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11.7億!關於上半年電影票房你還要知道這些


1905電影網專稿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國總票房為311.7億元,較去年同期320.35億元,減少了2.7%。上半年觀影總人次為8.08億人,較去年同期的9.01億人次,同比下降了10.3%。


其中,國產片票房仍佔據主要地位,總計票房達157.4億,份額達到50.54%,佔比較去年有所下滑。票房過億的國產片數量達17部,《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位列國產片票房前三甲。


對於調整發展中的中國電影產業而言,短期的數據波動是正常現象。我們應該看到在數據背後,產業整體發展趨向平穩和成熟的大趨勢,中國電影正在波浪式前進中為下一次“爆發”積蓄力量。


檔期表現突出

國產“小片”百花齊放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2、4、6月單月票房均有所提升,其中4月漲幅最大,達到20.4%。1、3、5月票房較去年有所下降,1月份降幅最大,達到32.0%。


2019年、2018年上半年月度票房對比(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


從幾大檔期來看,除元旦檔和端午檔外,其他五大檔期較去年均呈現上升趨勢。春節檔總票房達58.4億,創造歷史新高,在上半年總票房中的佔比達到18.7%。


五一檔(5月1日至4日)同樣表現突出,較去年上漲了50.2%。綜合單月及檔期表現來看,2019年上半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仍呈現較為平穩的態勢。



國產片方面,上半年共有181部國產片登陸院線,較去年的167部有所提升。其中有17部國產片票房超過億元,比去年的15部多出了2部。與去年上半年國產片票房的幾家獨大相比,今年的國產片呈現出小片百花齊放的態勢。


除三部春節檔頭部影片《流浪地球》(46.55億)《瘋狂的外星人》(22.02億)《飛馳人生》(17.17億)之外,其他14部過億華語片中雖無過10億的“爆款”影片,但有4部超過5億,10部超過3億,分布較為平均。



其中,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拿下9.54億票房,名列上半年華語片票房第四位,成為十足的黑馬。



此外,《最好的我們》《老師·好》《一吻定情》等中小成本青春片、《熊出沒·原始時代》《白蛇·緣起》等動畫片也均取得了上佳的票房成績,實現了“以小博大”。



從以上影片的票房表現不難看出,中國觀眾的觀影選擇已日趨成熟,不再唯明星、唯大製作是從,而更多地從影片題材和質量本身出發,口碑對觀影選擇的影響日趨凸顯。


這種趨勢也給創作者敲響了警鍾,與其片面追求高投資、明星和IP,不如回歸創作本身,深耕內容,創作出更多觀眾喜聞樂見的貼近生活、貼近現實的好作品。


口碑為王

觀影需求日趨多樣


縱觀上半年的內地電影市場,雖然《復仇者聯盟4》《大黃蜂》等好萊塢大片依舊表現強勢,但諸如《黑衣人:全球通緝》《X戰警:黑鳳凰》等續集片因為質量不及預期,導致票房表現不佳,也證明了進口大片想贏得觀眾同樣要憑口碑說話。


好萊塢多部續集片因質量不佳,同樣票房表現不如預期


在中國觀眾對於好萊塢流水線生產的特效大片日漸審美疲勞的同時,一批題材類型多樣的小語種影片也在悄然崛起。


《摔跤吧!爸爸》開始,印度影片就一直是“爆款製造機”,而今年兩部大賣的印度影片《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均含有懸疑、犯罪的元素,體現出印度片引進的新趨勢。



日本動畫表現也依舊突出,《夏目友人帳》《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均取得了過億票房,首度在內地公映的宮崎駿代表作《千與千尋》票房更是即將突破4億。



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憑借超高口碑和極具感染力的題材成功實現逆襲,拿下3.7億票房。俄羅斯體育電影《絕殺慕尼黑》以8534萬創造了俄羅斯電影內地票房最好成績。



這都顯示了好電影超越語言和國界的魅力,觀眾對於進口片的選擇也更加開放和多元。


不僅是進口片,今年上半年賣座的國產片同樣呈現出類型多元、閱聽人細分的態勢。


《流浪地球》以46億票房和較高的工業化水準真正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白蛇·緣起》的票房成功則讓我們看到了國漫在故事和技術層面的快速進步。



在票房過億的華語片中既有商業屬性明顯的動作片、喜劇片也有小成本青春片、愛情片。同時,《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地久天長》《四個春天》等一系列文藝片也取得了突破性的票房成績和較高的口碑評價。



無論進口片還是國產片,口碑和質量越來越成為“爆款”必不可少的硬體條件。觀眾的逐漸成熟和細分也讓更多“小而美”的影片能找到目標的閱聽人。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時,強調不搞唯票房、唯發行量、唯收視率、唯流量。評價影視作品不應僅關注它的票房表現,還要強調思想性和藝術性。


因此,我們在看到票房數據波動的同時,更應該看到國產電影在類型、題材和藝術性上的突破以及電影市場更加理性、多元的發展趨勢。


隨著暑期檔、國慶檔等一批兼具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優質華語片的強勢來襲,我們有理由相信,票房波動僅僅是暫時的,中國電影市場在為更健康、長遠的發展積蓄能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