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俄羅斯票房黑馬《花滑女王》,勵志熱血,能否點燃中國觀眾?


勵志·愛情  俄羅斯票房黑馬《花滑女王》能否點燃中國觀眾?

 

 經歷了如火如荼的二月春節檔,三月份的電影市場又恢復了往日的百花齊放,進口片數量多達15部。其中,已經上映的《黑豹》、《古墓麗影》等好萊塢視效大片雖然說不上票房火爆,但也滿足了觀眾在春節檔之後調節口味的期望,接下來要上映的還有《環太平洋2:雷霆之戰》、《頭號玩家》等熱門作品。

 

除了視效大片,三月上映的作品中還有不少劇情類作品,不僅有奧斯卡頒獎季的熱門佳作《三塊廣告牌》、《水形物語》等,也有不少小眾國家引進片,其中就包括橫掃俄羅斯票房,以花滑為題材的青春愛情電影《花滑女王》。

  

 

吸睛劇本,國寶團隊,《花滑女王》風靡俄羅斯

 

2018年情人節當天,《花滑女王》已於俄羅斯全國上映,四天便斬獲了4.65億票的好成績,同時連續兩周蟬聯俄羅斯票房周冠軍,力壓漫威開年大作《黑豹》,成為俄羅斯春季檔的票房黑馬。這樣的成績對於一部青春勵志電影來說實屬不易,和國內一樣,任何一部電影想要在首周之後繼續保持穩定的票房,都離不開超高的口碑加持。

 

《花女王》也是這樣的路線,截止317日,在IMDB評分已經從開畫的7.3分一路飆升至7.8分,國內雖然還沒有上映,但已經有小部分觀眾提前觀看並在豆瓣打分,得分甚至高於IMDB,達到了8.5分,足以表明這部電影的觀眾口碑。

  

 


青春勵志電影似乎並不稀罕,為什麽《花滑女王》能在不算紅火的春季檔獲得這樣的口碑票房雙豐收?仔細觀察,我們發現一切成功都有跡可循。

 

這部電影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的是一個家境貧寒、天賦平庸的少女娜迪亞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戰勝傷病,戰勝自己,從一個不被看好的花滑菜鳥,蛻變成國民之星的故事。除了娜迪亞的勵志故事,她與薩沙在困難時不離不棄,相互扶持的愛情也打動了許多觀眾。故事中的失敗與成功,汗水與拚搏,笑與淚使得故事在劇情和情感上足夠飽滿,融匯在一起,構成了這部電影最打動人心的部分。

 

 

除了故事的優秀,題材也是本作一大亮點。

 

剛剛過去的平昌冬奧會上,花樣滑冰吸引了不少國人的目光。在國內,花樣滑冰雖不算小眾,但也算不上全民運動,但是在冰雪之國俄羅斯,花樣滑冰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氛圍,是當之無愧的國民運動。恰逢平昌冬奧會結束,在“後花滑熱”時期,以花樣滑冰為題材的電影成功的引起了觀眾的興趣,去探究花樣滑冰運動員背後的故事。

 

 

有了故事和熱點,重量級的團隊也給了影片品質強有力的保障。

 

本片總製片人由俄羅斯國寶級導演費奧多爾·邦達爾丘克擔任,邦達爾丘克是Art Pictures電影公司創始人及聯合創作者,列寧格勒電影製片廠董事會主席。

 

 

他導演的影片《第九連》在俄羅斯斬獲2500萬美元的國內票房,同時贏得了俄國國內的重多大獎。而後的《史達林格勒》,更憑借自己670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成功登頂俄國影史票房冠軍。此次,他聯合曾獲柏林電影節音樂錄影帶最佳導演獎的向俄羅斯著名導演奧列格·特羅費姆、新生代演員阿格萊亞·塔拉索娃、亞歷山大·佩特羅夫、米洛斯·比柯維奇共同演繹,給了影片品質強有力的保障。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天時地利人和之作,在俄羅斯大獲成功也是情理之中。

