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好牧人與羊,共建黃金法則般廠商關係

作者 | 葉敦明

來源 | 世界經理人網站部落格

人,活在關係中。

商業,價值(利益)交換的背後,人與人的關係始終在主導。

廠商關係,往低了說,它是製造業與商業流通的潤滑劑;往高了說,它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黃金組合。

廠商關係,該怎樣呢?

魚水關係,或者船與水的關係,都過於強調廠家(製造)了,而國內現狀呢,商家往往牽著廠家的關鍵走。

與之類似的,還有根與枝乾,或者平台與會員的關係,這些“一方主宰或控制另一方”的關係,本質上違背了現代商業的契約精神,應用上又無法熄滅廠商關係的矛盾之火。

廠商關係,與企業內部關係,兩者差別很大。

企業內部關係,不外乎三種。

第一種,自上而下,典型的權力集中製,以CEO為代表;第二種,自下而上,典型的民主式管理,以事業部和阿米巴為代表;第三種,自中而上,以課長負責製為代表。

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廠家經常把商家當成“不發工資的下屬”,這也是廠商關係扭曲的管理內因吧。

爭奪客戶話語權,則是扭曲的廠商關係的外在衝突;這好比,父母各自在孩子面前爭寵。可憐的孩子,不是被寵壞,就是被管廢了。

露臉與打臉,華帝蹭世界杯大策劃的劇情,反轉的如此之快,為何?

扭曲的廠商關係,到紙包不住火的時候,必然敗露。

扭曲一,廠家給經銷商制定高任務,若完不成,各種返利縮水,上交的幾百萬保證金也打了水漂;

扭曲二,經銷商只要首付30%左右的貨款,就可以進貨,而鋼彈70%的貨款則由經銷商憑進貨單到銀行借款。銷售順暢、有利潤、庫存不大,這三個前提,若有一個變成軟腳蟹,還款就成了大問題。

扭曲三,廠家的行銷費用與淨利潤之比,達到驚人的3:1,啥個意思?每投入三塊錢,才能賺回一塊錢。正算反算,有多少經銷商在往窟窿裡砸錢?

廠家投入巨資“做品牌、導流量”,商家墊錢“做銷售、清庫存”;廠家的瘋狂投入的大風險,分割給一個個經銷商;最先、最多收益的,總是廠家。

2018年一季度,華帝銷售額猛增23%,利潤增長50%。而它最大的經銷商王偉,庫存高築、現金流枯竭,只能以“跑路”作為最後的亮相。

王偉並不孤單。華帝亮出了管道整頓的利劍,27個經銷商應聲倒下;多年合作的關係,薄如紙;苦心經營的代理事業,凌亂在哀風中。

廠商關係,一群人照亮另一群人的關係;

最理想的廠商關係,不靠品牌的強橫跋扈,不靠壓貨促銷的做套解套,靠的是事業目標與經營價值觀的契合。

好牧人與羊,理想的廠商關係,就該這麽照進現實。

大衛,這位最出色的領袖,牧羊人出身;他後來治理國家,也始終保持牧羊人的本色,成就了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國度。

要做好牧人,有三樣不可少。

第一,好牧人認識他的羊。

每一隻羊,都取了它自己的名字;好牧人,不是在趕一群無名的羊,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名字的夥伴。

