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特幣瘋漲 現在賣股炒幣合適嗎?

作者:雲掌財經 許戈財經

2018年比特幣跌了67.55%,從年初1.7萬美元跌到年底4000美元,今年迄今為止已經上漲34%,僅4月3日一天上漲18.97%,本月三個交易日,比特幣已經上漲21%,表現突出。

其實這一輪上漲,也沒有特殊的原因,市場認為震蕩時間太久,需要爆發,這個理由牽強,中國A股市場,2019年前,不是盤整十多年,股指不動嗎,時間不是金手指。

還有一種說法是:此輪上漲是由外媒financemagnates在美國當地時間愚人節當天發布的關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意外宣布批準了兩支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上市”引起的。最後經查證,此為假新聞,僅供愚人節娛樂,SEC已經於3月29日延遲了對兩支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審批。

美國國會推出關於加密貨幣的法案,相當於官方的加持,對它合法性的一種變相認可。數字幣最怕就是身份不正,畢竟是貨幣。但這條消息值20%的漲幅,也有些誇張。

倒是覺得從市值角度考慮,會好點,比特幣如果是一支股票的話,已經從大盤藍籌,變成科創版股票了。2017年底,比特幣總市場在3265億美元,到現在為止才854億美元,周三的猛漲20%,也僅拉升了125億美元的市值。

今年以來,因為歐美股市快速拉升,但經濟卻下行,全球資金缺乏投資方向,而比特幣,在2017年底,還達19000美元以上,現在僅4000美元。

比特幣並非一種“避險資產”,其表現更多像一種“風險資產”,尤其與股市具有很強的相關性。華爾街見聞作者張力曾分析了比特幣與主要資產的相關性,得出比特幣與股市具有很強相關性的結論。股市回暖時,資金面充裕,投資者風險偏好增強,也促進部分資金進入幣市,推動價格上漲。

比特幣靠礦機挖礦而來,礦機成本加電力,一枚比特幣挖礦成本在500-20000美元不等,隨著比特幣跌破4000美元,全球大部分挖礦機停工,新產比特幣減少,這也促成今年年初的這一波行情。

瘋狂的飆漲狂跌史

暫時不談比特幣是否能象演上輪飆漲,就它的波動性看,是賭徒一樣的走法,2010年5月,程序員拉絲用10000枚比行幣換了一個30美元的披薩餅,也就是一枚比特幣0.003美元,當年11月,一枚比特幣突破0.5美元,上漲167倍

2011年6月,比特幣31.9美元,然後回落,2012年初時,跌破2美元,比起31.9美元的高位,跌幅達1395%。但是2012年在歐洲召開的比特幣會議挽救了它當年年底時,比特幣漲至13.69美元。

2013年,去中心化的概念開始炒作,比特幣價格超越黃金,達到1147美元。

2014-15年,比特幣受到各方質疑,認為應該受到監管,同時,其它數字貨幣也崛起,分流市場資金,到2015年8月,比特幣跌至200美元。

其後一系列風險事件,比特幣第一次變成避險資產,受到追捧,當年發生了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等事件。2016年底,比特幣突破了1000美元

2017年,比特幣受到中國監管的重視,當時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在一定程度回調後,比特幣被日本和韓國的投資日熱捧,年低價格在11000美元,全年漲幅1700%

2018年,區塊鏈,去中心化等概念在具體場景上,並沒有得到有效運用,市場熱度迅速消退,增加人們對“空氣幣”的質疑。比特幣從開年的12140美元,下滑年底的4000美元。

比特幣背後無形的手

比特幣最大的價值邏輯有二個:

第一、去中心化:分帳式記帳,現代社會最寶貴的資源是信用,比如做生意 ,有人信用好,大家相信他,就容易做得成生意 ,但二個陌生人,怎麽辦?就需要一個權威機構證明他有信用,比如去查“芝麻信用”。

“芝麻信用”就是“中心”, 這個中心的成立需要大量時間和數據積累,有成本,如果有一種方式,可以去掉“芝麻信用”,就知道對方的信用,那會節約大量社會資源。

這種技術有沒有呢?就是區塊鏈,市中心火災,不需要聽廣播,在市中心所有看到的人都會記錄下來,形成無數個廣播。

這種技術很迷幻,但確實可以省許多社會資源,加快發展,所以從大家看好比特幣。

第二、比特幣發行量有限:與傳統貨幣發行機制不一樣,傳統貨幣,在離開金本位後,央行理論上可以不受節製印貨幣,因此市場面上貨幣越多,貶值就越快。每次金融危機後,央行都會印刷大量貨幣,美國在次貸危機後,央行的資產從8000億,增加到45000億,多了五倍,大部分都通過印鈔機印的,全世界央行都差不多。

