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以“停水”促“節水”,這腦洞開得有點大

甘瓊芳 時評作者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如何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山東濱州市的做法可謂“畫風清奇”:對其供水範圍內的用戶實施停水,共計11個小時。

據濱州市水利局發布的相關檔案顯示,濱州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將於3月22日當天早9點30分至晚8點30分,由市主城區範圍內(四環以內區域)的3家供水公司對其供水範圍內用水戶(不包括企業、醫院、學校及生產經營部門)實行停水。

據悉,這是該市第二次舉辦“限水體驗日”活動。去年的這個時候,實行的是“減壓供水”,但因為“沒有人因為水壓降低而感受到不便,帶來的影響並不大”,所以今年他們的活動更新到了“實施停水”。旨在“讓市民切身體驗水資源安全對生活生產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水安全意識,營造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良好社會氛圍”。

消息在本地人中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讚同者認為,此舉能讓市民從缺水的不便中增強節約用水的意識,在今後生活中避免用水浪費。反對者則認為,11個小時的停水時間過長,會帶來諸多不便。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乍看新聞,難免有種荒誕之感。當然要承認,當地有關部門的初衷是好的。“節約用水”的口號喊了這麽多年,但實際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隨處可見。借著“世界水日”的契機,采取一些更創新的方式,提醒市民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不是不可以。但直接停水,這腦洞開得有點大。

我們常說水電氣、水電氣,水是最重要的民生產品,城市裡哪天缺得了?雖然此次停水對象不包括企業、醫院、學校及生產經營部門,但3月22日並非周末,大部分市民還要趕著上班、上學,加上不是每位用戶都能及時獲取停水通知並儲備足夠的水,早晚用水高峰期停水,確實會造成很大不便,難免會引發群眾的意見和怨言。

讓“節約用水”的理念深入人心,辦法有很多,有關部門在“創新”時要講科學,更要便民,不能以犧牲市民的便利為代價換取。在這方面,其實有很多成功舉措可以借鑒。

比如,現在在很多城市施行的“按月供水量分段收費”辦法,就是動用市場的調解機制改善供需關係,鼓勵節約用水;每年“世界水日”等節日,學校、街道社區邀請“節水達人”分享節水妙招等,實用性就很強。而節水,並非只是家庭用戶的事,城市裡的工業、商業用水浪費也佔不小比例,更需要有關部門深入調查研究,因地製宜地頒布節水措施。

無論如何,因為強調節約用水而造成市民生活不便,這樣的“創新”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教育、提醒的初衷,值得懷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