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頭牌出走與強勢引援,2018基金業核心人才再現“圍城”

中國基金報記者 項晶

2018年,人才流失的痼疾繼續困擾公募基金,又一批公司高管和明星基金經理告別這個行業。核心人物的出走,不僅顯示出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也折射出公司治理方面的諸多問題。業內人士感歎,為了長遠發展,基金行業和公司管理層還需進一步創造環境留住人才。

基金公司總經理變動引關注

多位明星基金經理“挪窩”

根據證監會網站的數據,截至11月17日,今年以來共有158起基金行業高級管理人變更,略高於去年同期的144起,2017年全年的數字為165起。相對來說,中小型基金公司和次新基金公司高管變更較多。

總經理變更影響最大,受關注度也最高。今年以來有12家基金公司總經理離職,較去年同期有所較少。民生加銀總經理吳劍飛、新沃總經理庫三七、華商總經理梁永強、紅土創新總經理楊兵、太平基金總經理宋小龍、華夏總經理湯曉東和國開泰富總經理李鑫均因“個人原因”辭職,其中有些總經理任職期間取得了突出成績,他們的離任對公司短期發展難免造成影響。

在變更的12位總經理中,中科沃土楊紹基轉任副董事長,建信基金孫志晨和中加基金夏英升任公司董事長。益民基金黃樺、華宸未來許春華則是任期屆滿。此外,中郵創業總經理周克因突發心髒病不幸去世。

董事長的變更多是因為股東變化或工作調動。年內共有13家基金公司董事長離任,國聯安基金庹啟斌、建信基金許會斌、恆生前海基金李強、鵬揚基金薑山由於股東安排或工作原因離任;景順長城董事長楊光裕和交銀施羅德董事長於亞利離任是因為任期屆滿或退休;此外,也有少數因為個人原因辭職,包括長江證券資管董事長羅國舉和東證資管董事長陳光明。

督察長也是基金公司較容易發生變動的崗位。19家發生督察長變更的基金公司,一半是出於個人原因;華泰資管劉玉、摩根士丹利華鑫李錦和上銀汪天光均轉任公司副總經理,另外3位則是退休或任期屆滿離任。

除了公司高管,年內也有不少投研人才選擇離去,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經理。如興全基金傅鵬博、吳聖濤,交銀基金唐倩,大成基金徐彥,匯豐晉信基金丘棟榮,中郵基金任澤松,華安基金吳豐樹,以及作為總經理堅守投資一線的華商基金梁永強、民生加銀吳劍飛等。

從基金公司角度來看,年內有21家公司離職基金經理數量超過3位,其中8家在5位之上,最多的兩家各有7位基金經理離職。

核心人才流失折射行業困境

接受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公司高管發生變更,其原因無非股東方變更、業績和公司治理不盡人意,以及高管奔私或轉投其它行業,折射出基金行業發展的不少問題。

滬上一家大中型基金公司高管認為,規模與業績壓力是高管變動的首要原因。“基金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是新成立或規模較小的公司開展業務十分困難。如果資產管理規模長期低迷或短期縮水明顯,而股東方又急於求成,高管‘背鍋’在所難免。”

一些基金公司人士也坦言,“換帥”或會帶來一些新思路。在股東方看來,不同風格的總經理有助於完善基金公司治理結構,形成新的管理特色。

此外,也有一些高管為實現個人職業規劃而離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認為,這其實反映了基金公司在治理機制上的不完善。雖然業內已經有多家公司推出股權激勵等措施,但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基金公司高管責任、壓力非常大,有些公司施行股權激勵,但很多時候行業發展不順或股東方影響,激勵措施很難真正產生作用。”

而基金經理的離職則多與市場行情有較大關係。今年A股震蕩下行,很多產品表現不佳,投資人贖回嚴重,基金經理承受巨大壓力。據記者了解,華南某大型基金旗下一位權益類基金經理,今年業績墊底,多次被公司長官要求“下課”。另外一位堅持成長股投資風格的知名基金經理,因不堪業績排名考核壓力,選擇離職。

“除了業績壓力,還有一些基金經理離職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平台。”上述大型公募副總經理表示,一些績優基金經理跳槽去大型基金公司,希望得到更好的職業發展太空和個人待遇。此外,隨著資管新規落地,基金經理跳槽的太空也隨之更為廣闊。

