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婁底市中心醫院利用3D列印新技術為惡性腫瘤患者再造「新」下巴

(曾先生為醫務人員點贊)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黃小紅 梅舒 )「我爸對手術很滿意,還說再過一陣子,還要去做個整形。」近日,小曾笑著對市中心醫院8病室(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彭福森博士說。彭博士也不由得被逗樂了,「再恢復幾個月就又變回帥大叔了,整形就不用啦!」

僅3個月 腫瘤細胞「蠶食」整個下巴

今年55歲的曾先生是婁底茶元的一名鞋匠,生性樂觀開朗,喜歡喝點小酒。十幾年前,妻子去世後,曾先生更是經常借酒消愁,每天兩包煙、三包檳榔也是常態。

2012年,曾先生的口裡長了一些白斑,到省城醫院做了手術。一年後,白斑又長出來了,他想著之前檢查是良性的,也就沒把這事放在心上。

今年3月,曾先生的嘴唇左側長了一個黃豆大小的腫塊,因為不是很疼,加上在家照顧生病的老父親,也就沒重視自己的問題。等到6月父親的身體好轉,曾先生這才想起去醫院看看,而此時,他的整個下巴都被腫塊侵襲、潰爛,連張嘴都難了!

6月底,曾先生來到婁底市中心醫院就診,檢查的結果讓他大吃一驚:口腔惡性腫瘤!曾先生找到該院8病室(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彭福森博士,「彭博士,湘雅的教授給我推薦了你,我還不想死,請你為我做手術,我要活下去!」

3D列印 讓手術精準到0.01毫米

對彭博士來說,這類手術早已是駕輕就熟,而這次,他還準備利用先進的3D列印技術,讓手術精準到0.01毫米。「3D列印技術是通過電腦輔助設計製作3D模型,術前進行可視化手術設計和模擬,協助制定複雜手術方案,精確製作個性化修復方案,術後量化評估手術效果。即腫瘤侵犯多寬,要怎麼切,切掉以後怎麼修復,一目了然。」彭博士介紹,由於曾先生的下唇、下頜骨以及部分上頜骨都有癌灶侵入,範圍有成人的手掌那麼大,必須整塊切除。腫瘤切除並不是手術的難點,關鍵在切除後的重建修復,相當於更換一個「下巴」。為了做到更好,他們採用了當前最流行的3D列印技術。

術前,彭博士和他的團隊用電腦數據,製作了1:1的下頜骨模型,並通過電腦模擬出了下頜骨截骨。然後,根據缺損範圍,精準設計腓骨截骨形態及長度及截骨導板。最終,應用3D列印技術製作了1:1的下頜骨模型、腓骨模型,及各個截骨引導板。術中根據引導板進行切割即可,這保證了手術準確性。因為「下刀」精準,手術時間縮短,患者術中出血少,康復更快;不影響術後放療,且外觀美容效果滿意、咬合功能良好,說白了就是「術前精確設計、術中精細切除、術後精緻展現」。

自體移植 小腿腓骨造就「新」下巴

有了3D列印,彭博士和他的技術團隊如虎添翼。

6月27日,在麻醉科和手術室的全力配合下,在該院副院長、該科首席專家、二級主任醫師杜友紅教授的指導下,由彭福森博士帶領的手術團隊為曾先生實施了左下頜骨-左口頰-左下唇-左上頜骨惡性腫瘤擴大切除+雙側頸部淋巴結清掃+左腮腺淺葉切除+面神經解剖+遊離帶血管蒂腓骨肌皮瓣移植+遊離帶血管蒂股前外側皮瓣移植術。手術緊張有序進行,經過連續12個小時的奮戰,專家們成功為患者進行了腫瘤的整塊擴大切除,同時製備的皮瓣血管通過顯微鏡與頸部血管進行血管吻合。術後,經過後續治療和精心護理,曾先生恢復良好。當彭博士前來查房時,曾先生對他豎起大拇指,表達了心中的感激之情。

據悉,由於頸部存在人體最重要的神經及大血管,口腔癌患者往往合併頸部淋巴結轉移,與重要的血管神經粘連,需要術者具有豐富的解剖知識;皮瓣移植要求術者具備嫻熟的外科及精湛的顯微血管吻合技術,同時要求團隊成員之間默契的配合和術中各個環節完美的銜接。目前湖南省內能獨立開展此手術的醫院屈指可數。彭福森博士早在2011年便帶領團隊完成該項綜合外科手術。目前,彭福森累計已成功完成遊離帶血管蒂股前外側皮瓣、胸大肌皮瓣、前臂皮瓣、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遊離空腸瓣等一期修復口腔頜面部、頭頸部惡性腫瘤切除術後缺損400餘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專家提醒:少嚼檳榔加強鍛煉

據彭福森博士介紹,口腔癌男性患者常多於女性。一般惡性程度較高,生長快,浸潤性較強。他提醒廣大市民,去除口腔癌的發病誘因,增強機體抵抗力,是預防口腔癌發生的有效措施。要注意口腔衛生,做到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少嚼檳榔等刺激性食物,戒除吸煙、嗜酒等不良習慣,加強體質鍛煉,多吃富含維生素和有防癌、抗癌作用的新鮮水果;發現有口腔潰瘍、口腔及耳鼻咽喉部腫塊等情況要及時到正規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以免貽誤病情。(編輯/曹向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