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生生物業績摻水之謎:依賴政策 4000萬研發費打水漂

  新浪財經訊 2017年長生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5.5億元,同比增長52.6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6億元,同比增長33.28%。

  長生生物主營業務為疫苗的研製、生產、銷售等工作。目前,其共有 6 個疫苗品種在售,其中二類疫苗4 種,包括凍乾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 細胞)、凍乾水痘減毒活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和 ACYW135 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一類疫苗 2 種,包括凍乾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吸附無細胞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

  財務數據“摻水”之謎:依賴政策調整提升毛利率

  年報顯示,長生生物將近99%的收入來自疫苗,2017年疫苗銷售約為15億元,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1.67%,毛利潤為13.3億元,毛利率相比2016年增加近8個百分點,為86.55%。收入毛利實現雙增長。

  新浪財經發現,財務報表增長的背後,長生生物疫苗簽發量卻出現造假疑問。

  根據中檢院數據顯示,長生生物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的批簽發量分別為577萬人份和1011萬人份,其中主要產品凍乾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凍乾水痘減毒活疫苗、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凍乾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的批簽發數量分別為355萬人份、360萬人份、257萬人份、272萬人份。但是新浪財經發現,從批簽發數量看,長生生物整體簽發量與2016年相比,基本沒有變化,同時相比2016年公司銷售製劑數量也同比減少。

  簽發量對比:

  主營產品銷量下降反而帶動長生生物收入上升,這不禁讓人產生財務數據“摻水”的疑問?

  對此,長生生物在互動平台中解釋原因之一主要歸為由於銷售模式調整後價格變化因素的影響所致。可以理解是,公司2017年業績“爆發”增長主要來自價格上漲造成的,而非來自其銷量的突破。

  互動易答疑截圖:

  那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新浪財經發現,由於2016年受“山東疫苗事件”影響,國家重新修訂《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規定二類疫苗需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通過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採購,疫苗生產企業主要通過自身銷售隊伍和專業化推廣商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直接銷售疫苗產品。2017 年 1 月 1 日起,疫苗公司的銷售模式由“經銷為主、直銷為輔”轉變為“直銷模式”。而長生生物為了適應監管需求,調整了原有的自營與經銷商結合的銷售模式,繼而采取與推廣服務商合作的方式開展銷售。政策變化給行業帶來的影響主要有:

  其一,該政策改革了二類疫苗的流通方式,取消了疫苗批發企業經營疫苗的環節,從而使得其在流通環節獲得了價格優勢,經銷商環節成本被砍掉以後,企業“直銷”使得加價太空驟增。從生產、批發,進化到生產、直銷,產品的開票價格幾乎是翻倍。從同行業毛利對比也可以看,遼寧成大較2016年其毛利提高了將近3%,為87.43%。同時從成本端看,相比2016年,其營業成本同比下降2%,為20億元。因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因為流通環節帶來收入端重新定價,使得其收入驟增,而經銷環節縮短使得其成本下降從而進一步釋放毛利太空。

  其二,隨著“山東疫苗事件”引發的不良影響逐步消除以及新的疫苗條例相關規定逐步落地,市場格局變化進一步釋放了市場增長太空,原本不合規的疫苗代理商的清理使得市場競爭者減少。但是從長生生物的製劑銷量看,其整體並沒有因為“政策利好”增長反而出現下降情況。

  不得不提的是,這些靚麗的增長的背後是受益於行業政策調整帶來的市場爆發,其可持續性還有待市場檢驗。通過“提價”創收,政策“砍中間環節”使得成本下降,短時間來看,其當然能夠增加毛利太空,但是政策性利好並不是長久之計,真正考驗的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是通過研發出核心產品進而帶動其銷量可持續的增長。

  丟掉的競爭力:逾4000萬研發費用打水漂 斥資20億理財

  業內人士表示,真正體現醫藥製品核心競爭力之一的是其研發能力,那長生生物的研發能力到底如何呢?

  從研發投入看,長生生物2017年研發費用投入為1.2億元,相比2016年4300萬元,同比增長近180%。表面上看起其是在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但是與同行業比較呢?根據行業年報數據統計,2017年雲南沃森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為50%,康泰生物為10%,而長生生物僅有7%。2016年,長生生物佔比更低。僅為4%,雲南沃森53%,康泰生物11%。因此歷年來看,其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整體低於同行業,這間接說明其研發投入遠低於同行。

  研發與營業收入之比:

  那長生生物研發成果轉化如何呢?新浪財經發現,2016年投入研發的4300萬截止到2017年年底,其產生的費用化金額為4200萬元,換句話說,其研發投入可能並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由此企業將其研發支出直接“費用化”。這或許間接說明其2016年研發投入基本“打水漂”。

  研發費費用化:

  眾所周知,研發經費一般投入都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但是新浪財經發現,長生生物研發投入力度不夠並不是因為账上缺錢。根據其現金流量表發現,其2017年收到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與支付的其他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現金都將近85億元,進一步翻閱年報發現其主要是理財資金引起的。進一步查閱其其他流動資產科目,發現有將近20億元為理財餘額。因此,可以判斷其账上有巨額的閑置資金,並且該資金基本用於理財,而研發投入資金非常有限。

  其他流動資產:

  因此,無論是從其研發投入力度看還是從其研發產出,其研發能力都需要亟待提高。而作為一家高新醫療公司,擁有巨大的閑置資金應該多投入研發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而不是僅用理財提高所謂財務收益,值得一提的是,長生生物巨額理財支出也引起來了監管層質詢。(公司觀察 文/譚談)

責任編輯:譚志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