據記者了解,有時候公司的企業文化、制度與氛圍等也影響到基金經理的去留。一家中型公募的基金經理表示,公司內部非常複雜,業績不錯仍受到排擠,不如尋找一片新的天空。

離職後奔私抑或堅守公募

與以往基金經理離職多選擇奔私不同,今年的變換太空仍集中在公募內部。東方證券資管前董事長陳光明今年3月離職,籌備設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興全基金原副總經理傅鵬博作為合夥人強勢加盟。10月底,陳光明持股55%的睿遠基金獲批。記者還了解到,大成基金“頭牌”基金經理徐彥以及交銀施羅德基金權益部副總經理、首席基金經理唐倩離開原公司也加盟睿遠基金。

8月16日,中庚基金公告宣布公司新任副總為匯豐晉信基金原股票投資部總監丘棟榮。與一般基金經理跳往大公司不同,丘棟榮加盟的是一家6月初才拿到許可證的新公司。

1月份從華安基金離職的基金經理牛勇,後加入華泰柏瑞基金,5月起開始管理華泰柏瑞盛世中國基金。

當然,今年“奔私”的基金經理仍不少。興全明星基金經理吳聖濤7月份卸任興全商業模式優選基金經理,近期宣布加盟老牌私募上海理成資產,任首席執行官;同樣選擇奔私的還有中郵基金任澤松,他選擇加盟籌備中的上海集元資產管理公司。

此外,也有一些優秀人才選擇了券商、資管等其它金融機構。華夏基金原總經理湯曉東4月底離職,6月起任廣發控股(香港)董事、總經理,掌管香港業務。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大型基金公司轉型壓力更大。對於湯曉東而言,廣發證券應該是為數不多的能發揮其國際化特長的平台。

明星基金經理離職

資金撤出短期業績受影響

中國基金報記者 陸慧婧

明星基金經理離開後,無論是在牛市還是熊市,他們管理的基金產品在規模、投資風格上都難免會發生變化,對比基金經理離職前後的公告可以看出,多數產品份額出現縮水。

基金份額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今年3月,掌管興全社會責任基金9年之久的傅鵬博離任。不同於其他機構客戶佔據“半壁江山”的明星基金,興全社會責任以超百萬的持有人戶數位列全市場主動權益類基金第一位,人均不到2000份的基金份額顯示出投資者對基金經理能力的廣泛認可。

實際上,基金經理離任對基金規模帶來一些影響。基金季報顯示,截至3月底,興全社會責任基金份額20.23億份,較去年底下降11.48%。半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相比去年,個人及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均出現不同程度贖回,機構持有比例從去年的13.87%降低至2.94%。

今年4月,匯豐晉信明星基金經理丘棟榮“轉戰”中庚基金,其所管理的匯豐晉信大盤以及匯豐晉信雙核策略兩隻基金成為焦點。對比丘棟榮離職之後的首份季報可以看到,匯豐晉信大盤二季度末基金份額12.10億份,比一季度下降40.18%;匯豐晉信雙核策略二季度末基金份額為64.95億份,較一季度減少不到1%。兩隻基金的機構持有人動向也背道而馳,匯豐晉信大盤機構持有人佔比從去年年末的40.75%降至13.6%,匯豐晉信雙核策略機構持有人佔比則從78.99%上升至83.96%。

任交銀穩健基金經理4年之久的明星基金經理唐倩也在今年7月末宣布離職,隨後該基金的機構持有人佔比下降、基金份額縮水,三季報顯示,交銀穩健配置混合基金份額環比下降1%,前一季度則減少了11.16%;二季度末機構持有人佔比也從去年的17.33%下降至7.95%。

6月離職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經理任澤松,其重倉的樂視網當時已經歷過多輪估值下調,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三季度末份額為7.99億份,環比下降1.39%,不過這一基金份額比其份額最高點的19.71億份(2016年一季度)減少了近6成。

多派出實力乾將接任

當家的明星基金出現人事變動,基金公司尤為重視,多派出公司實名乾將接替。

傅鵬博離職前3個月,興全基金公告增聘曾在嘉實基金、華夏久盈資產任職的基金經理董理共同管理興全社會責任基金,傅鵬博離職後,董理在獨自掌管興全社會責任3個月之後,興全基金再次增聘公司副總兼研究部總監董承非共同管理這隻老牌基金。儘管是共同管理,興全社會責任基金更多的體現了董承非的投資風格,三季度增持中國平安、三安光電,這兩隻股票也是董承非獨自管理的興全新視野混合基金的前兩大重倉股。

