 | britannica.com

由於比表面積巨大,微粒的對有毒物質的吸附作用也很可怕。有機汙染物(比如一些農藥)和塑料本身有天然的親和力,再加上塑料加工過程中還會使用對人類不太友好的化學劑,這些物質,微塑料裡面都也不會缺少。

塑料顆粒進入人體內往往還會帶著表面的髒東西。它所攜帶的有毒物質會造成細胞壞死或凋亡,久而久之,就可能發展成炎症、組織壞死,甚至演變成癌。尼龍、滌綸等纖維是重要的工業產品,肺炎、哮喘等疾病就經常發現於塑料纖維加工廠的工人中。有研究顯示,尼龍或其他纖維碎屑可能是這些職業性哮喘和肺炎的致病原因。微塑料碎片也已經在不同類型的肺癌患者的肺部發現。

微塑料對自然環境也會造成影響,但同塑料垃圾不一樣,它們對環境的破壞是看不見的。微塑料從塑料垃圾上剝離下來,加快了塑料裡有毒汙染物的釋放。此外,土壤裡的微塑料可能讓土壤的水分蒸發更快,造成土壤乾燥。科學家猜測土壤裡的微塑料可能減少植物多樣性。

無解的塑料難題

人類對於微塑料的理解剛剛起步,想要一蹴而就解決這個問題,是不太現實的。不過微塑料歸根結底還是從塑料轉變過來的,控制微塑料汙染,根本手段是控制塑料垃圾進入環境

人類現在對於塑料處於一定的過度需求中,而且其中有約一半的塑料用來生產一次性產品了,這些用完就丟的塑料造成了極大的環境壓力。作為塑料汙染最嚴重的海域之一,地中海周邊的30多個國家已經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袋。

在地中海某海域內用拖網采集30分鐘的微塑料樣本 | 參考文獻

提高塑料的回收率也意義重大,目前全球只有不到10%的塑料被回收,背後是巨大的浪費和汙染。回收把塑料垃圾轉化為原料,實現減量化的同時可以向上循環生產高價值產品。阿迪達斯就曾經用馬爾地夫的海洋垃圾生產運動鞋和服裝,一年就賣出100萬雙鞋。

阿迪達斯利用海洋垃圾製造的鞋子|forbes.com

作為全球塑料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中國面臨的塑料汙染挑戰其實非常巨大。僅2017年一年,中國人吃外賣用掉了146 億個餐盒和塑膠袋,拆快遞產生了 800 萬噸垃圾,這些塑料垃圾對於環境的壓力可想而知。

中國農村塑料垃圾 | 圖蟲創意

我國在塑料回收方面的成績並不好,主要的原因就是垃圾分類制度還沒有全面建立,大部分塑料只能和生活垃圾一起填埋,而中國的垃圾處理起步比較晚,早期的填埋場甚至都沒有做防汙染措施,這些塑料垃圾仍有再次進入水體、土壤的環境風險。微塑料汙染控制,仍然是任重道遠。

從貝克蘭發明酚醛樹脂開始,人類已經跟塑料打了一百多年交道了。時至今日,它們已經滲透到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工業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合理使用塑料,仍舊是全人類所要面臨的重要難題。

我們經常用“塑料”形容那些廉價的東西,但誰也不知道要為它付出怎樣昂貴的代價。

參考資料

[1]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nvironment/2018/10/news-plastics-microplastics-human-feces/

[2] Plastic and Human Health: A Micro Issue?

[3] It is raining plastic

[4]Occurrence, sources, human health impacts and mitigation of microplastic pollution

[5]Emergence of Nanoplastic in the Environment and Possible Impact on Human Health

[6] White and wonderful? Microplastics prevail in snow from the Alps to the Arctic

[7] Microplastic Ingestion by Zooplankton

[8] Microplastics in the oceans: the solutions lie on land

[9]Low levels of microplastics (MP) in wild mussels indicate that MP ingestion by humans is minimal compared to exposure via household fibres fallout during a meal

[10]我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源頭控制對策

作者:宋田夫

編輯:大琳砸,窗敲雨

活兒姐

塑料姐妹花也是遲早要分家的。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