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九針請你突出的腰椎間盤「坐回座位」

導讀:「九針」是古代人們治療疾病用的一套針具,共9種。《黃帝內經》一書中,記載了「九針」的尺寸、外形和用途。在《素問·針解篇》中,黃帝和岐伯就如何運用九針進行虛實補瀉之法展開了討論,歷經千餘年,九針療法如今仍活躍在臨床中,讓我們不得不被先祖的無窮智慧所折服。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九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為九針療法的適應證,也是優勢病種。

對於各個部位的突出,無論病程長短都有一定療效,通過九針治療多能治癒,可免除手術之苦。

1.鑱針

(1)鑱針毛刺法:根據癥狀辨證分經,多選足太陽膀胱經、少陽膽經、督脈等腰背部及下肢經脈,用鑱針行毛刺法,每隔20~ 30mm選針刺點,以不出血為度,1 日1次,1周為1個療程。

(2)鑱針半刺法:病程較長者於腰背部、臀部等尋找反應點,褐色、紅色反應點處行半刺法,以挑出白色纖維狀物為度,1周1次。

2.圓針

腰背部、臀部、下肢等肌肉間壓痛處鋒針開皮,圓針行分刺法、浮刺法,調節分肉,1周1次。

3.鍉針

骶部鍉針開皮後,鍉針向命門及脊柱兩側、病變臀部浮刺通透,臀部、下肢疼痛部位也可浮刺通透,以調節經氣,1周1次,3次為1療程。也可用大針通透。

4.鋒針

腰部、臀部、下肢疼痛處、絡脈瘀滯處鋒針刺血,也可循經取穴刺血,行贊刺法或豹紋刺法,加拔火罐。病程較長、麻木者可井穴放血。3日1次。

5.鈹針

腰臀部尤其骼後上棘處及周圍緊張、疼痛者鈹針縱行切開松解,深度不超過5mm,一般1次即可。

6.圓利針

腰臀部、下肢疼痛處圓利針行關刺、合谷刺針法,調節筋及肌肉。病變較久者、腰背屈伸困難者也可下腹部外下針刺,調節髂腰肌、腹內外斜肌等。1周1次。

7.毫針

根據癥狀辨證分經,循經取穴,多選足太陽膀胱經、少陽膽經等腧穴,也可辨證分型,選取相應的穴位,病變較久者配合腹部腧穴,以調節髂腰肌、腹內外斜肌,多選腎俞、氣海俞、大腸俞、環跳、風市、承扶、殷門、秩邊、委中、承山、飛揚、足三裡、豐隆、三陰經、太溪、崑崙、丘墟、俠溪、束骨等,腧穴較多時可分組治療,多留針30分鐘,也可燔針焠刺,1日1次,1周為1個療程。

8.長針

根據核磁共振或CT報告以及臨床體檢選取椎間盤突出部位,一般常取L3~S1棘突旁開15 ~ 20mm,長針用輸刺法直刺相應腰椎的關節囊,針尖到達關節囊後行短刺摩骨針法,也可於臀部壓痛處行短刺摩骨針法,1周1次,3次為1療程。

9.大針

L4~S1夾脊穴、骶髂關節處,鋒針開皮後大針直刺至腰椎小關節處、骶髂關節處,通透關節,針刺時可有癥狀複製現象發生,1周1次,3次為1療程。

本文選自《黃帝內經九針療法》

內容介紹

本書介紹了九針的概念、作用、刺法、針刺結構、治療原則、療效標準、治療病證、注意事項等,從概述、作用、針刺結構、主治、刺法等方面論述了鑱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大針等九針針具、針刺療法,並從概述、病因病機、診斷、鑒別診斷、治療等方面對55種病證給予介紹。 本書是我們通過反覆研讀《內經》原著,挖掘祖國醫學遺產,儘可能的還原《內經》九針針具、針法的本來面目,將九針加以歸納、總結、提升,是我們的原始創新成果,運用於臨床,取得了較好療效,再現九針神奇,深受患者歡迎,是一部較好的實用性參考書,適於針灸科、骨科、康復科、推拿科等專業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介紹

李平華,男,漢族,1963年9月生,山東巨野縣人,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山東省政協委員。先後擔任巨野縣中醫院針灸科主任、副院長、巨野縣政協副主席等職務。從事針灸治療、研究30餘年,醫技精湛,運用針灸、內經九針、小針刀、浮針、頭針、火針等治療頸肩腰腿痛等療效顯著,為小周天療法、五體針刺療法的發明人,編撰出版了《針灸腧穴療法》、《歸經中藥學》、《小周天微鈹針療法》、《內經針法—五體針刺療法》、《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非手術療法》、《頸椎病》、《膝關節骨質增生症的非手術療法》、《面癱》、《保守療法治療股骨頭缺血壞死症》、《基層醫療實踐》等專著,其中《肩周炎》5次再版,1995年第1版肩周炎的分期,已作為全國肩周炎的診斷標準,《頸椎病》3次再版,《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非手術療法》、《膝關節骨質增生症的非手術療法》2次再版,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92年至93年作為中醫專家赴俄羅斯坐診。榮獲山東省政府二等功、菏澤地區首屆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