第二,好牧人就是羊的門。

乾旱地區,一群羊必須到很遠的地方,才能尋得足夠的水草。

白天,好牧人查看路線,翻山越嶺,為羊找到可吃的、可喝的;晚上,在一個石頭零時搭建的羊圈,好牧人睡在門口,阻擋外面殘暴的狼。

第三,好牧人為羊舍命。

曠野的狼,饑渴難耐時,發動對羊群的攻擊。若是雇工,他會逃命,自己的命比羊貴重多了;而好牧人,則竭盡全力保護羊,甚至為羊舍命。

回過頭來,我們用“好牧人與羊”的關係,對照一下華帝與經銷商的關係。

有這麽幾點,值得廠家和商家一同反思,一起改變。

其一,華帝的新老闆,與老經銷商之間,既缺少人情的緊密連接,更缺乏人文的深度認同。

在廠家眼裡,很多老經銷商就該淘汰,別擋著自己偉大事業的道;而在經銷商眼中,廠家就是一個拚命出貨的狠心人。

每一隻羊,在好牧人眼中何等寶貴,他觀察多日,為它取一個貼切的名字,就是方便日常的溝通。華帝這個牧人呢,眼中只有業績,不太在於跟隨多年的“病羊”的死活。

其二,華帝的行銷三板斧,不外乎品牌空中轟炸、終端海量促銷,以及管道死命壓貨。他們的能力,只在於把貨壓倒經銷商手中,至於經銷商如何賣掉,各憑己能吧。

跟從這種高風險、低利潤的壓榨式行銷步伐的,經銷商很容易變成“待宰羔羊”;步伐不跟隨、業績又跟不上的,肯定會成為“替罪羔羊”。

華帝搭建的羊圈,看著像寬門,實則是窄門,進得去的人少,通往未來的路崎嶇坎坷。

其三,華帝舍命討好顧客和電商平台,卻冷眼惡對自己的家裡人—經銷商。

在他們的遊戲規則中,誰掌握顧客、誰就有掌控的資格;可問題在於,華帝的銷量大部分在管道,華帝的服務也靠經銷商來兌現。

當行銷體系,急功近利為行銷段子,價值流通的管道,就會越流越少;當行銷段子,又自信無比凝練為行銷點子,比如華帝的世界杯免費購,缺少體系支撐的行銷點子,最終成了品牌臉上的麻子。

因利益走到一起的廠商關係,也會糾纏在利益中;缺少內在的價值觀認同,與情感的契合,剩下的,更多是算計。

而今,商學院為大企業培養了很多精明的“會計”,他們喜歡制定指標、盯著數字、包裝業績,把難擔的擔子,盡量擱在銷售部門和經銷商身上,自己動動手指頭即可。

這種純商業導向的廠商關係,必然包裹著:高壓的指標、返利的刺激、壓貨的控制,這一切,皆為賣貨而已。

又有誰,在乎那完成賣貨的過程;又有誰,去關注拿賣貨的人呢?

給出去的是數字,拿回來的也是數字,廠商關係,一場數字遊戲罷了。

斷層。

廠商關係中,有一個明顯的感知斷層。

首先,沒有幾個企業高管,切切實實地做過優秀的經銷商;

其次,更沒有幾個大經銷商,有過在大企業中的職業生涯。

一個來自火星,另一個來自土星,除了利益這根線,還有什麽可以將兩撥完全不同的人群粘合在一起呢?

夫妻關係不大好,有了孩子之後,會有不小的改觀。共同的關注點,讓他們有了共同的興趣和話題;一致的行動,也會觸動一些和諧的相處,甚至有那麽一絲默契的情感在蕩漾。

那麽,廠家與商家的孩子是誰呢?

顧客,或者客戶。

廠家,好比父親,費心費力地經營企業和品牌,這還不夠,還要多陪伴顧客,走到客戶的心中,傾聽他們的心聲;

商家,好比母親,沒日沒夜地呵護孩子,看著他身量一點點長大,感受到品牌和產品帶給他的價值和幫助。

父母一起交流的話題,不再只有孩子的成績(銷售目標),孩子的價值主張(偏好和追求)、情感成長(品牌忠誠度)、社交能力(圈層和社區),也絕不可少。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夫妻感情日漸融合,價值觀也逐步一致,這種“兩人連為一體”的美妙,你可曾體驗過?

廠家與商家,也在新產品上市、新客戶開發、新行業進入、新區域拓展上,心意和行動一致,在有愛的土地上,灑下希望的種子,收獲共同的果實。

同樣做家電的,格力的廠商關係要好上許多。

十多年前,董明珠備受幾家超級終端的掣肘,幾番博弈未果,深感掌控管道的時不我待。於是,依靠各地經銷商,成了自己的銷售公司,也順勢構建“產銷分離、管道自控”的領先行銷模式。

幫助格力另立管道山頭的經銷商們,格力也沒有虧待他們。

格力電器股份,出讓10%股權給核心經銷商,這是一顆重磅的定心丸。不僅在區域銷售上,廠商同走一條路;在整體經營上,廠商更是同在一條船。

帶著金**,經銷商會喜歡嗎?

當然了。

經銷商最擔心的兩件事,格力一下子全解決了。

第一件事,擔心廠家品牌做大後就地起價,打江山啃骨頭的經銷商,沒有幾個能熬到喝湯、吃肉之前,就被廠家以各種理由“勸退”;

第二件事,生意有成的經銷商,一過了55歲,雄心就會大減。再者,從生意人到事業人,翻過這座山也不容易。持有了廠家股份的大經銷商,等於就是大公司的股東了,再也不是“自己能乾就賺、自己不能乾就關”的生意人了。

佩服呀。

格力的廠商關係,算是步入了“黃金法則”的境界。

黃金法則,人與人相處的準則,更是廠家與商家“互愛互博”的基調。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同心一陣子,等到有一方覺得志滿意得時,看似美好的關係,就會因為“金”而斷。同心一輩子,在對方困難甚至悖逆自己時,放低自己的姿態,強烈的自尊心也放在一旁,一如既往地幫助對方、成就對方。

一個企業,從做大到做強,就得看核心經銷商是否也在一同做大做強。

用管道政策刺激經銷商同夥的,等到經銷商跟不上趟之際,就會撇下,另尋更好的新經銷商,比如華帝。

以較為長遠的事業激勵經銷商同行的,會在過程中不斷攙扶經銷商,他們看經銷商的內在配合,勝於一時半會兒的業績達標,比如格力。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麽可酬謝的呢?人們都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麽可酬謝的呢?最差的人也是這樣行。

倚靠經銷商做終端的廠家,我來問問您:你愛經銷商的剛強,也同樣愛他們的軟弱嗎?

