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慶能不能靠科學城“翻身”?

重慶自貿區西永片區 圖片來源: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官網

當前的城市競爭,與其說是人才的競爭,不如說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可以說,創新力是決定一座城市競爭力的關鍵。為此,正大力建設“創新之城”的重慶,正加足馬力補上這塊短板。

12月19日,英特爾亞太區首個FPGA創新中心落戶重慶西永微電園。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園區恰好位於重慶科學城中心地帶。

國際科技巨頭研發中心落戶,無疑讓誕生不久的重慶科學城,又多了幾分含金量。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長期以來,由於創新研發投入不足,以及國家級科研平台、高端科研人才稀缺,重慶創新發展受到嚴重製約,也拖累重慶經濟表現。隨著科學城橫空出世,能否為重慶注入一劑“強心針”?

能否突破產城分離?

重慶需不需要一座科學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今年初,重慶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重慶發展品質和效益不高,經濟的韌性不夠,還需進一步調整結構;創新創業創造氛圍不濃,創新生態有待改善,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比還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如果用研發強度(研發經費佔GDP比重)來衡量一個城市的創新指數,重慶一直低於全國平均水準。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重慶全年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1.88%;同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2.13%。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

研發強度不溫不火,與重慶近幾年GDP兩位數左右的高速增長,呈現明顯反差。從經濟指標來看,建設一座科學城,集中拉升研發投入,才能與GDP體量形成匹配。

再看科研轉化率和最終成果,重慶前兩年也沒有太大亮點。對比2016、2017年的數據,重慶研發經費投入高於成都,但發明專利授權量、申請量都差一大截。

對於創新成果轉化,在重慶大學城工作的王清(化名)感受頗深。她告訴自貿君,大學城擁有讓人羨慕的教育資源,15所高等學府坐落於此。但單看大學城,只有教育,沒有產業,只有消費,沒有生產。“沒有產業布局,科創再厲害,不能孵化,問題就很具體。”王清說,“不知道這一波科學城的規劃,會不會突破產城分離這種畸形的布局。”

重慶顯然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緊鄰重慶大學城,就是重慶西永微電園(西永綜合保稅區)——在當地媒體的報導中,這裡被視為“‘中國西部矽谷’的重要引擎”,以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及資訊服務產業為主導。

西永綜合保稅區 圖片來源: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官網

上月,《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發布,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重慶科學城首次“官方宣傳”。

從官方披露資訊來看,以大學城為中心,西永、曾家鎮等產業片區為軸線,一起組成重慶科學城核心區。核心區面積並不大,但加上周邊北碚區、璧山區、九龍坡區和江津區一起聯動,組成整個西部“智能谷”。

這些片區都在重慶主城區一小時車程內,總面積約5600平方公里,約佔重慶總面積7%。不僅如此,根據規劃,西部“智能谷”還聯動兩江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共同構建重慶創新版圖,打造創新資源集聚地。

能否帶動產業轉型?

事實上,規劃建設科學城,已成為不少城市的“標配”。

放眼世界,不斷輸出創新和創業能力的“科學城”模式從矽谷起步,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廣泛影響。日本有築波科學城、以色列有科學城、新加坡也有國家高科技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球科學城數量已超過600個。

在國內,北京已建有三座科學城,包括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技城以及懷柔科學城;上海張江科學城,是長三角乃至全國高端創新創業人才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2015年,成都啟動建設科學城,目前已引進校院企地項目34個,投資總額超260億元。與此同時,西安與重慶幾乎同時宣布科學城建設規劃,將以中科院西安科學園為核心進行建設。

步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研發強度與創新力度成為城市競爭的新要素。科學城,顯然肩負著城市提升創新能力和推動產業更新的重要期望。

看看重慶今年的經濟表現,前三季度下滑明顯。從自身產業結構來看,前三季度,核心支柱汽車製造業下降11.6%,出現明顯滑坡。

可以說,重慶產業調整,已迫在眉睫。看看其他依舊處於增長通道的支柱行業:電子製造行業增加值增長17.4%、材料行業增長9.1%、化醫行業增長4.4%、能源工業增長4.0%、裝備製造業增長1.6%、消費品行業增長0.8%。

其中,電子製造行業發展勢頭最為顯著。恰好,也是規劃中的重慶科學城最拿得出手的產業。

在英特爾亞太區首個FPGA創新中心落戶儀式上,西永微電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已培育形成“集成電路產業+智能終端產品製造業+互聯網大數據產業+進出項國際貿易”四大產業,堅持“整機+配套”集群發展方式,帶動周邊20多個工業園區數百家零組件配套企業聯動發展,規上工業總產值連續六年保持在千億以上,今年有望突破1800億元,外貿進出口值連續六年約佔全市三分之一以上,今年1-11月已突破2000億元,並呈逐年上升趨勢。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西永微電園集成電路產業產值達到124億元,同比增長20.3%。為重慶集成電路產業貢獻80%以上產值。

高品質發展,電子製造業正是那個“品質”。搭上科學城東風,重慶電子製造業也需要完成創新驅動、產業更新步驟。

2011年畢業後,小彭就入職西永一家電子企業,從事研發工作。“以前這邊主要是集成電路產業鏈中低端,富士康、惠普布局的都是製造線,以生產為主,園區也是工人居多。”小彭說,這次英特爾FPGA創新中心落戶,其實一個月前就已經掛牌了,規模也不算大。“不過,這段時間,趁著這一波英特爾創新中心的風潮,(重慶)簽了不少集成電路項目。”小彭所在的公司,也成立集成電路聯合研發中心,規模100億元。

從這個角度看,這是重慶科學城可喜的開端。

建設科學城,看似是一個科技產業政策規劃,卻為城市提供了一個轉型契機——帶動科技創新發展、經濟品質更新和城市格局新生的契機。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