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養生篇之秋分

9月23日,秋分。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雲:「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個時候,陰陽之氣由夏外散轉為秋收藏,人體的氣血亦同。因此,如何在秋分科學養生,大有學問。

「暑褪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這是形容秋分氣候特徵的經典詩句。俗話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白露過後,氣象「中午熱,早晚涼」的特點越來越明顯,天地之間陰陽的變化悄然換了權重。因此,秋分時節是調理身體的重要時候,也是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的時候。

一、飲食:清潤溫潤為主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後,氣溫驟降,氣候乾燥,不少人難以避免地出現鼻乾、咽乾、咽癢、皮膚乾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在飲食上特別要注意預防秋燥。

秋分時節最重要的當數充足補水。這個補水應該是全方位的,既有正常的喝水,也有皮膚的保濕,總之從頭到腳,盡量讓身體感覺潤澤舒服。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聖品。

秋分時節的鮮梨、蘿蔔都具有行氣的功效,可以抵達人體各處潤燥。梨盡量熟食,可滋五臟之陰。秋燥易傷大腸,所以經常有便秘、痔瘡等出現,此時應多食香蕉、芝麻、核桃等。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中醫養生學家還提倡在秋季節氣期間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秋分也是吃蟹時節,是蟹肉最肥美、也最滋補的時候。螃蟹屬上等名貴水產,肉嫩味美。不僅如此,螃蟹還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其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好幾倍,而且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但是螃蟹性寒,並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較高膽固醇,對於孕婦、脾胃虛寒、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過敏體質的人、患有膽道疾病的如膽囊炎、膽結石症的人等應禁食或少食。

推薦幾款秋分養生粥:

1、秋分養生粥:山藥紅棗粥

材料:山藥100克、紅棗10枚、糯米100克、白糖或冰糖適量。

做法:山藥洗凈削皮切塊,將糯米、紅棗洗凈後與山藥一起放入鍋中,加水共煮,先武火煮開再轉文火慢煮,至粥成時加入適量白糖或冰糖即可。

功效:山藥紅棗糯米粥可健脾補氣、養胃和中,常服可健脾養胃。

2、秋分養生粥:核桃蓮子粥

材料:粳米30克,核桃30克,蓮子15克,山藥15克,巴戟天10克,鎖陽10克。

做法:將核桃仁搗碎備用;粳米淘凈備用;蓮子去心;山藥洗凈去皮,切小塊備用;巴戟天和鎖陽用紗布包好備用。在大砂鍋中加適量清水,放入全部主料煮粥,加紅糖適量調味即可。

功效:本品具有補腎壯陽、健脾益氣之功效,適於脾腎兩虧型骨質疏鬆症患者食用。

3、秋分養生粥:紅豆粥

材料:大米50克,紅小豆15克,紅糖適量,糖桂花少許。

做法:將紅小豆與大米,分別淘洗乾淨。紅小豆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燒開並煮至爛熟,再加入大米一起煮。用大火燒沸後,轉用小火,煮至黏稠為止。在粥內加入適量紅糖,燒開盛入碗內,撒上少許糖桂花即可。

功效:和胃滋陰,養血補血。此粥色澤紅潤,香甜爽口,誘人食慾,極受幼兒歡迎。紅小豆,含豐富的蛋白質、賴氨酸。賴氨酸是人體八種必需氨基酸之一,對幼兒大腦發育有重要作用。

二、起居:早睡早起

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添衣也不要過多過快,以使人體有抗禦寒冷的能力,所謂「春捂秋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兒童和老年人體質較弱,不同於青壯年人,對冷的敏感性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減,早、晚應多穿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特別要注意讓腳保暖,別讓腳部仍處於夏天中光腳穿涼鞋,這樣很容易著涼,引起腸胃不適,甚至由此招來感冒。除了白天讓腳暖和外,晚上回來用熱水泡一會兒腳也很不錯。

秋季尤其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哪怕比以往早10分鐘,也是進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氣愈重,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中醫認為:側身屈膝而臥,可使精氣不散。長壽老人一般睡眠時都呈側臥。而以右側弓形臥位最多。正符合古人所言的:「臥如弓。」正確的睡眠姿勢為一手曲肘放在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右側臥,微曲雙腿,全身放鬆。這樣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四肢容易自由變動,且全身肌肉可得到充分放鬆,胸部受壓最小,不容易出鼾聲。

肺主氣,與呼吸的關係最為密切。秋天進行深呼吸有助於調養肺氣。你可以每天在睡前或晨起,平躺在床上,行腹式呼吸法,深呼吸,鼓起小肚子,停頓幾秒鐘後,再把氣從鼻孔裡面呼出去,小肚子收縮,反覆做20~30次。

三、運動:以輕鬆平緩項目為主

秋高氣爽,也是鍛煉的好季節。但由於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運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乾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還必須注意「三防」。

一防受涼感冒。

秋日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二防運動損傷。

由於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三防運動過度。

秋天是鍛煉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秋氣象候乾燥,預防秋燥,對於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四、情志:多走走,趕走抑鬱惆悵

進入秋天之後,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氣象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淒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因此,秋季注重調攝精神為養生之要務。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秋分時的養生內容,還有一大部分是關於情緒的,應讓情志平和。秋分養生,宜動不宜靜,動起來才能幫助氣血收養,且此時空氣品質佳,多出去走走既可鍛煉了身體,也能讓人神清氣爽。當然,除了快步走、跑步之外,多登高遠眺也是個好辦法,登高遠眺很容易趕走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

對中老年人來說,應養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

最後提醒,秋分是秋季養生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而且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分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秋分進補也不可亂補,這個時候的養生保健需要有針對性,不可盲目亂補。不可逢補必肉,多補少出,打破身體平衡補出一身富貴病;也不可隻補貴的不補對的,養生進補不是講究進補的食品越上等越名貴,而是講究是否對症下藥,進補之前必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是偏寒還是偏熱,然後再針對自己的身體制定養生進補食療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