所以老百姓就遭罪,每次印錢,購買力就減少了,去年一百元錢買100隻雞蛋,今年只能買50隻,因為央行多印了一倍的錢。

但是,比特幣的總量控制,總量控制在2100萬枚(這裡不解釋詳細的原因),就象中國A股市場IPO難,市場就這些股票,所以“殼”就值錢,如果改下規則,說總量不控制,比特幣肯定暴跌。

因為數量有限,而且流通方便,能夠交易,所以比特幣後期增加了另外的特性:避險,甚至一度超過了黃金和美元(在風險事件的時候,漲幅比黃金和美元大)

但是,做為一種貨幣和避險的資源,又不受監管,就引至各國監管機構的警惕,換句話說:比特幣的身份一直受質疑。因為體量不大,所以還不至於引起來監管,2017年12月時,比特幣達到最高歷史市場3265億美元,這個體量太小,亞馬遜和蘋果的市值,都破過10000億。

但各國對比特幣或者數字幣的態度,是懸在它們頭上的達斯摩利之劍。

還是否能重續輝煌

這一輪比特幣行情的發動在中國交易時間中午12點,那時美國還處於深夜,因此,此輪行情可能由亞洲國家的比特比愛好者炒起。

是否能得到市場的認可,也許要時間證明。

過去一年的暴跌,許多挖礦的人,已經歇業,因為再挖下去,就虧本了,全球第一大研磨機廠商:比特大陸官網上說:曾經炒到上萬和數萬的礦機,已經大幅降價,和年初比,許多降至一折,最低才300元。礦機的損耗,在短期內短以彌補,因此挖礦力度將難以短時間萬利。

這對比特幣是一大利好。

今年美元不升息,其它央行可能減息,傳統貨幣的吸引力下降,加上今年黑天鵝事件不少,英國脫歐,歐洲大選,貿易摩擦,債券長短期利率倒掛,全球經濟放緩,都有可能引發對比特幣的吸引力。

上述這些因素,將推高比特幣價格,但難以複製之前十倍、百倍瘋漲的歷史,因為:

缺少一個最重要的飆漲的因素。

回顧比特幣的飆漲史,其實是各大央行狂印鈔票,來緩解次貸危機困境。從2010年開始,比特幣出現連番上漲,也是借了央行印鈔的大水。

經過一輪大幅度印鈔後,各央行再印鈔的動力不足,象美國已經開始回收流動性。從時間上看,比特幣這一次上漲,也是在美聯儲3月利率會議後,可能停止今年升息的消息後開始的。

所以,今年很難看到比特幣出現過往十幾倍上漲的輝煌,這即是因為高基數(目前5000?元),也是因為沒有各國央行大放水的背景。

我一直懷疑中本聰就是美國精英層打造出的一個大IP,比特幣這種明顯的無政府主義貨幣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被增信?首先它的價格是供求關係的體現,比特幣本身具有一定的稀缺性,那麽美聯儲幹了一件壞事,就是持有比特幣。為啥說是壞事捏,這就解決了一個核心問題,給比特幣增信。

這種做法特別美國,口頭上喊不要不要,身體上卻強烈渴望。美聯儲之前就多次拒絕被審計,誰都不知道美元自己的資產負債表細節,我一直懷疑美國的實際債務水準比22兆美金還要高。美元或許真的有一天會資不抵債,就現在美國2018年的製造業總體規模低於中國而言,它這個泡沫早晚會破。那麽美利堅需要一個新的高信用廣流通的貨幣,如果沒有,就造一個。就在前不久,美國頒布了兩項和比特幣相關的法案,確切的說是與所有加密貨幣都相關。因為東西比較長就不佔篇幅了,大意是解決價格操縱問題,就像咱們證監會三天兩頭出來喊一嗓子要完善退市機制一樣,會逐步頒布東西來推進。但喊多了,市場也疲了,這不算是實質性利好。

最硬核的是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給比特幣的定性,已經悄悄的變為新金融產品。監管部門認為這是一個新興的投資行業機會,這點上看其實是給電子貨幣開了口子。那麽回到A股的投資上看,我建議:

1、作為資產配資,海外房產都能有大把的土豪過去買,比特幣也可以適當配置。這東西從根上就是為了轉移資產設計的,因為你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交易;

2、區塊鏈本身技術,不要和電子貨幣聯想太多,主要看應用在網絡安全、支付安全等領域。其實還是離不開算法、算力的升級。投這類的公司還是看其技術能獲得多少訂單,最後轉化到對業績的聯想上;

3、20%的反彈要是能站穩,炒幣的熱情會上去,但也會觸發各國監管的注意,不確定性很大。此外,比特幣作為流通廣的第一個電子貨幣會長期存在,至於那些其他的貓幣、狗幣甚至女優幣就洗洗睡吧。

比特幣,小玩怡情,大賭傷財.....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