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抑鬱到狂躁:散戶穿越牛熊時的情緒變幻

我國股市99%以上都是個人投資者,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散戶。他們雖然隻持有20%多一點的總市值(所佔流通市值則超過34%),卻貢獻了80%以上的交易額。他們是市場投資者隊伍當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族群,極度分散與高度投機是其最為典型的特徵。他們對我國股市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機構投資者在引導市場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就是因為長期受困於散戶的汪洋大海。

然而,這並不表明散戶是我國股市的主導力量,他們可以左右股市前行的方向。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散戶在股市裡長期處於被動地位。“一盤散沙”使他們缺乏起碼的戰鬥力,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最終命運都只不過是機構投資者和市場大鱷們反覆收割的“韭菜”而已。

散戶整體上缺乏專業投資能力、習慣於跟風炒作,他們根本不可能超越市場、走在市場前面,而只能被動地跟隨市場。這就注定了無論是熊市還是牛市,他們都難以掌控自己的命運,實際操作的結果總會偏離自己的預期,有時甚至與預期完全相反:本想暴賺卻迎來巨虧。

股市總是在牛熊交替中運行。隨著市場的潮起潮落,散戶也不斷經歷著從熊市抑鬱到牛市狂躁這樣的情緒波動循環。典型的演進過程如下:

當熊市來臨時,散戶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認為市場調整以後,還會有新的上漲行情,於是繼續沉醉於牛市的夢幻當中;當市場繼續向下以後,他們會覺得調整應該差不多了,可以再忍一忍,等待反彈的到來;忍著忍著,市場又悄然下了台階,他們就想既然在高位自己都沒有斬倉,又何必在這個時候再來割肉?不如來個“死豬不怕開水燙”,看你能跌到哪裡;最後,隨著市場的繼續下跌,股票被套的程度也越來越深,直至自己都沒有了解套的念想。在這個過程中,散戶先是充滿希望,然後是希望破滅,再往後就是一個長久的痛苦、煎熬與抑鬱的過程。隨著股市跌幅的加大和調整時間的延續,痛苦與抑鬱的程度都會不斷加深。每當這個時候,都會有很多散戶暗暗發誓:如果股票解套了就再也不炒股了!

熊市終於走到了盡頭。在市場一片哀歎聲中,牛市悄然啟動。不過這時人們也同樣沒有覺察到,一些堅持看股票的散戶還在痛苦地思量:自己手上剩下的那些股票是否也該賣掉?還沒等他們考慮清楚,市場又往上走了一段,這時他們就會想:幸好自己沒賣股票,可是他們也沒想著要去買點股票;市場再度走高,散戶開始感到不對勁了:難道牛市已經來了?趕緊觀察觀察。不知不覺,股指又漲了一大截,這時大家終於忍不住躁動起來:先是空倉的人急了——別人都已經賺了那麽多而自己竟然一點股票都沒有;接著半倉的人也開始後悔:為什麽自己的膽子就不能大一點再多買一些股票呢?最後輪到滿倉的人開始發愁:要不要賣股票?賣了萬一還漲,豈不白白少賺了一大筆?如果不賣又跌了下來,不就讓“煮熟的鴨子又飛了”?隨著各種躁動,股指繼續大幅上漲。於是,那些曾暗暗發誓“解套後再也不炒股”的人,腦子又開始熱了起來,急著到處找錢加倉。證券公司辦開戶的窗口又排起了長隊,跳廣場舞的大媽們聚在一起也熱烈地討論著股票。整個股市,到處都飄蕩著一種狂躁的情緒。有些人幾分鐘沒看行情就感到心象貓抓似的;有些人則希望交易所周末都能開盤進行交易。

牛市的降臨似乎給所有散戶都帶來了財富增長,股市中人讓那些不炒股的人深感羨慕。可實際上,從股市開辦以來,幾輪牛市過去,最終賺到錢的散戶卻並不多;越來越多的散戶在牛熊市轉換中充當的不過是被別人收割的“韭菜”,他們除了付出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外,還收獲了太多的淚水和苦痛。

只能說高風險的股市真的不適合絕大多數散戶,散戶從股市大批量退出是歷史的必然。要想成為一名適合在股市裡搏殺的散戶,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一、要有足夠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分析判斷能力,能夠自主進行投資決定。二、自身性格適合風險投資。因為人的性格有多種類型,而有些類型的性格是不適合做風險投資的,如優柔寡斷、魯莽偏激、粗心大意等等。性格原因導致市場分析能力極強的人,在實際投資時卻一塌糊塗,這樣事例是非常多的。因此,並非任何人都適合做投資,能吃投資這碗飯的人永遠都只是極少數。三、善於學習,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股市是一個急劇變化的市場,影響它運行的因素又非常多,如果不善於學習、能夠快速應變,必將很快被淘汰。四、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用於股市投資。

如果缺乏上述幾個方面的條件,最好不要去股市當散戶。當然以下幾種情況例外:一、自己的運氣特別好,老是遇到“天上掉餡餅”的事情,股市再凶險也能確保自己安全。二、賭性太大,炒股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尋求刺激。三、財大氣粗,不怕虧錢。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想在分享股市成果的話,最好的辦法是把資金交給專業投資機構,由他們代替自己到股市上進行投資。“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辦”,是一個應該倡導的正確方向。當然,現有的投資機構良莠不齊,相互間業績表現差別非常大,要想選擇一個適合自己、業績優秀的投資機構並不容易。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每個人就可以隨意取代他們。從發達國家的股市發展歷史來看,機構投資者取代個人投資者是一個必然趨勢,大量的散戶最終都會轉型為機構投資者的客戶,散戶隊伍會越來越小,以至於最終在股市上顯得無足輕重。就我國而言,要想走到這一步,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今年春節以後,股市開始趨於活躍,最近更是強勢盡顯。原有的散戶紛紛“甦醒”了過來;與此同時,沸騰的人氣吸引著大量場外人群競相湧入股市,變成新的散戶。不過,這種場景讓人感到非常擔心:因為這些新的散戶滿懷著分享牛市成果的美好願望進入股市,最終很可能又變成新一輪的“韭菜”。

現在監管部門所要做的事情應該是,一方面加強宣傳,引導個人投資者習慣於通過專業投資機構進行投資,而不是自己赤膊上陣,到股市裡去搏殺;另一方面提高股市進入門檻,把不適合股市投資的人盡量排除在外。這次科創板設置50萬元的進入門檻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它對眾多躍躍欲試卻被擋在門外的散戶絕對是一種最為有效的保護。

在我看來,什麽時候散戶能大幅度地減少,什麽時候股市才算真正走向了成熟。一個散戶由唱主角的市場講價值投資完全是一廂情願。過度投機才是其難以抹去的最大特色。

當前股市正歡,散戶群情激奮,大家都很高興。需要提醒的是:“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市場狂熱並非好事。既然牛市的到來非常不易,那麽大家就應該好好呵護這個市場。只有徹底打消“一夜暴富”的思想,努力抑製住市場的狂躁情緒,這個牛市才有可能走得久、走得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