匯豐晉信基金也在丘棟榮離職之後喊話投資者,傳遞新任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及未來基金的運作思路,穩定投資者信心。匯豐晉信表示,過去良好的業績歸功於匯豐晉信統一的體系以及方法流程,有信心持續打造“可解釋、可複製、可預測”的業績。匯豐晉信大盤也派出公司研究部總監郭敏接任基金經理。

中郵基金則在失去任澤松之後,啟用負責專戶投資的鄭玲接管投研團隊。鄭玲在早前接受中國基金報採訪時強調,將以絕對收益理念打造全新的考核激勵制度,淡化基金的相對排名,突出投資決策委員會的戰略決策機制,新基金經理上任之後,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三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中新增了銳科雷射、深信服等7隻重倉股。

接替唐倩執掌交銀穩健配置混合基金的是公司研究部助理總經理陳孜鐸,他在三季報中強調,基金在配置上保持均衡,標的選擇上在傳統行業中更關注價值被低估、行業地位突出的公司,在轉型過程中更關注長期前景的中微觀路徑,積極尋找投資機會。對比交銀穩健配置混合三季報,重倉股中出現了芒果超媒、中航資本、保利地產等多個“新面孔”。

新公司投研需求FOF人才缺口

引其各類投資人才入公募“彀”中

中國基金報記者 應尤佳

公募基金是公認的人員流動較為頻繁的行業,有流出同時也會有流入。隨著新基金公司設立節奏的加快,新公司帶來新的用人需求,一批其他領域的基金經理、管理人才來到新基金公司。基金在“築巢引鳳”,那些在人才激勵方面有競爭力的公司“挖人”優勢尤為明顯。

新基金公司築巢引鳳

今年以來,新基金公司審批速度明顯提升,年內已有11家新公司成立。加盟新公司的基金經理多為來自保險、券商、銀行具有類似投資經歷的專業人才。國融基金投資總監田巨集偉之前是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的主要部門負責人;恆越基金研究總監劉徽原在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資部工作,11月擔任恆越核心精選的基金經理;凱石基金梁福濤原為長江養老投資管理一部總經理,今年來到凱石基金組建投資事業部,10月起任凱石涵行業精選基金經理。

“我們是新成立的小公司,從其他公募公司挖人很難,所以我們的招人視野會更寬。”一位新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告訴記者。

基金經理來到公募原因也不相同,有些年輕的是為了讓職業生涯上個台階,資歷深的則是看中激勵政策,還有的是向往公募已久,希望在公募行業乾出名堂。一位投資總監告訴記者,他來公募是希望能為普通人理財,而不只是為“富人”服務。

一位今年新來公募的基金經理表示,他選擇公募基金主要是看重該公司的股權激勵制度,核心人員可以獲得公司股權。據其介紹,部分基金公司在激勵制度上競爭力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那些有股權激勵或事業部激勵的公司在引進人才方面優勢明顯。

有業內人士分析,2015年以來資產管理行業的“奔私潮”,遭受現實市場環境的教育。之後很多投資經理在決定是否“奔私”時更為謹慎,部分投資經理選擇進入激勵機制較好的公募基金公司也順理成章。

FOF引發新一輪“搶人”

今年以來,養老基金成為各大基金公司競相追逐的目標,但FOF投資團隊建設需要時間,不少公司向外尋找FOF人才,今年出現了較多從其他行業來公募從事FOF管理的人才。有的基金公司更是直接從保險公司挖來整個團隊,直接達成“高配”的FOF團隊。

除此之外,固定收益領域也有不少其他行業來的新鮮血液。鑫元基金王海燕原為湘財證券北京資產管理分公司固定收益投資總監,4月份加入鑫元基金,擔任固定收益部總監兼首席固收投資官;光大保德信的周華原為泰康資管固定收益投資總監,6月加入光大保德信,任固定收益部投資副總監一職;景順長城的米良曾在匯豐銀行、招商銀行等機構工作,11月起擔任景順長城貨幣基金的基金經理。

這些從其他行業引進的投研人才給公募基金帶來了很不一樣的新鮮血液。有來自資管公司的投資總監表示,他希望將絕對收益理念帶入公募基金,十多年的券商資管工作經驗使他堅信給客戶賺到真金白銀才更重要。

從保險行業來的基金經理則往往呈現出更為穩健的投資風格。一位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自己過去在保險機構管理的資金量非常大,投資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全、穩健,對他來說,這樣的投資風格已經“習慣成自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