 

市場在發展,觀眾在成熟,曾經的“小眾”國家電影在國內走熱

花滑女王》的引進國內並不意外。趕上當下中國電影市場“小眾”國家電影觀影熱,作為一部在本土取得優異票房的熱門之作,《花滑女王》的引進也只是審批快慢的問題。

 

這波“小眾”國家電影觀影熱在結構上大刀闊斧的改變了中國觀眾的選擇影片的習慣。雖然觀眾只會把電影簡單的區分為國產片和進口片,“進口片”構成結構的變化卻非常顯著。

 

從去年橫掃近13億票房的《摔跤吧爸爸》開始,越來越多的其他國家影片進入國內。我們常說的“進口片”再也不單單指的是好萊塢大片,還包括了大熱的印度電影、泰國電影、西班牙電影等以往被中國市場忽視的小眾進口電影。

 


這樣的現象不難解釋。

 

隨著我國電影市場的飛速發展,觀眾的觀影需求增長迅速。從2013年開始,影院向二三線城市下沉,熒幕數量飛漲,越來越多的曾經的”非影院觀眾“開始走進電影院,感受電影的魅力,觀眾數量成指數增長,口味分化也就日趨廣泛,小眾進口電影提供了主流國產、好萊塢電影之外的不同的選擇。

 

除此之外,國產電影供給不足,平均品質不能滿足觀眾需求,而好萊塢大片的套路越來越熟悉,進步速度遠遠趕不上觀眾審美增長速度,越來越多的觀眾進入了視效大片倦怠期,這個時候,來自小眾國家電影的引進給了觀眾全新的口味選擇。加上這些引進影片大多數已經在當地獲得良好口碑與票房,品質過硬,自然也獲得了國內觀眾的歡迎。

 

 

這是一個電影市場隨著時間發展的必然結果,不僅培育了國產電影,也同時培育了觀眾。積累了足夠多的觀影經驗後,觀眾的口味會逐漸細分,形成不同的觀影偏好,曾經的“小眾”電影也會隨著觀眾的成熟逐漸成為有著穩定閱聽人群體的“大眾”電影。

  

“最熟悉的陌生人”,俄羅斯電影重回中國

 

俄羅斯作為曾經的老牌電影強國,自然不會被市場遺忘。

 

對於國人來說,俄羅斯電影可以算得上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早在建國初期,中蘇關係蜜月,無數優秀前蘇聯電影進入中國,成為了一代中國人心目中電影的定義。《戰艦波將金號》、《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等,都是父輩們耳熟能詳的電影。進入新世紀之後,我們對俄羅斯電影卻陌生了起來,雖然國內也常有俄羅斯電影上映,如《莫斯科陷落》、《太空救援》,也都是以動作特效大片為主,雖然有些獲得了不錯的票房,但是眾所周知,視效大片的頭號產地依然是好萊塢,無論從影片品質,還是從觀眾口碑,好萊塢視效大片在市場上都處在遙遙領先的位置,俄羅斯這樣的老牌劇情片強國的優勢顯然並不顯著。

  

 

幸運的是,隨著國內對不同口味電影的熱情高漲,對“小眾”國家電影的需求增加,俄羅斯的優秀劇情片也被國內公司看中,陸續進入中國。

 

《花滑女王》作為一部原汁原味的俄羅斯青春愛情電影,對國內觀眾來說已經闊別已久。

 

 

這部電影以俄羅斯的故事,展現了俄羅斯當代年輕人的生活與愛情,思想與價值觀,能否帶給中國電影觀眾們父輩當年的感動?優異口碑加持,《花滑女王》是否會繼之前《摔跤吧爸爸》、《天才槍手》等小語種大作,打開中國電影市場的”俄羅斯熱“?我們期待330日,《花滑女王》帶給我們的俄式愛情與夢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