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抗衰老藥物即將到來

  • 張玥 編譯

到2050年,全球將會有近100億人口生活在地球上,其中20億將超過60歲。衰老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和威脅生命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頻繁沉重的發病負擔對於老年人來說是最令人痛苦的部分——影響著患者的獨立性,也造成集體醫療保健體系的緊張。

對此,英國布萊頓大學生物與老年醫學教授理查德·法拉格(Richard Faragher)撰文表示,為了讓人們能夠安度晚年,我們必須要在組織、細胞和分子層面理解衰老的生物學原理,並利用這一理解推動形成新的預防醫學。

他表示,近期有消息稱「抗衰老藥物」即將到來,該藥物可以讓人們活到150歲並且能夠器官再生,消息稱該藥物到2020年即可推廣,價格也比較經濟。但如何看待這一消息,法拉格表示,應先著眼於現有證據。

自古希臘時期開始,人們就在爭論衰老與疾病之間的關係。如今,似乎可能所有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本質上都與衰老過程有關。但並不是所有與年齡有關的改變都是有害無益的。本質上來講,人類都擁有一套維持健康的機制,幫助我們在人生早期階段保持健康的體魄,但隨著年齡增長,這些機制開始出現問題。抗衰老藥物所做的就是增強其中一個或多個機制,維持身體健康。

幾大主要方法

如今,我們開始理解其中的幾大主要機制。例如,衰老細胞、隨著年齡增長不斷增加的功能障礙細胞,通常會隨著時間形成和消失。這是一種逐漸進化出來的維護健康機制,讓我們能夠遠離癌症。然而,當移除這些細胞的功能失敗時,這會造成對組織的損傷——導致衰老和疾病。在實驗條件下移除這些細胞,能夠帶來一系列的好處。

蛋白質降解與合成同時也對衰老至關重要。部分降解蛋白可能會慢慢積累,影響細胞功能。研究顯示,利用雷帕黴素藥物進行治療可以促進正常的蛋白質周轉機制——增加小鼠的壽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器官和組織品質開始下降,廢物增多。當我們年輕時,器官和組織內細胞的定期補給會由體內非定向的乾細胞「備份軍」(這些乾細胞可以分化為不同細胞)進行,以保持人體健康,這就像是在你的活期帳戶用完時,就會用到你的儲蓄帳戶。乾細胞療法因此可能會幫助你對抗衰老。

儘管在體外培養乾細胞移入體內似乎比較麻煩,有證據顯示,激活被稱為去乙醯化酶(sirtuins)的一類蛋白可以增強這種乾細胞的維持。例如,含有化合物煙醯胺核糖的治療方法可以提升該去乙醯化酶的活性,並且恢復小鼠中肌肉干細胞的功能,這有可能是一種治療方法。

人體也存在一些機制,會危害到老年人抵抗嚴重生理應激反應的能力。人們也發現,利用一系列不同的分子(有些可以在飲食結構中找到)能夠阻止這種機制。

除了這些機制之外,科學家們也開始闡明,衰老是如何破壞協調大腦和器官功能的機制,以及未來這將如何被延緩。但法拉格也指出,我們如今已經掌握了足夠的知識,至少已經了解部分健康護衛的過程,能夠用於設計激活其活力的新方法。

抗衰老藥物即將來臨?

日前發布的一篇文章稱,近期的一項研究為2020年製成抗衰老藥物帶來了希望。法拉格對此表示,這並不完全是錯誤的,但也不那麼準確。關於煙醯胺核糖有可能恢復肌肉干細胞活性的誇張說法,就是一個恰當的例子。

雖然這項研究具有很大的科學價值,而且在小鼠中表現出色,但它也缺乏更相關的人類研究數據來證明這一補充成分可以安全提升活性水準。沒有真正的證據顯示,這些補充劑能夠延長人類壽命或是讓器官再生長。

法拉格認為,所謂的將壽命延長至150歲,這種吹噓的說法也有點不可靠。這意味著將人類的壽命範圍延長了25%。而且儘管在某些實驗動物上的壽命延長(例如移除了衰老細胞的小鼠)看起來合理,但這其實是在玩數字遊戲,在人類120歲的壽命極限上增加了25%,讓它產生「哇!」的效果。

即便你相信用某種方法可以讓小鼠壽命延長這麼多,因此用另一種方法也能在人類身上實現,但法拉格也指出,我們絕大多數人無法活到150歲以上(他舉例道,在英國,活到105歲以上的居民不足千人)。

諷刺的是,此類故事忽略了真正讓人興奮的資訊,那就是製藥企業開始真正重視研發延長壽命的藥物。這是葯企態度上的重大轉變,但從意向到實現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事實上,人類的藥品櫃裡大約只有1500多種「分子藥物」。

這是因為藥物研發是成本高昂、耗時耗力的一個過程。大約整個過程的預估成本能夠達到25億美元,需花費10年時間。更糟糕的是,在研發抗衰老藥物時,研究人員還會面臨一個額外的問題:你怎麼知道這個藥物是有效的?「典型的」臨床試驗需要1~2年時間。沒有人能夠肯定,一個可能的特效藥會將你的壽命延長5~10年,而且,你要在誰身上試藥呢?

幸運的是,目前已有人提出一個優質的解決方案。經過與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磋商,糖尿病治療藥物二甲雙胍的抗衰老計劃(TAME)是一項新的臨床試驗方案。該計劃觀察到,每個病患最初產生身體機能損傷(如骨質疏鬆症、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年紀差異甚大。但是從第一次損傷到第二次損傷的時間(例如從糖尿病發展到心血管疾病)更為緊湊,大約在2~4年內。

這就意味著,能夠改善健康維護系統的藥物將會延緩首次發病和二次損傷之間的時間——因此該藥物的研發也就有可能在短期內看到臨床試驗是否有效。原則上來講,企業也就能夠為衰老開藥方。

因此,法拉格也提醒公眾要謹慎看待某種藥品現在就可以讓壽命延至150歲的說法——你不可能明天就能吃上抗衰老藥物。但他也很高興地看到,如今很多基礎科學知識、轉化策略和交付技術已紛紛湧現出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