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與藝術沾邊·333》七宗罪

靜篤君按:“因為從裡面,就是從人心裡發出惡念、苟合、偷盜、凶殺、奸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瀆、驕傲、狂妄。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汙穢人。”(《新約聖經·馬可福音》)

▲ 油畫《執秤女子》(約1664)

揚·維米爾 作

現藏於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與維米爾這幅《執秤女子》主題十分近似的還有同時期荷蘭風俗畫家德·霍赫(Pieter de Hooch,1629-1684)的《稱金女子》:

▲ 油畫《稱金子的女子》(約1664)

彼得·德·霍赫 作

現藏於柏林畫廊

“稱量金子”是十七世紀中期一個比較常見的繪畫主題,這個主題常常暗示著天主教“七宗罪”之中的“貪婪”(及吝嗇)。比如佛拉芒卡拉瓦喬主義畫家德朗傑(J. de l'Ange)的代表作“七宗罪”系列中的畫作《稱金子的老女人 / 七宗罪之“貪婪”》:

▲ 油畫《稱金子的老女人——七宗罪之“貪婪”》(1642)

德朗傑 作

現藏於卡塞爾古典大師美術館

根據基督教神學,罪惡源自人的七大惡德:傲慢(Superbia)、貪婪(Avaritia)、淫欲(Luxuria)、憤怒(Ira)、暴食(Gula)、嫉妒(Invidia)和懶惰(Acedia)。在天主教教義中它們也被稱為“七宗罪”(或稱“七罪宗”),也就是人的七種主要罪行。因了這些罪行,人會與上帝漸行漸遠;倘若人還不知悔改,就將會墮入永恆的死亡,正如《聖經新約·加拉太書》中所謂:“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

對於“七宗罪”的最著名描繪是荷蘭文藝複興畫家博施(Hieronymus Bosch,1450-1516)創作於十六世紀初的木板油畫《七宗罪與最終四事》:

▲ 木板油畫《七宗罪與最終四事》(約1505-1510)

博施 作

現藏於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

博施是最偉大的文藝複興畫家之一,他的許多畫作都在諷刺人的沉淪與罪惡,並用超乎想象的妖怪形象和各種神奇的象徵符號來表現人的邪惡,有些至今都令人費解。因此,博施也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啟發者。

▲ 油畫《人間樂園》(約1480-1505)

博施 作

現藏於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

在博施的油畫《七宗罪與最終四事》中,畫面中心是“上帝之眼”,眼中是從墳墓中復活的耶穌;基督下面有一行拉丁文題字“Cave cave d [omi] n [u] s videt”,意為:“當心,當心,天主在看”。

▲ 木板油畫《七宗罪與最終四事》(約1505-1510,局部)

博施 作

現藏於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

而圍繞著這上帝之眼的,正是“天主在看”的人的七宗罪,它們從底部中央順時針排列,分別為:憤怒、嫉妒、貪婪、暴食、懶惰、淫欲和傲慢。每一幅小畫面都用拉丁文標出了“罪名”主題。

▲ 油畫《七宗罪》(1933)

德國新客觀主義畫家狄克斯(Otto Dix,1891-1969)作

現藏於卡爾斯魯厄國立美術館

下期預告:怒形於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