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保收購國聯安基金入局公募 淨利暴跌74%又何妨?

  淨利暴跌74%又何妨?從太保收購國聯安基金談保險公司布局公募圖謀

  來源:新浪金融研究院(ID:sinajinrong)

  混業經營的大資管時代,公募基金牌照越來越受到保險公司青睞。

  近日中國太保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太保資產通過上海聯交所舉牌受讓的方式,收購國泰君安所持有的國聯安基金51%的股權,交易價格是10.45億元。至此,中國太保正式入局公募基金行業

  如願拿下公募基金牌照 收購路上險些被截胡

  國聯安基金於2003年成立,彼時大股東為國泰君安,出資7650萬元,持股比例為51%。雖然起步較早,國聯安十幾年來卻一直在行業中不溫不火,無論管理規模還是業績水準,均無太大亮點。

  在2016年年中,國泰君安發布公告稱,為整合公司業務資源,擬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國聯安基金51%的股權。隨後市場便傳言,中國太保有意接手這部分股權。不過太保當時發布澄清公告,稱與國泰君安僅進行意向性接觸,尚未達成實質性協定。

  太保彼時通過一系列收購,將農險牌照、養老險牌照收至麾下,幾乎集齊所有大類保險牌照。在“保險+資產管理”雙輪驅動誘惑下,太保有意謀取更多金融牌照。

  但公募收購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廣東國盛金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曾經殺入戰局。國盛金控2017年1月宣布臨時停牌,稱公司正籌劃重大資產重組,隨後高調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國盛證券擬以不超過18億元的價格參與競拍國聯安基金51%股權。為了拿下這部分股權,國盛證券甚至還計劃轉讓所持有的江信基金30%股權。

  不過國盛金控最後並未如願。國泰君安隨後向上海聯交所遞交《意向受讓方資格審核意見書》,認為國盛金控並不符合受讓條件。

  國泰君安出於兩點考慮對其受讓資格不予以確認。一方面,國盛金控相對控股江信基金,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規定,“一家機構或者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機構參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另一方面,國聯安基金《公司章程》第二十三條規定,“任何人,若出讓境內任一基金管理公司股權不滿三年,不得成為本公司股東”。轉讓方認為,公司2017年2月10日股東大會批準了《關於國盛證券轉讓江信基金30%股權暨關聯交易的議案》,將使國盛證券在轉讓江信基金股權後的三年內無法成為國聯安基金股東,從而使得本次交易無法完成。

  雖然國盛金控對此並不認同,但出於多方擔憂,此次資產購買計劃最終被其放棄。

  由於在掛牌期間內並未出現其他符合條件的競買人,中國太保最終以掛牌底價10.45億拿下國聯安股權。

  國聯安淨利暴跌74.6% 太保一心只求公募牌照

  國聯安基金是中國第一家獲準籌建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

  查閱股東國泰君安公告發現,2012年至2014年國聯安基金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78億元、2.23億元、3.0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0.21億元、0.52億元和0.69億元。2015年國聯安業績甚是亮眼,實現了6.77億元的營收,3.09億元的營業利潤,淨利潤達到2.41億元同比增長249.93%。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牛市褪去,國聯安2016年營業收入4.95億元,同比下滑26.88%;淨利潤1.34億元,同比下降44.17%。2017年國聯安數據持續下行,營業收入2.79億元,淨利潤0.38億元,同比下降74.64%。

國聯安對於國泰君安來說利潤貢獻太少,那為何能得到中國太保的青睞?

  國聯安對於國泰君安來說利潤貢獻太少,那為何能得到中國太保的青睞?

  中國太保表示,收購國聯安基金的目的在於取得公募基金牌照,獲取通過公募資金設立證券投資基金以及從事基金管理及相關業務的資格,將豐富和拓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服務面和業務領域,進一步落實公司加快發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戰略部署。

  一位資深基金從業人士分析表示,太保作為一家大型保險公司,想通過收購公募逐漸拿下金融全牌照,無可厚非。“但問題在於,收購之後太保能否把基金公司的業績做出來?這有待市場檢驗。”該人士還分析指出,國聯安現任總經理孟朝霞此前就有保險從業經歷,這對於國聯安與大股東太保而言,或許能起到較平穩的過渡作用。

  2017年9月,國聯安基金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原總經理譚曉雨離職,前融通基金總經理孟朝霞接任。近期,督察長劉軼因個人原因離職,該職位也由孟朝霞代任。

  孟朝霞在保險行業和基金行業都有著豐富的履歷,曾就任新華人壽企業年金管理中心總經理、泰康養老副總經理、富國基金副總經理、融通基金總經理。

  保險公司紛紛布局公募基金 平安國壽已入千億隊列

  2013年2月,《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發布,表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以開展基金管理業務。同年6月,新修訂的《基金法》大幅放寬了大股東的準入標準。隨後,原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保險機構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辦法》,明確規定保險機構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採用發起設立或收購股權等方式。

  伴隨多項政策頒布,保險公司便開始紛紛進軍公募基金行業。

  保險機構涉足公募基金業務的方式,最直接的就是通過資管公司申請公募業務資格。2015年4月份,泰康資產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正式獲得監管機構批準,成為首家獲得該業務資格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017年3月30日,人保資產旗下公募基金業務掛牌開業,正式向公募基金領域進發。

  另外一種獲取公募基金牌照的方法是設立或收購基金公司。多數保險公司選擇發起或通過子公司發起基金公司涉足公募市場,例如國壽安保基金、平安大華基金、華泰保興基金、泓德基金等。太平資產、中國太保、民生人壽則是通過收購已有基金公司股權的方式進軍公募基金市場。

  目前,華夏人壽、合眾人壽和安邦人壽等尚在排隊等待監管層審批,分別打算發起設立華瑞基金、合眾基金和安邦基金。

  民生人壽收購浙商基金一事尚有蹊蹺。2015年,民生人壽稱運用2.04億元自有資金,收購股權方式投資浙商基金50%股權。在民生人壽2016年1季度至3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披露了其持有浙商基金50%的股權。但從2016年第4季度之後的償付能力報告中,浙商基金不再出現在民生人壽子公司、合營企業、聯營企業情況表中。

  保險系公募起步較晚,不過作為後起之秀的平安大華、國壽安保規模已進入“千億”公募的隊列,平安大華自去年三季度以來更是穩居基金規模排名前20。快速擴張的背後,是強勁的股東優勢和資產管理能力。

  在大資管時代下,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試圖殺入公募基金行業。對保險公司來說,公募牌照利於構建全面金融格局,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保險公司在大手筆收購公募牌照後,今後能否讓旗下基金公司提高管理水準、提升產品業績、做大資管規模,仍待市場考驗。

責任編輯:楊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