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742期)

安某,女,74歲。患心絞痛一年多,常胸前劇痛,每發作則不能平臥,呼吸困難,經常服用硝酸甘油,氨茶鹼等,大汗出,口乾不思飲,大便乾,舌苔白厚,脈弦細。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小建中湯(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王某,男,46歲,10年多來胃脘痛疼,近來加重,在當地中西醫治療無效,中藥多是溫中埋氣、活血祛瘀之品。

近症:胃脘刺痛,飢餓時明顯,背脊發熱,午後手心發熱.有時燒心。心悸,頭暈,身冷畏寒,汗出惡風,口中和,不思飲,大便微溏,苔白舌尖紅,脈細弦。X線鋇劑造影檢查: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潰瘍面積0.4x0.4cm。

胡老與小建中湯,處方:

桂枝三錢,白芍六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炙甘草二錢,飴糖一兩半(分沖)。

二診:疼減,手心發熱亦減,但仍胃脘刺痛,背脊發熱,大便日行一次。上方加炒五靈脂二錢,元胡粉五分(分沖)。

三診:胃脘痛已不明顯,唯食後心下痞,四肢發涼,夜寐不安。將返東北原籍,改方茯苓飲(茯苓五錢,黨參三錢,枳殼三錢,蒼朮二錢,生薑三錢,陳皮一兩,半夏四錢),帶方回家調理。

解說:胡老在患者走後講道:當表邪存在時,治療不解表,專溫補或理氣血,造成外邪久不去,且引邪入內,故胃脘痛長期不愈。當治以溫中同時解表,則胃脘痛很快緩解。

本患者因有汗出惡風、頭暈心悸等症,即有邪在表,並現表虛證,因為小建中湯的適應證,故服藥三劑即效,服九劑癥狀基本消除。小建中湯乃是桂枝加芍藥再加飴糖而成,桂枝加芍藥湯原治胃腹痛,今加大量甘溫補虛緩急的飴糖,雖仍治胃腹痛,但已易攻為補,故名之為建中。謂之小者,以其來自於桂枝湯,仍兼解外,與專於溫補的大建中湯則比較為小也。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100條: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第102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各家論述

《脾胃論》:以芍藥之酸於土中瀉木為君;飴糖、炙甘草甘溫補脾養胃為臣;水挾木勢亦來侮土,故脈弦至腹痛,肉桂大辛熱,佐芍藥以退寒水;薑、棗甘辛溫、發散陽氣,行於經脈皮毛為使。建中之名於此見焉。

《傷寒附翼》:此肝火上逼於心脾,於桂枝加芍藥湯中更加飴糖,取酸苦以平肝臟之火,辛甘以調脾家之急,又資其谷氣以和中也。此方安內攘外,瀉中兼補,故名曰建。外症未除,尚資薑、桂以散表,不全主中,故稱曰小。

《千金方衍義》:桂本血葯而辛溫散邪,恐其動血,故以芍藥護持榮氣,不能隨桂外泄,得甘草之甘溫,而和寒熱諸邪,薑、棗之辛甘,而和榮衛諸氣,為風傷衛之首方,參入膠飴一味,取稼穡之甘,便為建高職葯,所以寒傷榮之尺中脈微,虛寒之裡氣不足,鹹賴乎此,允為虛羸和解中外之聖法。小建中為諸建中之母,本桂枝湯表葯,藉膠飴之甘溫入脾通津。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