背靠企業做大自己商業的經銷商呀,我也來問問您:你愛廠家的支持,也同樣愛他的合理要求嗎?

廠商關係,進入並持守黃金法則,就必須有著這樣的心智:看別人比自己強。用好對方的強項,遮蓋對方的弱項,互補互強闖市場。

工業品企業,或者製造業,廠商關係的歷史包袱重,加上當下消費偏好的變化無常,那些願意遵行黃金法則的廠商,必須要付出代價,這代價可能會不小,時間也不會那麽短。

很多時候,做正確的事反要吃虧。

但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廠商關係相融洽的,最受益的還得算顧客(或客戶)。廠商關係的美好,流淌進顧客這個根上,再多的汗水和淚水,終究成了三方甚至多方共贏的活水。

製造業的廠商關係重,那麽,電商起家的廠商關係,就會自動輕省嗎?

小米,算得上“電商+管道商”的國內領軍企業。

現在,我們一起瞧瞧小米的廠商關係,掂量一下其內在品質和外在表現吧。

兩年前,小米感到了OV(oppo與vivo)的線下管道的威猛,果斷拓展自己的線下體系,一直固守的“自建電商平台+廠家直銷”的自控管道模式,也順勢轉型為“線上線下、多維平台”的品牌與管道雙驅動模式。

電商起家的企業家,抬頭看路的功夫了得,低頭拉車的耐心有所短缺。

在自己沒有成為管道管控高手之前,小米的管道策略一下子全面鋪開,一股子大乾快上的勁頭。

小米之家,廠家自營,投入的多,話語權自然大。但這種模式,成本高,管理難度大,要下好全國一盤棋,要待“小米成為大米”之後。

於是,企業出品牌、出產品,經銷商出本錢、出力氣的“經典廠商合作模式”,應時而生了。

小米專賣店、小米授權店、小米小店,這才是長期走量的三主角。經銷商自帶當地流量,自擔促銷重擔,自負庫存風險,就這樣,小米再一次回到了管道管控的“舒適區”。

善打品牌戰的小米,管道戰打的如何呢?

一個年銷售額200萬元的小米專賣店,毛利只有10萬元,刨去房租、工資和促銷成本,忙活了一年的經銷商,沒幾個能掙到錢的。

產品迭代如此之快的手機行業,掙不到錢的經銷商,一邊擔受去庫存的勞苦和虧損,另一邊還要強打精神促銷新品。

實實在在的資金和努力撒出去了,而收獲的卻是風。

努力賺錢卻總賺不到的經銷商,一個個都是活火山,遲早會噴發而出。

那些看好小米品牌的粉絲們,各自劃著小舢板,聚合而成共渡銷售業績的長江。朋友圈、低投入、賺辛苦錢,小米小店的模式,也許最符合小米的總體行銷戰法。

小米小店,有米可吃嗎?

返點計算、進貨管道、激勵政策的混亂,就連輕裝上陣的小米小店,也在紛紛虧本。據報導,已有大量小米小店店長撤出或轉做其他手機品牌產品,小米在多個地區的線下管道受挫。

小米管道的四個成員,按著管道設計的本意,各自滲透,相互補充,織成一張密集的地網,加上小米擅長的天網,一個性價比品牌的天地之合,觸手可及。

而在實際運營中,各個管道成員忙著自己跑量,低價出貨現象屢有發生,內部紛爭不斷,內耗相當大。

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

本想打下管道“四根樁”,誰知管道內鬥“茶變涼”。

管道管理,特別是廠商關係的理順,小米高層必須要重視了。

有意思的是,國內幾個電商平台或品牌,在戰略遠見上,被資本逼著走,高層慢慢放棄了思考,形成了“身子大、腦袋小”的畸形發展態勢;

而在企業經營中,又被輿論推著走,整天琢磨概念放衛星,沒有幾個靜下心來做功課。一個諾大的知名企業,經營能力和管理水準,比不上一個中小規模的傳統企業。

電商,電流擊中智商,變得如此遲鈍。

這幫“含著銀杓子出生或行走在風口”的企業家,骨子裡是資本家,姿態上是表演家,沒有幾個是真正的練家子。

那麽多的資源和關注,放在了他們的身上,對社會的發展,究竟是促進還是促退?

同床異夢的廠商關係,在銷售時拚命討好顧客,而在售後時卻百般冷待顧客。天天喊著新模式、新戰略、新概念的創富家,也該回到實體經營的企業家本

位啦。這其中,廠商關係這道難關,須以愛心+耐心加以跨越。

愛心,廠家當好牧人,商家做跟隨的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